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2)
2023(5281)
2022(4243)
2021(4419)
2020(3401)
2019(7878)
2018(8019)
2017(13067)
2016(8521)
2015(9706)
2014(10193)
2013(9158)
2012(8918)
2011(8461)
2010(8984)
2009(8535)
2008(8874)
2007(8481)
2006(7840)
2005(7488)
作者
(23474)
(19583)
(19376)
(18802)
(12634)
(9516)
(8909)
(7816)
(7545)
(7228)
(6786)
(6644)
(6366)
(6353)
(6285)
(6156)
(5844)
(5831)
(5802)
(5732)
(5522)
(4858)
(4770)
(4690)
(4535)
(4476)
(4448)
(4284)
(4038)
(3958)
学科
(27115)
经济(27073)
教育(20711)
管理(19157)
(15356)
(14488)
中国(14450)
(14445)
企业(14445)
理论(13668)
方法(9968)
教学(8279)
(6866)
业经(6374)
数学(6189)
(6163)
数学方法(5949)
(5837)
(5794)
(5680)
经济学(5431)
发展(5041)
(4916)
(4829)
思想(4827)
研究(4735)
技术(4554)
(4466)
政治(4465)
金融(4465)
机构
大学(132913)
学院(123696)
研究(46728)
(38436)
经济(37147)
管理(35689)
教育(31534)
(30986)
(29878)
师范(29722)
理学(29208)
中国(29086)
理学院(28672)
科学(28088)
管理学(27810)
管理学院(27536)
师范大学(24519)
(24065)
(21756)
研究所(21567)
(21467)
北京(20883)
中心(19155)
技术(17357)
(17271)
财经(16503)
(15968)
职业(15639)
(15636)
(14767)
基金
项目(66897)
研究(57596)
科学(52878)
基金(43803)
(37047)
国家(36515)
教育(35935)
社会(32641)
社会科(30257)
社会科学(30249)
科学基金(29582)
成果(27527)
编号(26895)
(26617)
(24828)
课题(22375)
基金项目(20944)
(19540)
资助(18105)
重点(16930)
(16626)
项目编号(16578)
自然(16415)
规划(16196)
(16079)
自然科(16008)
自然科学(16003)
自然科学基金(15718)
教育部(15073)
(14818)
期刊
教育(54240)
研究(51690)
(51449)
经济(51449)
中国(36479)
学报(21145)
(18382)
科学(17268)
大学(17058)
技术(14500)
(14444)
管理(14129)
学学(13923)
职业(12812)
财经(10543)
图书(10125)
农业(9586)
(9282)
技术教育(8180)
职业技术(8180)
职业技术教育(8180)
(8093)
论坛(8093)
(8024)
金融(8024)
书馆(7631)
图书馆(7631)
经济研究(6878)
(6866)
(6819)
共检索到210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有升  
"兴趣"概念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经典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当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则甚少涉及。经典教育学理论对"兴趣"内涵的阐发及其理论建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引向对教育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丁道勇  
兴趣的三个定义,在解释力上依次递进,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作用机制以及教育建议。其中,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教学素材,在苦学与乐学传统中间做选择。作为目的的兴趣,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提供支持条件,引导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两个定义,都没有正面回答在兴趣状态下,学习者心理感受的性质问题。阿诺德的兴趣定义强调,在兴趣状态下个人感受到的是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可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展。这个定义,较为圆满地刻画了兴趣促进学习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理解需要更新。一线教师们也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远杰  
教育学场域概念建构,是在对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形成的布迪厄社会学教育场域概念进行反思与继承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学立场对教育场域的重新界定。秉承了布迪厄场域概念的方法要义,但主动放弃了它的内容原指;包含对已有教育场域概念进行改造的成分,本质上则是对另一种教育场域现象的解释。教育学教育场域,是指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于特定的人及其行为实践的,以教育力构成意义或功能区分的时空构型。学校教育场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然—教化之场,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以学校教育实践的共同价值目的为教育力的源泉。珍视和创建"学校"之外鲜活而丰富的教育场域类型,应作为未来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张小丽  
"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形成,既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需要,又是师范教育兴起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概念在中国早期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过程和标志,既经历了由"教育"到"教育学"成为一门课程的过程,又经历了成为近代知识系统中的一门学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人在通过日本引进的西方教育学概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教育学概念开始在中国形成。教育学概念在中国的早期形成对此后百余年来国人对"教育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国人对"教育学"的理解不仅深受西方影响,并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科学主义倾向,而且使国人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缺乏中国经验的积累和沉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洁莹  
"职业"是人类生活的外在表现,这些活动因其结果而让个人感到有意义;"技术"的五个层面的含义、三种存在状态只是认识论中的"技术","技术"知识只有进入教育场域成为可传授的知识,才能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场域中的"技术"知识。教育立场中"技术"知识的内在构成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标准、逻辑形式和意义性。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和"技术"知识再生产为中介的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三女牙  杨宗凯  李卿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大数据的形成,计算教育学应运而生。计算教育学是通过技术赋能,基于数据密集型的研究范式,解释信息时代的教育活动与问题,揭示教育复杂系统内在机制与运行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教育学围绕计算教育伦理、教育主体计算、教育情境计算、教育服务计算等核心任务开展研究与实践,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及教育管理的精准化。计算教育学的发展亟须建构计算教育伦理、科学量化教育场景、提升数据融合与智能处理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协同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学是以探求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表现了由比较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科存在的独特性,是以培养"人"的民族国家教育知识为学科存在依据和逻辑起点的,拥有基于比较方法一元论的学科多元方法,它是具有来源于民族国家教育知识的多学科解释视角的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公民"和"公民教育"概念均非一成不变的固定范畴,其内涵的演变可以从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差异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其实质就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有其自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概念表述的形式和内涵不同,彰显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的定位来思考素质教育问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将素质教育放在社会系统中来研究;继续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取向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挖掘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态,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丰富素质教育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怡冰   王蕾  
管理学领域已经就组织失败和创业失败积累了大量研究证据,但任务失败在模式、影响、关键性和测量方式上均不同于组织失败和创业失败,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任务失败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主线脉络:一,基于失败模式和影响分析框架系统梳理任务失败的概念内涵,阐释其与组织失败和创业失败的差异。二,归纳任务失败对个体和团队层面的近端(包括认知和情绪结果)和远端结果(包括行为和绩效结果)的影响,提出任务失败的双刃剑效应模型。具体而言,任务失败的积极效应体现为促进经验学习与意义建构,刺激个体和团队采取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主动行为;消极效应则体现为引发消极情绪以及僵化的行为模式。三,梳理上述双刃剑效应的权变因素。最后,本文从深化任务失败概念、扩展现有研究中的矛盾发现、引入悖论视角和完善研究方法四个角度提出今后任务失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平  
关于"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等概念的来源诸问题,我过去在关于"浙东学派"的整体研究中已有所阐述,今天再来谈这一问题,其实我也谈不出太多的新内容。基于我过去的研究,我主要谈以下几点。一、关于"浙学"概念问题"浙学"是一个历史概念。说它是"历史"概念,大抵是说,它不仅是在历史中出现的,而且是因历史的不同阶段,人们使用这一概念所指称的对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