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0)
- 2023(17936)
- 2022(15419)
- 2021(14834)
- 2020(12269)
- 2019(28217)
- 2018(28133)
- 2017(53045)
- 2016(29890)
- 2015(33666)
- 2014(33644)
- 2013(31991)
- 2012(29634)
- 2011(26867)
- 2010(27356)
- 2009(25258)
- 2008(24730)
- 2007(22206)
- 2006(19862)
- 2005(17780)
- 学科
- 济(104347)
- 经济(104206)
- 管理(90090)
- 业(82256)
- 企(70412)
- 企业(70412)
- 方法(43318)
- 数学(36201)
- 数学方法(35641)
- 中国(34346)
- 财(31284)
- 农(29903)
- 业经(25749)
- 教育(25656)
- 制(25254)
- 学(24729)
- 理论(23155)
- 技术(22809)
- 地方(22354)
- 农业(19548)
- 贸(19228)
- 贸易(19213)
- 务(18806)
- 财务(18725)
- 财务管理(18684)
- 易(18643)
- 银(18465)
- 银行(18423)
- 和(17859)
- 企业财务(17642)
- 机构
- 大学(413889)
- 学院(407503)
- 管理(156403)
- 济(154952)
- 经济(151100)
- 研究(136760)
- 理学(133783)
- 理学院(132172)
- 管理学(129907)
- 管理学院(129098)
- 中国(100081)
- 京(89713)
- 科学(82242)
- 财(77651)
- 所(67519)
- 江(63754)
- 范(63611)
- 师范(63196)
- 中心(61624)
- 研究所(60756)
- 财经(60021)
- 农(58186)
- 北京(57520)
- 业大(55781)
- 经(54277)
- 州(51265)
- 师范大学(50992)
- 院(49775)
- 教育(45980)
- 经济学(45649)
- 基金
- 项目(267072)
- 科学(211423)
- 研究(205984)
- 基金(189727)
- 家(162496)
- 国家(160940)
- 科学基金(138835)
- 社会(127271)
- 社会科(120260)
- 社会科学(120233)
- 省(105551)
- 教育(100164)
- 基金项目(100150)
- 划(89321)
- 自然(87630)
- 编号(86992)
- 自然科(85544)
- 自然科学(85527)
- 自然科学基金(83982)
- 资助(76859)
- 成果(74873)
- 课题(62516)
- 重点(60202)
- 部(59977)
- 创(57734)
- 发(57159)
- 项目编号(53788)
- 创新(53200)
- 教育部(52442)
- 制(52342)
- 期刊
- 济(178425)
- 经济(178425)
- 研究(133664)
- 中国(91810)
- 教育(77778)
- 财(61311)
- 管理(59972)
- 学报(59203)
- 科学(54825)
- 农(52781)
- 大学(46753)
- 学学(41737)
- 技术(38638)
- 融(37156)
- 金融(37156)
- 农业(36014)
- 财经(30104)
- 业经(28783)
- 经济研究(26814)
- 经(25787)
- 图书(25361)
- 问题(22774)
- 科技(19739)
- 职业(19610)
- 坛(19338)
- 论坛(19338)
- 理论(19177)
- 技术经济(18851)
- 业(18827)
- 现代(18232)
共检索到628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本文以 1 999年高校扩招为案例 ,对扩招政策的决策背景、预期影响 ,特别是过渡期教育决策特点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章认为 ,促使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是由宏观社会需求、解决经济困境、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综合效应。从对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预期影响分析 ,扩招决策是一项涉及全局利益而作出的困境决策。由扩招政策显现的过渡期教育决策的特点及其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反映了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与改革走向的复杂性。我国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 ,突出体现了教育决策在过渡期的制度化环境中的“两难”抉择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决策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林 夏俊
文章将1999年的高校扩招视为一次公共政策实验,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法的研究框架,利用1998~2011年29个内地省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以DEA—Tobit计量模型就高校扩招政策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校扩招对内地省份的创新总产出有正向作用,但同时对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扩招后的地区创新效率会因政策冲击下降约35.7%。从持续影响看,扩招后培养的"新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人口中占比越高,该地区研发人员的平均创新效率就越低。虽然导致高等教育投入激增的高校扩招政策存在刺激创新总产出的积极效应,但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高校扩招似乎未能同时提升中国技术创新的质与量。因此,高校扩招政策的综合效应难以用"好"或"坏"进行评价。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闫继臣
高校扩招将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仅仅是缓和目前劳动岗位紧缺的权宜之计 ,经过对高校毕业生数和未来就业市场可提供劳动岗位数的比较分析。文章建议尽快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测评机构 ,建立大学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度 ,寻找适合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高校毕业生 (供 )和社会需要 (求 )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劳动力就业市场 供求矛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征宇 曹思力 汪伟 朱平芳
1999年的高校扩招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个体决策模型,从高等教育的异质回报率的角度阐述了扩招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边际作用递减规律。实证研究发现:(1)在平均意义上,大学扩招对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2)高等教育回报率因人而异,读大学对部分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不如相应年限的工作;(3)由于个体异质性的存在,扩招政策的边际作用随着录取率的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大学扩招 政策的边际效应 高等教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艳
分析了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举措。在今后的高校扩招过程中,一方面要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结构,控制扩招的速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和收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扩招 教育投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张畇彬
本文以1999年实施的教育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策略(DID)考察了非R&D投入——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上升:人力资本密集度上升1%,企业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上升0.19%和0.16%,使用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构建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冲击对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创新影响更明显。本文结果表明,教育扩招政策提高了人力资本供给,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与我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关键词:
创新产出 人力资本 高校扩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关键词:
扩招 多重制度逻辑 高职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匡瑛 石伟平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宣布高职百万扩招,引发学界内外高度关注,喜忧参半。深入研究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以及它的内涵实质,才能精准破解疑惑,明晰高职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未来改革趋势和实现路径,真正把政策执行到位、把好事办好。此次扩招的政策意图很明确,即通过"组合拳"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特定群体的就业难题;选择高职层次和确定百万数量都是基于数据分析和市场反馈的结果。本次扩招的内涵实质是以高职教育为契点,将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人力资源;以百万扩招为支点,撬动高职院校"办适合的教育";转变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设计各类受教育群体的生涯发展路径。要实现上述变革,高职教育必须抓住机遇,从系统内外部各环节入手,走"有质量地扩招"和"系统变革"之路。
关键词:
高职 扩招 政策意图 内涵实质 实现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鄢杰 涂训华 郑静
利用2010—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并分析个体收入阶层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扩张对个人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增强了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促进了个人收入阶层跃迁。从城乡两个方面看,高等教育扩张对农村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和相对流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城市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收入的相对流动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进入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机会,同时会通过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婚姻选择,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等路径影响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打破教育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差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倾斜性的政策和平台支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岩 肖甦
1983年日本"21世纪留学生政策委员会"(COSP)发布《关于21世纪留学生政策的建议》报告,强调日本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的重要意义,提出到21世纪"招收10万留学生计划"。该计划经过20余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到2008年日本政府又推出"招收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留学生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近年来也面临着显著的生源危机与百万扩招生源压力。随之催生了"职教高考"制度构建的现实价值逻辑:化解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供需矛盾、克服扩招生源压力与生源危机主客矛盾、消除晋升需求与封闭办学内外矛盾。"职教高考"制度构建面临着"自主"招生与招生"自主"相冲突、"文化+技能"与"技能+文化"相矛盾以及"传统生源"与"非传统生源"相差异等现实困境。百万扩招下的"职教高考"制度构建,需要对标"高考",建立"职教高考"统一考核机制;正视生源差异,合理制定"文化+技能"考核比例;分层组织培养、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管理,从而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现代"职教高考"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英健文 蔡立彬 林良盛
通过对200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比较,结合本校专业就业实例,提出高校必须调整专业结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心态;社会应从政策、舆论方面加强对高校就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李泽彧
制度建构是一个组织或政策运行的必要保障,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运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认为该政策的运行制度应坚持公正性原则,并需要健全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政策的组织制度、创建研究生培养单位政策执行的监评制度以及完善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制度。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民族招生政策 制度 公正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洁 李学昌
研究生招生政策集中体现了国家关于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公共意志和行动,规定了研究生招生领域国家和公众对招生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发展策略。1999年后,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与政府的研究生扩招政策密不可分。笔者分析了扩招政策(1999-2003)对大学研究生教育不同层面上的巨大影响,既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超常规发展,也推动了研究生培养体制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扩招政策 影响分析 研究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