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8)
2023(4084)
2022(3073)
2021(3250)
2020(2217)
2019(5258)
2018(5308)
2017(7524)
2016(5545)
2015(6308)
2014(6436)
2013(5380)
2012(5130)
2011(4813)
2010(5292)
2009(4516)
2008(4510)
2007(4258)
2006(3933)
2005(3806)
作者
(12627)
(10431)
(10219)
(10068)
(6694)
(5018)
(4915)
(4292)
(3982)
(3967)
(3624)
(3558)
(3487)
(3453)
(3419)
(3297)
(3273)
(3182)
(3077)
(3059)
(2999)
(2596)
(2592)
(2549)
(2495)
(2443)
(2415)
(2324)
(2177)
(2154)
学科
教育(20363)
中国(11013)
(9751)
经济(9735)
理论(9126)
管理(8479)
教学(8110)
(5838)
(5756)
(4843)
企业(4843)
学法(4438)
教学法(4438)
研究(4360)
(4325)
发展(4008)
思想(3914)
(3885)
(3849)
政治(3770)
学理(3757)
学理论(3757)
(3723)
思想政治(3475)
政治教育(3475)
治教(3475)
高等(3448)
德育(3440)
学校(3406)
改革(3380)
机构
大学(72994)
学院(67054)
教育(28427)
研究(27107)
(22411)
师范(22330)
师范大学(18554)
(17684)
(15632)
管理(14885)
经济(14840)
科学(14826)
职业(14168)
中国(14013)
(13406)
(13083)
技术(12741)
北京(12474)
研究所(11678)
理学(11495)
理学院(11198)
教育学(11142)
管理学(10805)
(10728)
中心(10705)
管理学院(10628)
(10081)
职业技术(9839)
(9703)
技术学院(8655)
基金
研究(37353)
项目(35503)
科学(28376)
教育(27203)
成果(19938)
基金(19860)
社会(19469)
编号(19107)
社会科(17943)
社会科学(17939)
课题(17608)
(15849)
(15797)
(15497)
国家(15425)
(15158)
规划(12087)
科学基金(11984)
(11398)
项目编号(11177)
(10903)
研究成果(10817)
(10121)
(10085)
阶段(10060)
年度(9979)
重点(9921)
(9856)
(9623)
教育部(9199)
期刊
教育(51793)
研究(35435)
中国(27041)
(22170)
经济(22170)
职业(13339)
技术(11692)
学报(9272)
技术教育(8888)
职业技术(8888)
职业技术教育(8888)
(8833)
大学(8704)
科学(7306)
(6345)
论坛(6345)
(6148)
图书(6139)
高等(6074)
管理(6021)
学学(5955)
成人(5374)
成人教育(5374)
高等教育(5142)
财经(5076)
(4968)
书馆(4855)
图书馆(4855)
(4483)
职教(4297)
共检索到123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实践在我国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圣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但却制造了相同的结果,即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这种脱离使得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得不遵照实践者自身的经验逻辑。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首要特征,教育博士来自于实践,同时也为了改造当下的实践。教育博士要进行的教育实践绝不意味着经验的行动化或技术的操作化,而是遵从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逻辑和行动的逻辑,通过赋予实践以价值性和理论性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行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海燕  祁占勇  
于海燕、祁占勇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中撰文,从满足社会和人发展需要的视角进行反思,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务"实"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偏失。对此,作者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逻辑理路提出对策建议。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是与情境相联系、与具体的时空有关的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而,务"实"成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敬威  于伟  
人性假设代表一门学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命题特征与逻辑倾向,并以此影响理论建构与实践。"经济人"假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具有深远影响,却陷入了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起点推导"教以成人"教育目的的逻辑悖论,"经济人"逻辑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显性资源收益性导向违背了育人的初衷、短周期的反馈形式加剧了教育实践的短视、单一的培养目标造就了单向度的人等问题,使其虽具有较高接受度但却易使教育实践走向功利主义。"教育人"是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的人性假设,"教育人"逻辑更具教育实践与教育学的"合理性",更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宏观层面遵循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导向,中观层面构建牵引性教育反馈机制,微观层面明晰协整性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相结合,最终达到以经济实践手段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教以成人"的核心目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实践逻辑"是在实践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逻辑。深入了解教育实践,摆脱"经院认识论"的羁绊,考察纯粹认识论赖以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有可能在理论上重建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实践逻辑,并且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订和完善理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王天健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同时以生命关怀视角汲取了现当代哲学生命观的内在逻辑,重视人作为"类"生命存在应具备的精神属性,论证"自觉"在现当代文化中的事理依据;两种关于"自觉"的思源统一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逻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欢  张烨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技术普及,世界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进一步催生了在线教育兴起,MOOC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更明确地了解"慕课"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应探求"慕课"的物质特性和实践逻辑,从根本上把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慕课"构成要素,并进而从技术层面探寻"慕课"的教育实践逻辑,以期对"慕课"体系本土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学位授予、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此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从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治理等概念内涵来看,需要目录与清单“并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科专业目录“并表”、放权与规范“并进”。从历时性的制度演进逻辑来看,此次制度调整呈现出内涵认知不断深化、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应把握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改革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梦雷  
文章基于我国东部"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流向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法,探究他们在步入职场前、职场中以及未来职业愿景的不同场域下,如何规划、实践、重塑其流动个体的职业、生活等不同的认知逻辑。研究发现,"青椒"博士在入职前的职业规划会受到人才政策因素和个体内在资本的双重影响;在步入职场实践中,由于面临种种困境,会使其流向嵌入较多不稳定性;但也会使其在未来职场重塑中,寻找困境的解决方法,以实现流动再生产的张力。鉴于此,文章从西部高校人才治理角度提出有关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系统探讨了本纳从其实践学的角度对教育和教育科学的自身逻辑的寻求:教育行动的构造原则和调节原则,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这一问题史的系统的建构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恒耀  
名校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领域旨在学校改进的实践创新。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为审视和解读这一实践创新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了新视角。场域、资本、惯习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实践逻辑。名校集团化办学促成了优质资源创生、学校发展共治、学校间关系重塑的教育新场域。政府、学校、家长等实践者依据所拥有的政策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进行着互动和交换,并影响惯习发生改变。政府应从行政管制逻辑转变为协同治理的共治逻辑,学校应从"帮扶填谷"的补差逻辑转变为各美其美的共生逻辑,家长应从"名校符号崇拜"逻辑转变为理性选择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改革育人方式,实现学科育人功能,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人—知"互动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构建"人—知"互动关系,促进学生与知识相遇,把知识引入学生生命,实现知识内蕴的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确立发展取向的知识观,促进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达到学科知识结构化、学科思想体系化、学科能力表现化和学科经验连续化,既是学科育人的价值向度,也是学科育人的内在条件。超越对象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科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的科学认知、社会理解、文化认同、生命感悟的过程,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实践诉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