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5)
2023(3616)
2022(3126)
2021(3193)
2020(2566)
2019(6009)
2018(6263)
2017(10364)
2016(6826)
2015(7757)
2014(8065)
2013(7270)
2012(6795)
2011(6464)
2010(6778)
2009(6198)
2008(6180)
2007(5950)
2006(5584)
2005(4901)
作者
(16691)
(14061)
(13619)
(13293)
(8813)
(6740)
(6539)
(5581)
(5390)
(5208)
(4715)
(4677)
(4563)
(4529)
(4277)
(4223)
(4209)
(4096)
(4039)
(4037)
(3889)
(3477)
(3386)
(3310)
(3228)
(3207)
(3131)
(3126)
(2854)
(2750)
学科
(21516)
经济(21377)
教育(19513)
管理(14668)
中国(13187)
(12772)
(12536)
企业(12536)
理论(11073)
方法(10460)
(7843)
数学(6626)
数学方法(6533)
教学(6032)
(5986)
业经(5924)
(5855)
(5621)
(4717)
发展(4333)
(4210)
(4186)
社会(4134)
技术(3978)
经济理论(3969)
(3881)
研究(3872)
企业经济(3826)
政治(3761)
思想(3735)
机构
大学(99218)
学院(91927)
研究(34286)
教育(28610)
(28363)
管理(27738)
经济(27461)
(25100)
师范(25056)
理学(23552)
理学院(23107)
管理学(22504)
(22441)
管理学院(22290)
师范大学(20830)
科学(19334)
中国(18628)
(17118)
(15915)
(15827)
研究所(15321)
北京(15302)
中心(13368)
职业(12561)
(12514)
财经(12482)
技术(12213)
(11609)
教育学(11178)
(11167)
基金
项目(52083)
研究(46925)
科学(42937)
基金(34702)
教育(31011)
社会(29401)
(28403)
国家(27925)
社会科(26256)
社会科学(26243)
科学基金(23430)
成果(22034)
编号(21975)
(20993)
(19960)
课题(18720)
基金项目(17393)
(16233)
规划(14264)
(14053)
资助(13641)
项目编号(13326)
教育部(13178)
(13104)
重点(13055)
自然(12431)
(12172)
自然科(12168)
自然科学(12166)
自然科学基金(11981)
期刊
教育(48668)
研究(41499)
(35995)
经济(35995)
中国(28899)
(13315)
学报(13267)
科学(11948)
大学(11595)
职业(11190)
技术(11039)
管理(10106)
学学(8978)
(8749)
财经(8012)
技术教育(7164)
职业技术(7164)
职业技术教育(7164)
(6938)
(6565)
论坛(6565)
高等(5763)
农业(5668)
图书(5662)
(5592)
成人(5179)
成人教育(5179)
高等教育(5115)
经济研究(4941)
(4786)
共检索到154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真  
教育公正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公正又是教育公正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阐述了教育不公正在社会层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育公正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重要的道德法则,是全部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领域,大学负载着实现公共利益的办学目的,在体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培养具有社会公正意识的人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大学传播、倡导社会公正观念,有利于促进大众的社会公正意识的形成;实现社会公正,还要求大学自身在程序上努力体现和维护公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援朝  
社会公正与制度贺援朝(一)公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它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互利为原则的平等要求。作为伦理的公正观念从远古发端形成,至今存在和延续,并不是因为人们对道德理想的心理体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实现教育公正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实现教育公正,政府要确立公正的责任意识,确保教育制度公正,促使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化,同时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针对不同性质的教育,政府又须在履行职能中努力把握好尺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性别公正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性别平等、尊重差异和自由选择。从实然看,学校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教师行为等多种维度再现、建构着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不公正。在性别问题上,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是同构性质的两个循环。性别公正价值的追求,需要从两个循环同时开始。学校作为自觉的文化机构,应该首先从自己这一小循环开始,通过多种努力追求性别公正的实现,并由此撬动社会文化这一大循环的变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杨华  
通过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公正、社会交换关系变量与员工心理契约违背间的关系研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35家企业410位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公正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问卷具有良好的构思效度;组织支持感和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对组织公正各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程序公正、互动公正是心理契约违背感的有效预测指标,对组织支持感与心理契约违背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还会对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直接影响;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完全通过组织公正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心理契约违背感产生影响。因此,文章在检验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公正维度结构的基础上,拓展了组织公正、社会交换关系变量与员工心理反应的关系研...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慧民  
作为社会全体成员间和谐关系的最高概念,社会公正的本质在于社会公众都能够对社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享用。近年来,由于阶层的差异,社会公正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教育公平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能够较好地缓解经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让每个公民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基于此,通过对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的含义进行阐述,分析社会阶层对教育公平产生的影响,并从多个层面给出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小勇  石颖  
“三农”问题是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的差距,使作为共产党执政基础的主要社会群体日益弱势化。“三农”问题隐含的实质是社会公正失衡与社会排斥
[期刊] 改革  [作者] 秦晖  
社会公正与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秦晖中国改革已进行了20年了,但中外改革成败的比较研究严格地说还是在90年代苏东剧变后才真正开始的。因为在那以前所有前计划经济国家的改革无论微观上有何不同,宏观上都属于所谓的体制内改革。而90年代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了另一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前进  周建明  
本文主要讨论当前收入是否存在分配不公、基尼系数是否适用于分析我国的分配不公问题以及国际上关于进行再分配的不同经验和如何实现公平发展等三个问题。其目的在于指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分配的问题 ,而是事关社会公正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在致力于追求社会公正与公平目标的过程中 ,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具有责无旁贷的职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高等学校职称评审的完全结果公正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有助于结果公正实现的程序公正尤为重要。科学严密的程序设计能够使评审结果具有不容置疑的公正性。通过对我国三所大学与美英两所大学职称评审程序的比较研究,我国大学职称评审在指标分配、最低标准设置、岗位分类设置、同行评审、系级评审、学科组评审以及票决规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正确认识教师分类管理,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教学科研权重;科学设岗,提高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基层测评和学科评审,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有效性;重视同行评审,充分发挥同行评审的作用;科学制定票决的规则与程序,提高评委会票决的科学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自敏  杨丹  张巍巍  
基于对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不平等、社会公正影响个体效用的理论分析,利用NISD(2014)数据验证客观收入不平等和主观社会公正感受对城镇居民认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收入不平等、主观社会公正感受都显著提升城镇居民认知幸福感,客观收入不平等对高收入人群影响更大,主观社会公正感受对不同收入群体影响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民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健  汪荣有  
消费公正,是立足公正观价值视野,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理性审视和道德正当性评价;公正的消费,是人们在关注社会现实及在考虑自己真实需要、实际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妥善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公正的消费行为是善的和道德的,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在众多正义理论中,分配正义因直指作为分配规则的基本制度和作为分配方式的公共政策而具有更强的政策适用性。教育分配是一种再分配,公正性是其合法性前提。教育分配通过兑现权利应得与实现资本积累而追求着实质公正。在作为秩序政策与过程政策双重意义上的教育政策可以分为弥补型、保护型和发展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以补偿原则、基本需要原则与贡献原则作为基本分配原则而确保教育公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教育公正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包含了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差别平等以及教育补偿原则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教育公正,既是教育者行为的伦理准则,也是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国家和政府之伦理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