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175)
- 2022(2525)
- 2021(2509)
- 2020(1926)
- 2019(4509)
- 2018(4615)
- 2017(6995)
- 2016(5036)
- 2015(5715)
- 2014(5902)
- 2013(5055)
- 2012(4686)
- 2011(4556)
- 2010(4867)
- 2009(4431)
- 2008(4477)
- 2007(4314)
- 2006(3941)
- 2005(3773)
- 学科
- 教育(19148)
- 济(10709)
- 经济(10699)
- 管理(10221)
- 中国(9963)
- 业(8555)
- 企(8141)
- 企业(8141)
- 理论(8006)
- 学(6032)
- 教学(5822)
- 财(4262)
- 发(4023)
- 发展(3726)
- 方法(3708)
- 思想(3681)
- 展(3603)
- 政治(3496)
- 革(3425)
- 研究(3384)
- 思想政治(3265)
- 政治教育(3265)
- 治教(3265)
- 高等(3258)
- 德育(3233)
- 改革(3201)
- 技术(3059)
- 业经(3024)
- 学校(2802)
- 教育改革(2799)
- 机构
- 大学(71678)
- 学院(65882)
- 教育(26920)
- 研究(24828)
- 范(21462)
- 师范(21430)
- 师范大学(17804)
- 济(17072)
- 京(17033)
- 管理(16684)
- 经济(16415)
- 理学(13701)
- 科学(13584)
- 理学院(13404)
- 管理学(13048)
- 管理学院(12873)
- 所(12213)
- 江(12097)
- 北京(11866)
- 职业(11800)
- 中国(11746)
- 研究所(10943)
- 技术(10669)
- 教育学(10581)
- 财(10403)
- 州(9571)
- 中心(9270)
- 院(8552)
- 财经(8059)
- 职业技术(8043)
共检索到113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施滋英
教育审美化是符合美育心理及其发展规律的。教育审美化能较大限度地实现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既能满足学生们的审美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学生们的审美潜能,提高审美素质,增强审美能力,提升审美价值。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中拥有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并且在寻找美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最优化地实现教育审美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教育审美化 美育 教师 学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勇 洪斌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图书馆在网页设计实践中逐渐产生了审美意识。网页设计的审美化能够改变网页的表现形式,从而改善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使用体验。文章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等网站为例,发现和总结图书馆网页设计的审美化特点和趋势。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晶
艺术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一般认为,艺术媒介只存在于创作的外在表现阶段。这对于媒介在艺术创作的内在思维阶段的功能缺少认识。本文主张,媒介具有物性,却不能等同于材料,它是一种整体性的符号系统。在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内在阶段,媒介就是艺术构思的主要元素。文学家、艺术家以长期训练而获得的媒介感来感受外物、把握世界,并由此生成审美意象和内在的整体构型。呈现在艺术品中的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是由自然情感升华而致的。审美情感的获得,是离不开内在化的媒介的;反之,媒介在艺术思维中的运行,也是以审美情感作为动力的。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内在化 物性 审美情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欣
本文从审美经济的概念中梳理了企业品牌形象的"体验效用"和"符号消费"特性,从理论上把握了审美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新动向。
关键词:
企业 品牌形象设计 经济审美化形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欣
本文从审美经济的概念中梳理了企业品牌形象的"体验效用"和"符号消费"特性,从理论上把握了审美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新动向。
关键词:
企业 品牌形象设计 经济审美化形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剑锋
日常生活产品经由当代设计艺术的包装源源不断地成为大众的主要审美资源,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则就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审美化,是一种经过"设计"的图像符号系统。形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仅靠抽象的概念灌输和说教实现,而应该在与中国民众日常消费生活的创造性融合中,通过触手可及、形象生动的形而下之器来"润物细无声"地达成,在审美认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国家民族层面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艺术设计 文化认同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彬
人类在构建知识社会的同时,也需要构建审美社会。图书馆在认知文化与审美文化之间具有纽带和桥梁作用。图书馆能够推动读者读书生活的审美化,促进知识社会与审美社会的融合,构建真正和谐美好的社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峰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较之其他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思政课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学生对课堂和某项专业工作的主体参与,这和学生主体内在的审美诉求深度关联。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审美化教学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资源、过程和思政课的部分内容进行审美化的整理和转换,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实效的明显提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思政课 审美化 高等职业院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章超
在文化和体验愈加被重视的语境中,审美化已经成为空间生产和消费领域变革的重要特征。文章尝试提出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环境美学的视角理解"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背景下人们的空间经验。主体部分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以文化、遗产和旅游为主题的更新街区——田子坊为案例,阐释了访客—消费者对空间的感知、想象以及相伴随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状态。与访客想象性的、带有浪漫伦理的审美体验相比,仍居住于田子坊的原住民在整体的审美秩序中处于边缘地位。文章还就应用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进行空间经验分析的方法论基点和前景进行了探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卓群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尝试德育审美化模式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尝试通过审美设计,形成德育目标引领性与关怀性的统一,达成德育内容系统性与亲和性的统一,促成德育实践规范性与欣赏性的统一,完成德育方法讲授性与情境性的统一,实现考核方案终极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关键词:
德育课程 审美化模式 艺术类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鹏
道德教育有必要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审美的熏陶与指引,塑造充满活力的个性生命与和谐的审美人格,而道德审美教育是适应这一需要的辅助性道德教育模式之一。它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课程、教学方式、教育空间以及教育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建构。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审美 道德审美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伯飞 孙琳 殷楠
现代美学的研究已经打破了只对美学理论关注,追问美的本质的传统格局,人们意识到了美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社会生活对美的需要,并将美学研究的理论视角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的具体的生活研究。现如今,各种审美文化相继出现,人们在认同审美现象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美的含义,社会开始向美的泛化的角度发展,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即是生活。
关键词:
审美倾向 现代社会 转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
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既有方法论意义,又有目的论意义,因为在比较之中存在着比较者的意向性,而当这种意向性指向民族国家教育发展这一对象性存在时,比较教育就具有了目的性。比较教育的目的性可见于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方法论之中。在现阶段,比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为民族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而且在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因而比较教育又具有创造和谐之美的审美性。具有审美性的比较教育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贡献。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目的性 审美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颜翔林
在美学意义上,时尚属于审美思潮所派生的趋同化审美实践,是由少部分人倡导、最终引发众人仿效的审美现象。在消费社会中,时尚成为引导消费活动的运作逻辑和心理势能,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神话景观和美学形式。时尚来源于主体的符号需要,是符号消费需要和象征消费需要的双重聚集。时尚的力量是永恒的力量和超越历史与空间的力量,因为它寄寓着人类的感性追求:消费欲望和美感以及自我被社会承认的符号力量。
关键词:
审美 时尚 消费社会 神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辛继湘
教学的审美品格表现出追求自由、超越功利、体现和谐、凸显个性、富于创造、充盈情感等特征,是教学的科学品格和伦理品格的升华。在教学中应通过呈现教学的生命之美,让教学过程灵动起来,建立审美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的审美品格得以彰显。
关键词:
教学 审美品格 科学品格 伦理品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