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9)
- 2023(3549)
- 2022(2884)
- 2021(2967)
- 2020(2340)
- 2019(5509)
- 2018(5660)
- 2017(8688)
- 2016(6243)
- 2015(7170)
- 2014(7385)
- 2013(6517)
- 2012(6349)
- 2011(6165)
- 2010(6652)
- 2009(5963)
- 2008(6175)
- 2007(5817)
- 2006(5475)
- 2005(5140)
- 学科
- 教育(19249)
- 济(15633)
- 经济(15610)
- 中国(11338)
- 管理(10796)
- 业(8875)
- 学(8796)
- 理论(8756)
- 企(7323)
- 企业(7323)
- 教学(6066)
- 方法(5733)
- 农(4589)
- 发(4558)
- 财(4068)
- 发展(4038)
- 数学(4009)
- 展(3915)
- 数学方法(3855)
- 研究(3717)
- 思想(3599)
- 业经(3541)
- 革(3506)
- 制(3441)
- 技术(3371)
- 高等(3342)
- 政治(3326)
- 改革(3261)
- 和(3203)
- 思想政治(3069)
- 机构
- 大学(95660)
- 学院(87983)
- 研究(36441)
- 教育(29054)
- 范(25331)
- 师范(25223)
- 济(24219)
- 经济(23373)
- 京(22750)
- 科学(22665)
- 管理(22447)
- 师范大学(21000)
- 中国(19856)
- 所(19391)
- 理学(18543)
- 理学院(18102)
- 研究所(17746)
- 管理学(17430)
- 管理学院(17228)
- 江(16220)
- 北京(15404)
- 中心(13886)
- 财(13762)
- 技术(13148)
- 农(13027)
- 州(12539)
- 院(12464)
- 职业(12172)
- 教育学(11154)
- 业大(10999)
- 基金
- 项目(49987)
- 研究(43324)
- 科学(40238)
- 基金(32443)
- 教育(29041)
- 家(28132)
- 国家(27733)
- 社会(23911)
- 社会科(22184)
- 社会科学(22174)
- 科学基金(21830)
- 成果(20984)
- 省(20344)
- 划(20251)
- 编号(20132)
- 课题(18142)
- 基金项目(15951)
- 年(15380)
- 重点(13425)
- 部(13051)
- 规划(13039)
- 资助(13018)
- 自然(12585)
- 自然科(12277)
- 自然科学(12270)
- 性(12236)
- 自然科学基金(12050)
- 项目编号(11772)
- 发(11767)
- 教育部(11684)
共检索到148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华
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教育惩戒适用存在着放弃教育惩戒、把教育惩戒等同于道德谴责、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教育暴力等误区。规避教育惩戒的适用误区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加强教育惩戒监督、建立教育惩戒救济制度、优化教育惩戒环境、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等措施。
关键词:
教育惩戒 适用理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雅风 蔡海龙
惩戒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充分实现的可靠保障。学生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学校惩戒不同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适度、合理的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必要手段。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必须明确惩戒权作为教师职业性权力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同时通过实体性、程序性立法,明确规定惩戒权的内容、行使的程序以及违法行使惩戒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学生必要的救济途径,在保障达成公共教育目标的同时,不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惩戒 惩戒权 法律规制 体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丽华
与一般社会领域相比较,教育领域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尊重的目的、尊重的内容、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上具有特殊性。合理的教育惩戒体现了普遍性尊重所要求的"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赢得获得性尊重中"积极的评价"。实践中,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要实现"对学生的尊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确立"合法合理实施惩戒就是尊重学生"的观念;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惩戒的目的;强化普遍性尊重的意识,规范教育惩戒行为;将惩戒与关爱相结合,促使学生赢得获得性尊重。
关键词:
教育惩戒 尊重 普遍性尊重 获得性尊重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构件之一,完整的失信惩戒机制由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共同组成。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使用公权力,可用作政府治理社会和市场信用监管的工具,主要在信控的事后处理区段对严重失信违规的市场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其惩戒力度和震慑力非常强。它虽然只作用于国内,却能覆盖市场和社会领域。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能将惩戒失信主体的权力授予授信主体,使其能自主地对失信者施以经济惩罚,主要在信控的事前防范区段实施,在打击失信的密度和纵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的运行遵循市场规则,虽只在市场领域发挥作用,却可延伸至国际市场。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之间存在功能强互补关系,相互配合可使失信惩戒力度倍增。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在保证公共型失信惩戒机制完成法治化转型的同时,尽快再次启动市场型失信惩戒机制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波
中小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这决定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直接目的是"戒",惩罚仅仅是手段而已。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侧重于戒除违规违纪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有必要建立"戒"的考察机制,考察学生的戒除效果,进行家校协作,共同考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惩戒方案,防止学生受到不利影响;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做到合法惩戒、公平惩戒和程序正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东朔 李帅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开始施行,但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的困境,需要从制度供给层面加以完善。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原则,以立法为基础,以文部科学省和裁判所的指导性案例为补充,以个案判断为具体适用准则的教育惩戒体系。借鉴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惩戒措施分类,确立教育惩戒实施中的个案判断原则和克制原则,容忍突发情况下教师对有形力量的使用,并构建我国的教育惩戒指导性案例制度。
关键词:
教育惩戒 个案判断 指导性案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晋涛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悦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一平
失信惩戒制度的规制对象应为"严重失信行为",合理衔接"违法行为"与"严重失信行为"是依法行使失信惩戒权的关键。可依循"行政裁量均衡论"兼顾社会治理效益与公民个体权利的理念,构建制度化衔接机制,以形成标准化的违法行为失信惩戒基准;应设置"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公示机制""违法行为纳入失信听证机制""违法行为阶梯分级记分机制""违法行为记分多元修复机制",形成四位一体的"违法与失信"制度化规制基准。
[期刊] 征信
[作者]
柯林霞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崛起重新引发关于“信”的纷争。研究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中的“信”,首先要廓清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与诚信原则、社会信用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维护的“信”与法律意义上的诚信没有关系的观点存在曲解;其次要明确“信”这一概念的论域,法律领域的“信”和社会领域的“信”容易混淆;再次要将“信”置于诚信社会建设、社会信用立法等因素组成的整体关系网络中系统衡量。
关键词:
信 失信联合惩戒 诚信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霞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惩戒制度实践中,往往出现悖逆于道德立场的一面,表现在制度的设计、执行、监督等层面。事实上,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存在具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应它符合法律的要求、立基教育的需要、彰显自由的价值、成全人格的完善。就其本意而言,高校学生惩戒制度须坚守道德的立场,这体现着制度的道德规约、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和个体的成长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制度设计等层面入手,全面捍护高校学生惩戒制度的道德立场。
关键词:
高校学生惩戒制度 道德立场 道德困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秉贵
失信联合惩戒基于其强大的威慑力,成为当前社会信用立法中的关键制度设计。目前如火如荼的社会信用立法及实践中失信联合惩戒的范围有不断扩容的趋势。通过探讨失信联合惩戒正当性基础并厘清其所涉及的公权与私权、惩戒与激励、市场与政府三重关系,间接勾勒失信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框架。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明确失信联合惩戒在信用立法中的定位,审慎设置联合惩戒措施,触发机制方面亦需进行关联性、确定性、谦抑性的限制,以实现在寻求最大共识基础上的引领性、基础性法律制度构建的目标,逐步推动信用治理法治化,培植整个社会的信用秩序。
关键词:
失信行为 联合惩戒 立法规制 信用治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译葶
目前,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形态以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主,制度内容兼顾宏观政策指引与具体规则设计,但专门性规范文本与针对性条款的铺排并不成熟。因而存在惩戒对象模糊、惩戒标准各行其是、解除惩戒条件设置不适当及程序规则不完整等缺陷。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制度的优化建构应基于信用惩戒的功能定位及其相关制度设置之特定场景来合理布局。除合理构设养老服务市场失信对象认定依据、优化养老服务市场失信惩戒措施的设置及周全信用惩戒的解除规则外,还需注意衔接养老服务市场信用惩戒与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间的适用规定,以剔除制度脱节现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劳凯声 蔡春 寇彧 田汉族 姚金菊 蔡海龙 罗爽
近几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教育惩戒开始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成为法律必须面对的问题。正确理解教育惩戒,区别教育惩戒与体罚,明确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及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主体是正确看待教育惩戒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认识到教育惩戒问题的复杂性,坚守教育活动内在的逻辑,促进教育与法律之间的深层协作。羞耻与威慑是教育惩戒的逻辑,基于"羞耻"而唤醒内在自我"尊严"所实现的观念秩序维护,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质性教育行动——以观念秩序自觉实现行为秩序自觉的自我教育。教育惩戒可以有效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积极教育是治理学生过错行为的源头,积极管理则使纠错警示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三者有机结合,比单一教育惩戒更有实效。教育惩戒的关键是教育效果,惩戒教育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人格特点、性别差异,惩戒的具体方式不能越界。明确区分教师惩戒权和学校惩戒权,是制定教育惩戒权相关实施细则的前提和关键。教师教育惩戒权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权利和权力双重性质,也有其限度。高校教师应同样享有教育惩戒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