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7)
- 2023(4125)
- 2022(3243)
- 2021(3163)
- 2020(2427)
- 2019(5702)
- 2018(5857)
- 2017(9498)
- 2016(6461)
- 2015(7328)
- 2014(7369)
- 2013(6645)
- 2012(6145)
- 2011(5755)
- 2010(6013)
- 2009(5550)
- 2008(5454)
- 2007(5285)
- 2006(4816)
- 2005(4590)
- 学科
- 教育(19352)
- 济(17402)
- 经济(17386)
- 管理(13127)
- 中国(12998)
- 业(12736)
- 企(9864)
- 企业(9864)
- 理论(8636)
- 方法(7266)
- 学(6548)
- 教学(6164)
- 农(6143)
- 数学(5581)
- 数学方法(5496)
- 财(5243)
- 劳(5205)
- 劳动(5187)
- 发(4533)
- 农业(4308)
- 发展(4142)
- 业经(4098)
- 展(4019)
- 思想(3761)
- 政治(3574)
- 研究(3545)
- 革(3504)
- 技术(3469)
- 制(3459)
- 思想政治(3318)
- 机构
- 大学(90653)
- 学院(84616)
- 研究(30883)
- 教育(27598)
- 济(27054)
- 经济(26281)
- 管理(23885)
- 范(23576)
- 师范(23515)
- 京(20709)
- 理学(19988)
- 理学院(19640)
- 师范大学(19474)
- 管理学(19163)
- 管理学院(18954)
- 中国(16660)
- 科学(16610)
- 所(15113)
- 江(14759)
- 财(14564)
- 北京(14106)
- 研究所(13523)
- 职业(12675)
- 中心(12191)
- 技术(12071)
- 财经(11541)
- 州(11500)
- 教育学(10792)
- 院(10645)
- 经(10418)
- 基金
- 项目(47273)
- 研究(44154)
- 科学(38865)
- 基金(30962)
- 教育(29428)
- 社会(26090)
- 家(25207)
- 国家(24803)
- 社会科(24330)
- 社会科学(24323)
- 编号(21083)
- 成果(20980)
- 科学基金(20570)
- 省(19195)
- 划(18454)
- 课题(17966)
- 年(15675)
- 基金项目(14877)
- 规划(13446)
- 项目编号(12795)
- 部(12763)
- 性(12562)
- 资助(12326)
- 重点(12166)
- 教育部(12054)
- 度(11517)
- 研究成果(11097)
- 阶(11011)
- 段(10961)
- 阶段(10942)
共检索到142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郭桂英一、“无私奉献”与“社会交换”都是实现教育劳动价值的有效方式教育产品包括主要产品“人才”在内都具有社会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可交换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使教育劳动不需要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育云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动圆
图书馆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发挥图书馆各种项功能的基本保障。在脱贫攻坚中,图书馆借助文献信息的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关联社会各阶层,开展创新服务,激发贫困主体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帮助贫困主体树立信心摆脱贫困,有利于塑造图书馆良好形像,实现图书馆的劳动价值。
关键词:
图书馆 劳动价值 贫困主体 文化扶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历史地看,劳动教育价值的政治逻辑经历了从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经济发展逻辑经历了从单一缓解就业压力到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个人价值逻辑经历了从提高综合素质到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劳动教育内涵经历了从重视用劳动进行教育,到重视呈现劳动本身工具价值理性的过程:一方面,不断拓展劳动的经济内涵,发展技术劳动和创新劳动;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劳动伦理内涵和法治内涵,发展诚信劳动和合法劳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重在整合专业技术实习和劳动教育,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化方法结构特征。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进一步坚持并发展社会本位原则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原则,并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教育内容上,坚持体力劳动的传统,同时也要重视创新、诚实和合法劳动教育等;教育方法上,应置入现有课程体系,体现系统性,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现针对性,渗入日常生活教育管理,体现常态性。同时,应系统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社会也要承担劳动观念变革的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小俊 韩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能够彰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剖析了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体面劳动思想,阐释了体面劳动的基本价值理念,分析了我国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我国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体面劳动 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胜利
活劳动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活劳动的价值量区别于劳动力的价格,前者指劳动力的耗费量,后者指劳动者获得的报偿。活劳动的价值量是一切价值量活的源泉。物化劳动价值量是活劳动价值量物化形式的结晶。在劳动过程中,活劳动的价值量与消耗的物化劳动价值量共同形成劳动的价值量。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如果否认了活劳动的价值量,就否认了劳动的价值量,从而也就否认了劳动结果———商品或产品的价值量。
关键词:
活劳动 劳动 价值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对当前深化劳动与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有重点的分析。笔者认为 ,要使这种“深化认识”的讨论取得有效的进展 ,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而且关键要在认识和分析问题上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包括处理好“完整、准确把握”与“深化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对待马克思批判过的理论和观点、对“划清界限”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 ,并把握好从实际出发与理论和政策的关系。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深化认识 方法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因具体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与马克思当初的设想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在新形势下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 ,与此同时 ,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芬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 ,是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和基石 ,它结束了重商主义仅从流通层面论证赚钱术的机敏和浅薄 ,开始了针对生产领域对经济矛盾的理性思维。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对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 ,劳动价值论一直受到攻击和歪曲。坚持和反对劳动价值论 ,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矛盾斗争的一条主线。但只要劳动还是劳动 ,交换的还是劳动所创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那末 ,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概括的劳动者的基本经济观点 ,就有其意义 ,而且应随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其劳动方式、产品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价值论 经济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价值创造 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应深入到其内部 ,触及问题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劳动同质性假设基础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劳动同质性假设已有相关认识 ,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劳动同质性 ,使劳动价值论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劳动 劳动同质性假设 劳动价值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