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9)
- 2023(4203)
- 2022(3489)
- 2021(3519)
- 2020(2722)
- 2019(6371)
- 2018(6450)
- 2017(9634)
- 2016(6814)
- 2015(7877)
- 2014(7986)
- 2013(6622)
- 2012(6324)
- 2011(5900)
- 2010(6461)
- 2009(5536)
- 2008(5539)
- 2007(5316)
- 2006(4930)
- 2005(4610)
- 学科
- 教育(21511)
- 济(13118)
- 经济(13091)
- 中国(12555)
- 理论(10399)
- 业(10118)
- 管理(10021)
- 教学(9198)
- 企(7929)
- 企业(7929)
- 学(6640)
- 农(5453)
- 学法(5159)
- 教学法(5159)
- 研究(5119)
- 发(4607)
- 学理(4587)
- 学理论(4587)
- 发展(4199)
- 展(4074)
- 革(4047)
- 思想(3988)
- 技术(3922)
- 政治(3846)
- 改革(3788)
- 高等(3740)
- 财(3679)
- 方法(3585)
- 生(3558)
- 思想政治(3537)
- 机构
- 大学(90327)
- 学院(84670)
- 研究(34214)
- 教育(30173)
- 范(25125)
- 师范(25036)
- 济(23092)
- 经济(22224)
- 京(21472)
- 管理(20932)
- 师范大学(20578)
- 科学(19484)
- 中国(17549)
- 所(17294)
- 理学(16848)
- 理学院(16470)
- 管理学(15925)
- 江(15859)
- 管理学院(15728)
- 研究所(15619)
- 职业(15408)
- 技术(15148)
- 北京(14852)
- 中心(13420)
- 财(13069)
- 州(12344)
- 院(11920)
- 教育学(11776)
- 农(10769)
- 职业技术(10640)
- 基金
- 项目(47914)
- 研究(45923)
- 科学(37920)
- 教育(31706)
- 基金(28463)
- 家(24569)
- 社会(24487)
- 国家(23708)
- 社会科(22647)
- 社会科学(22636)
- 成果(22609)
- 编号(22534)
- 省(21055)
- 课题(20213)
- 划(19853)
- 科学基金(18261)
- 年(17814)
- 规划(14324)
- 基金项目(13564)
- 性(13192)
- 项目编号(13116)
- 重点(12898)
- 度(12768)
- 部(12547)
- 研究成果(12136)
- 阶(11760)
- 段(11714)
- 阶段(11684)
- 教育部(11644)
- 发(11494)
共检索到150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生命意识 实践智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丰 白宗颖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培养顶层设计,探索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体系,促进双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营造培养教师的社会支持环境,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整体合力等举措,创新职教教师培养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顺
一、"造就一批教育家"和"倡导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社会对教育家问题日益强烈的关注,对教育家办学日益高涨的呼唤,不仅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提升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强烈愿望,而且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事实上,除教育事业本身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规范性维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立中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面对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有两点体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令斌 唐伯明
发现"卡门涡街"现象并分析其原理是航天航空科学家冯·卡门的重要学术贡献,该理论的提出与应用有力彰显了科技力量和科学家精神。冯·卡门长期在高校执教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出了享誉全球的"卡门科班",他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卡门涡街 科学家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珏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乡村教育家。回望历史,近代乡村教育家在对乡村建设的国家使命、乡村教师的公共角色、乡村教育的专业信念、乡村办学的胜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中,集中展现出我国乡村教育家群体独有的精神风貌。面对现实,乡村教师所需要解决的使命意识问题、自我认同问题、专业信念问题和胜任能力问题,历史上的乡村教育先贤们都有所解答,给我们以时代启迪。据此,乡村教育家培养应该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增加乡村教育家精神培育的内容,包括开设讲座课程、建立社区联系、开发教育案例、增加学校实践等四个方面,以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精神培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胜利
特殊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使命,这是特殊个体未来生存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召唤。根据特殊人群的特点,公民精神培养重在独立人格成长和公共理性建构。遵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特殊个体应以独特发展促进独立人格成长,并在平等交往的民主生活情境中培养公共理性。教育者应致力于发现特殊发展潜能,为特殊个体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开辟通道,培植公民人格长养的生境,并使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有机融合,将公民社会的基础建构落到实处。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公民精神 独立人格 公共理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定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章荣
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具有鲜明的教育家精神特质。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对2010年以来的职教领域2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分析,将他们身上彰显的精神品质凝练概括为:钟情职教、志在强国的理想信念;涵养师德、以身立教的道德情操;深耕教学、科研育人的育人智慧;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躬耕态度;关爱学生、筑梦成才的仁爱之心;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弘道追求。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生成得益于“需求-改变”“信念-支撑”“实践-养成”“价值-驱动”的实践机制,其培育路径为:榜样示范,引领职教教师热爱职教;尊师重教,提升职教教师职业地位;强化实践,提升职教教师专业素养;筑牢保障,支持职教教师笃志从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4月21日至24日,"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在京开班。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他强调,启动名校长领航班,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家办学的重要举措。——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4-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