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7)
- 2023(3818)
- 2022(3053)
- 2021(3013)
- 2020(2306)
- 2019(5238)
- 2018(5274)
- 2017(8148)
- 2016(5736)
- 2015(6671)
- 2014(7072)
- 2013(6026)
- 2012(5823)
- 2011(5391)
- 2010(5742)
- 2009(5116)
- 2008(5100)
- 2007(4940)
- 2006(4415)
- 2005(4298)
- 学科
- 教育(20312)
- 济(12770)
- 经济(12752)
- 中国(11876)
- 管理(9588)
- 理论(9185)
- 业(7764)
- 企(7201)
- 企业(7201)
- 教学(6450)
- 学(6266)
- 农(4619)
- 业经(4392)
- 思想(4344)
- 发(4276)
- 研究(4276)
- 政治(4191)
- 方法(4126)
- 发展(3954)
- 思想政治(3931)
- 政治教育(3931)
- 治教(3931)
- 德育(3893)
- 展(3828)
- 文化(3764)
- 革(3539)
- 和(3480)
- 技术(3447)
- 高等(3435)
- 财(3406)
- 机构
- 大学(80728)
- 学院(74971)
- 研究(28921)
- 教育(28559)
- 范(24103)
- 师范(24043)
- 师范大学(19784)
- 济(19245)
- 京(19049)
- 管理(18595)
- 经济(18457)
- 科学(16353)
- 理学(15219)
- 理学院(14787)
- 中国(14602)
- 所(14245)
- 管理学(14233)
- 管理学院(14031)
- 江(13968)
- 北京(13228)
- 职业(12904)
- 研究所(12710)
- 技术(12017)
- 财(11788)
- 中心(11280)
- 州(11230)
- 教育学(11180)
- 院(10014)
- 职业技术(8819)
- 财经(8727)
- 基金
- 项目(40629)
- 研究(39938)
- 科学(33155)
- 教育(27422)
- 基金(24669)
- 社会(22501)
- 社会科(20837)
- 成果(20835)
- 社会科学(20832)
- 家(20030)
- 编号(19839)
- 国家(19576)
- 课题(17526)
- 省(17316)
- 划(16796)
- 科学基金(15634)
- 年(15632)
- 规划(12714)
- 项目编号(12046)
- 性(11679)
- 基金项目(11654)
- 度(11193)
- 重点(10879)
- 研究成果(10836)
- 阶(10815)
- 段(10785)
- 阶段(10759)
- 部(10721)
- 发(10375)
- 一(10279)
共检索到133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社会的人作为主体在特定空间中活动,并通过交往与融合滋生民族文化基因和共同心理,进而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形成受主体、环境、文化等要素影响。教育在民族文化心理场形成和塑造上具有独特作用。教育融合自然环境品质,化育人文共生,稳固民族文化心理场既存根基;组织文化基因序列,促成文化认同,激活民族文化心理场向心内力;促动主体心理认知,形成共生思维,推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和谐生成。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应有策略为:充分调动个体对民族文化的空间物质洞察,实现"物理场"的意义理解;合理引导个体对民族社会的"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教育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场的活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生活空间,是个体成长的物质与精神母体,既是教育生发的基础,也是教育作为的对象。民族文化心理场以文化基因为场量,以文化认同为"疆界",具有现实性和建构性。个体民族文化心理场体验具有原在族群与中华民族的双重属性,共生应成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生成取向;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具有对个体整体人格的形塑、民族—国家认同、现代公民教育等化育功能;教育应承接并强化共生民族文化心理场。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心理场 认同 共生 化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钊
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藏民族文化,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民族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内地西藏班(校)办学的特殊性和藏民族文化的特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对传承藏民族文化、促进藏班校发展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和阐述。
关键词:
内地西藏班 藏民族文化 传承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卫英 石婧逸 熊冰
文化心理场是社会中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具有共同价值倾向的心理结构。民族文化心理场是基于共同历史经历和相似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族群依存的心理生活空间,场域的疆界在时间的延续性中流变,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生发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心理场以身份认同和族群认同为基础,文化认同为动力,是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形态。从文化心理场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和价值转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具有长期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场域中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心理和主体间文化互动的关照,再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塑造现代中华民族国族身份认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内涵,能够从心理的深层结构稳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化解国家认同危机。
关键词:
心理场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克平 谢俏静
采用《青少年本民族文化认同问卷》、《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学校影响因素问卷》等工具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学校2427名学生、对照学校2287名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其民族团结教育场域下民族文化认同水平的差异及广西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对其民族文化认同的作用。结果显示:(1)试点学校与对照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点学校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学校的水平;(2)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相关显著;(3)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能显著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水平。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教育 青少年 民族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大理市海西片区是本地特色农耕文化的承载区,也是大理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展示区,保住海西坝区田园风光,也就保住了大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用航拍遥感技术,加强海西耕地保护监测。2009年4月下旬,大理州便开始部署使用无人机对海西片区进行了航空拍摄,同时获取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全面采集了海西农田和村庄现状信息,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基本农田规划数据、村庄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双语教育研究是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术研究领域。在方法论层面,双语教育研究应该建立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范式。在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育研究观基础上,探讨多语教育与和谐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并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范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并分析双语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可以为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建构和谐社会与促进文化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基础。
关键词:
双语教育 和谐社会 文化建设 研究范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雨 张学敏 姚姿臣
2015年11月29日,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邀请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马来西亚、西班牙和巴基斯坦)24所中、高等院校及文化科研单位的80余位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民族教育专家,举行了"一带一路"与民族文化发展暨少数民族"物典"建设国际会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江波 张丽丽
在企业培训中存在着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要素,通过心理破冰、心理氛围引导、师生互动、管理游戏和心理训练等策略,可以将培训内容、形式与培训对象的心理要素相结合,从深层心理进行挖掘和引导,从而有效构建一个积极的培训心理场。这一心理场能够在培训活动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在培训效果、团队凝聚力提升等方面体现出价值,也是传统培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企业培训中构建"心理场"的理念必将为现代企业的培训观念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关键词:
企业培训 心理场 价值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炎 刘薇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娟 鲜耀
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曹能秀 孙亚娟
为了探索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我们在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开展了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中心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的基本路径;构建了以社区教育为中心,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依托政府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教育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已不单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现代广告作品,这是我国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广告 民族文化 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铭彬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彰显积极因素,规避消极影响,理性选择强化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路径,是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着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主体,是我国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的主流文化。高校应积极构建科学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推进民族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伟
元代蒙古、色目等民族家族教育形式包括延请儒生任教、创立家庙祠堂,订立族约家规、收藏图书、平日教育及临终嘱托、编辑家族文献、母亲教导、改汉姓起汉名等形式。家族教育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促进了蒙古、色目以及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华化"。同时有些汉族家族教育呈现出蒙古化倾向。"华化"与"蒙古化"倾向并存,反映出民族政权下民族融合与文化的"涵化"。
关键词:
元代家族教育 民族融合 文化涵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