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9)
2023(11982)
2022(9732)
2021(9437)
2020(7513)
2019(17275)
2018(16974)
2017(30373)
2016(17347)
2015(19739)
2014(19348)
2013(18750)
2012(17870)
2011(16696)
2010(16841)
2009(15444)
2008(15182)
2007(13880)
2006(12748)
2005(11630)
作者
(49057)
(41817)
(41304)
(39207)
(26216)
(20125)
(18415)
(16191)
(16150)
(14644)
(14474)
(13896)
(13387)
(13358)
(13286)
(12838)
(12135)
(12108)
(11967)
(11810)
(10674)
(10480)
(10146)
(9704)
(9486)
(9336)
(9225)
(9141)
(8578)
(8438)
学科
(71512)
经济(71428)
(49973)
(46056)
管理(34161)
农业(33251)
中国(28095)
方法(25673)
(23172)
企业(23172)
数学(22825)
数学方法(22629)
教育(20810)
业经(20073)
(16447)
(15981)
(14962)
(14670)
(14365)
贸易(14354)
(14125)
发展(12768)
(12644)
地方(12619)
农业经济(12495)
收入(12442)
理论(11583)
(11110)
(11013)
(10954)
机构
大学(252299)
学院(248349)
(107540)
经济(105583)
研究(99372)
管理(83492)
中国(71667)
理学(71578)
理学院(70639)
管理学(69372)
管理学院(68916)
(62103)
科学(58277)
(55858)
(51160)
农业(47686)
研究所(46622)
(46104)
中心(42899)
(42437)
师范(42103)
业大(41392)
(38351)
北京(36327)
财经(36194)
经济学(34219)
师范大学(34208)
教育(34175)
(33956)
(33317)
基金
项目(161047)
科学(128305)
研究(124343)
基金(116763)
(104089)
国家(102747)
科学基金(84719)
社会(80467)
社会科(75584)
社会科学(75563)
教育(61670)
(61357)
基金项目(59672)
(54043)
编号(50800)
自然(50620)
自然科(49421)
自然科学(49403)
自然科学基金(48581)
资助(47134)
成果(44113)
(39184)
课题(38200)
重点(38068)
(37877)
(35021)
国家社会(34231)
(33558)
教育部(33516)
(33119)
期刊
(127237)
经济(127237)
研究(88078)
(67338)
中国(63879)
教育(53665)
农业(46467)
学报(43825)
科学(40308)
大学(35186)
(32242)
学学(32021)
管理(27822)
业经(24437)
(23805)
金融(23805)
(22556)
技术(21756)
财经(19511)
经济研究(18958)
问题(18011)
世界(17159)
(17078)
农业经济(14946)
(14831)
农村(14662)
(14662)
(13764)
经济问题(12409)
职业(12339)
共检索到397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  
文章利用农村家庭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活动和收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对非农业活动的参与,但对农业活动的参与率基本不起作用,并且当文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庭还有脱离农业经营的倾向。无论对于农业还是非农业,教育对收入的作用始终是正向的,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在非农业活动中,教育对劳务性活动参与的作用要高于对家庭非农业经营活动参与的作用。教育水平提高不仅能带来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农村收入分布的不平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韩旭  黄迈  
基于"2009花旗-北大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利用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农户储蓄行为的特征与成因。实证发现:第一,农户储蓄与储蓄率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上升。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儿童数及儿童-劳动力比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数对农户储蓄率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农户储蓄无显著影响;病人和老年人两个维度对农户储蓄和储蓄率均无显著影响,即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生命周期假说。第三,生产活动对农户储蓄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参与养殖业的农户更倾向于储蓄。第四,离最近金融机构的距离与农户储蓄负相关,对农户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农户储蓄及储蓄率的相当一部分波动可由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亮  
家庭内部存在可供家庭成员共享的公共物品,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规模更大的家庭可以从中获得规模效应。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团队2007—2013年的农村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恩格尔曲线,测量得到了不同规模和结构家庭的等量因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3年,家庭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家庭每增加1个学龄前儿童,支出增加约26.3%;每增加1个学龄儿童,支出增加约31.9%;每增加1个老人,支出增加约33.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物支出占比在变小,而居住、教育、娱乐、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姮  
本文考察了女性对家庭农业、私营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的女性参与状况。利用2001年四个国定贫困县的调查数据,旨在研究女性的家庭责任,如照顾老人和小孩子的家庭责任是否影响着女性对高收入劳动的参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从事着更多的农业劳动,而较少地从事收入更高的非农业生产活动和挣工资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女性参加高收入劳动的主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培育家庭之外的看护机构,从而改善女性的劳动市场参与状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吴比  
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986~2017年每年2万多户的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研究中国农村家庭收入流动问题。研究发现:(1)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收入流动性一直在下降,根据不同指标的测度,下降幅度约14%~21%;(2)基尼系数从1986年的0.37缓慢上升到2000年的峰值0.42,再逐步下降,最近几年稳定在0.33左右,收入流动会使得长期基尼系数下降10%~25%,但收入流动在缓解长期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在下降,由于流动性下降带来的长期贫困问题需要关注;(3)对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讨论发现,政府补贴、家庭禀赋(劳动力或土地)、学校教育、社会资本(党员身份或干部身份)等均有利于提高收入,实现阶层跃迁,但相对于2002年之前的市场化前期,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断下降,越来越难以带来阶层跃迁,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回报在快速上升。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分配、阶层固化等重要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泽瀚  王桂新  
文章在"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比较山区和非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家庭收入相互作用关系异同的扩展模型,考察和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山区人口贫困化的影响。发现山区农业收入受到劳动力减少的负面影响较非山区更大;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对农业收入具有替代效应,致使农业收入减少,非山区农村劳动力打工汇款却能促进农业收入的增长;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打工汇款增加对农村非农业收入分别形成负向和正向作用,但在山区和非山区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区农业机械化生产难题是造成劳动力转移对山区农业收入负面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昌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昌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农保制度能否促进农村家庭的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参加新农保和参保人数越多都会使得中国农村家庭的纯收入与人均收入显著增加。基于异质性考虑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纯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家庭收入的促进效应就越大;而且参加新农保缩小了不同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  张立冬  
基于2010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检验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有“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无“分离家庭”经历的农村儿童。相较“父亲缺位”,“母亲缺位”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结构会通过成年后家庭文化资本和个体人力资本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异质性分析显示,家庭结构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家庭收入流动性存在地区差异、群体差异,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中低收入群体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群体。家庭结构不仅影响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关系着成年后经济地位和社会表现。因此,在关注家庭结构给农村儿童短期影响的同时,其长期影响也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昂  姚洋  
“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是中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旦农户中的劳动力因为受到大病冲击,自身的健康状况下降,而减少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就降低了子女未来的期望收入,从而在长期导致了整个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下降。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发生在农户劳动力身上的大病冲击和其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存在,计量结果同时显示了只有发生在子女小学阶段的农户劳动力大病冲击对子女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鄢姣   许敏波  
利用宏观统计信息和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刻画了2000—2020年间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整体情况和分布特征,并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0年来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水平不断提高,而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在5.9%-9.4%区间变动;相比于城镇家庭,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水平更低,但是占家庭消费的比例更高;农村家庭之间的教育支出差距逐年扩大,而且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投资意愿更强;家庭收入和家庭结构是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影响程度随时间呈现趋势性变化,表现为教育支出弹性随支出水平的提高而递减,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投入不断增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秦昌才  
本文利用2010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两期数据构成微观面板,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考虑的倍差法研究发现,"参保"使农村家庭消费显著增加;基于政策异质性考虑的分位数回归发现,消费支出越低的家庭,"参保"的消费效应越显著,且"参保"缩小了家庭间的消费支出差距;低收入家庭中"新农保"促进消费的政策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  孙蚌珠  王学龙  
在理论层面上,本文在效用理论基础上对脆弱性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分解以反映消费的不平等性和波动性。在实证分析层面上,本文使用CFPS(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脆弱性进行量化与分解。量化结果表明多数农村家庭是脆弱的;分解结果发现相对于村间不平等,村内不平等是脆弱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脆弱性及五个分解部分对家庭特征集合变量的OLS回归结果表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是降低其脆弱性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脆弱性,但大学教育支出会显著提高家庭的脆弱性水平,这较好地解释了目前出现的农村籍高中生弃考大学这一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忠意  陈志英  李思明  
采用中国农村200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家庭父母的"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亲子利他性能够影响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行为,同时对选择储蓄、投资、保险、住房、借贷五种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差异,亲子利他性会显著增加农村家庭的储蓄规模,会减少自身住房需求的支出,以保障子女未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教育等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先天的亲子利他性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十分有限,这表明"非理性"因素亲子利他性对家庭资产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