- 年份
- 2024(9085)
- 2023(13279)
- 2022(11611)
- 2021(11148)
- 2020(9127)
- 2019(20834)
- 2018(20951)
- 2017(38955)
- 2016(22150)
- 2015(24944)
- 2014(25057)
- 2013(23954)
- 2012(21831)
- 2011(19779)
- 2010(19860)
- 2009(18078)
- 2008(17220)
- 2007(15147)
- 2006(13241)
- 2005(11581)
- 学科
- 济(80274)
- 经济(80190)
- 管理(58130)
- 业(51961)
- 企(44627)
- 企业(44627)
- 方法(36230)
- 数学(29921)
- 数学方法(29529)
- 中国(26187)
- 教育(24299)
- 农(20719)
- 学(20384)
- 地方(19437)
- 理论(19185)
- 业经(18652)
- 财(18603)
- 和(14670)
- 农业(13800)
- 贸(13635)
- 贸易(13627)
- 技术(13214)
- 易(13138)
- 制(13114)
- 环境(12858)
- 务(11598)
- 财务(11526)
- 财务管理(11507)
- 发(11386)
- 教学(11190)
- 机构
- 大学(306249)
- 学院(301710)
- 管理(114581)
- 济(106901)
- 经济(104156)
- 研究(100503)
- 理学(99364)
- 理学院(98090)
- 管理学(96240)
- 管理学院(95641)
- 中国(67814)
- 京(66565)
- 科学(64035)
- 范(52260)
- 师范(51949)
- 所(50103)
- 财(49208)
- 研究所(45916)
- 江(44739)
- 中心(44149)
- 北京(42668)
- 师范大学(42374)
- 业大(42230)
- 农(42003)
- 教育(40968)
- 财经(39962)
- 州(36970)
- 院(36351)
- 经(36129)
- 技术(35305)
- 基金
- 项目(205527)
- 科学(162510)
- 研究(158461)
- 基金(144782)
- 家(124553)
- 国家(123334)
- 科学基金(105491)
- 社会(96376)
- 社会科(90936)
- 社会科学(90915)
- 省(82233)
- 教育(78879)
- 基金项目(76758)
- 划(70739)
- 编号(68221)
- 自然(67003)
- 自然科(65367)
- 自然科学(65354)
- 自然科学基金(64121)
- 资助(58510)
- 成果(57919)
- 课题(49211)
- 重点(47176)
- 部(45971)
- 发(45087)
- 创(42680)
- 项目编号(42030)
- 年(40716)
- 教育部(40006)
- 规划(39610)
共检索到440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熊和平
近百年的文化研究有两种基本路径:一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批判,二是以芝加哥学派与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各种形式的亚文化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形成了以鲍德里亚、阿帕杜莱等学者为代表的聚焦于物体系的路向。新物质主义为这种转向提供了方法论支撑,它对于学校物件的文化研究具有深刻启示。大体上,学校物件分为建筑类、教学类、制度类与日常生活类等四种类型。学校物体系是关系性的、空间性的,它们被组合成一定的顺序、方位与临界点,并形成特定的物态关系以及物件摆设的社会学。因此,通过物体系可以考察学校文化的形成机制,洞悉“人—物”互动关系的教育学意义。
关键词:
学校物件 文化研究 新物质主义 物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沈沫
对2008年至2017年国内学术界有关教育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性回顾,发现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在10年间明显扩展,研究成果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理论针对性综合性不足、研究方法重思辨轻实证、数据支撑力偏弱、对决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未来要以民族地区学校的语言传承、知识传承、文艺传承为重点,统筹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诊断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全面揭示学校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的作用、功能及限度,并为改进学校文化传承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 述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飞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
关键词:
治理 学校组织 公民 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师
文章将中国梦作为高瞻远瞩的指引方向,与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分析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在中国梦视域下,给校园文化建设予以启示创新,用梦想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教师在良好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营造积极向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中国梦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盛况
大学校园仪式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键在于我们对仪式的意义等缺乏文化学上的认识。仪式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形式的演绎,但更深层次的是在表达特定共同体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借助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我们试图重新理解大学校园仪式象征性、文化性、程式性的特征;重新还原大学校园仪式的功能,它关系到自我的确证、关系到知识的传承、关系到秩序的维系;改进大学校园仪式,要明确大学校园仪式的真正意义,把握大学校园仪式的共性特征,发挥大学校园仪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 象征性 自我确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 核心文化价值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剑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观念,而大学校园文化则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因此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关联。在此情形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基本原则,大力凸显大学校园物质载体的文化传承价值;强化大学教师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精神;同时还应重视美育的价值,在校园文艺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通过这一系列具体的途径,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确立起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家新 易连云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是特殊的文化组织。大学章程是大学使命在大学组织文化中的彰显。现代中国大学制度非理性现象与大学章程缺失、缺位密切相关。要建立并有效施行大学章程,首先,作为大学章程主体的大学,应牢牢树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要规范大学章程的制定和生效程序,要注重大学章程制定的组织文化价值导向性,同时要依据大学章程,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体系。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大学章程 大学制度 缺失 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颖 刘合波
文化生态学作为将生态学引入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强调文化中的原生性、传承性与平衡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高校文化,其目的便是促使高校能够构筑更为合理、高效、和谐、稳定与平衡发展的校园文化。因此,从文化生态性的本质出发来研究高校文化,对于构建合理高效、平衡发展的高校生态文化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高校文化 平衡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师徒授受是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历史的积淀逐步塑造出颇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的"师徒"传承文化。详细剖析"师门"文化、传"道"文化、授"艺"文化,以厘清"师徒"传承文化的合理性、局限性、精髓以及现代化问题。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视域 师徒传承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扬军 张小萍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虽然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但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现实。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文化资本与职业教育吸引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文化资本的缺失会从职业地位、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故提升文化资本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在因素。关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主要涉及国家、学校与社会等层面,因此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和制度建设、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服务机制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来提升职业教育的制度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和人本文化等文化资本,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本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教育公正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包含了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差别平等以及教育补偿原则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教育公正,既是教育者行为的伦理准则,也是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国家和政府之伦理责任。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教育公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志刚 原爱丽
周志刚、原爱丽在《职教论坛》2014年第36期中撰文,从系统论的视域分别探析了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认知、关系及其衔接三个问题。系统论认为,世界是有系统的,系统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整体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在认识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时,首先必须立足于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志刚 原爱丽
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据此认为,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非线性互动。为此,将二者进行衔接,并以开发文化课程校本教材、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文化课程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建立两类教师共同备课、教研制度以及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为支撑可确保衔接的有效性,从而使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素梅
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正如彼德.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言,知识领域正处于变幻不定的状态,现有的院校、系所和学科很快就会不合时宜。那么,大学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大学到底要学到什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这个问题成为当前高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