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8)
2023(13051)
2022(11376)
2021(11019)
2020(9154)
2019(21280)
2018(21355)
2017(39723)
2016(22827)
2015(26004)
2014(26259)
2013(25319)
2012(23682)
2011(21423)
2010(21635)
2009(19795)
2008(19852)
2007(17666)
2006(15682)
2005(13922)
作者
(65530)
(54057)
(53993)
(51392)
(34934)
(26156)
(24572)
(21246)
(20877)
(19722)
(18882)
(18397)
(17275)
(17240)
(16894)
(16661)
(16348)
(16049)
(15637)
(15529)
(13795)
(13638)
(13033)
(12630)
(12232)
(12179)
(12111)
(12091)
(10900)
(10860)
学科
(82372)
经济(82272)
管理(60884)
(55876)
(48746)
企业(48746)
方法(38287)
数学(30949)
数学方法(30456)
中国(26456)
(25488)
教育(24651)
理论(21303)
(21004)
(20521)
业经(19084)
地方(15772)
(15419)
(14749)
(14093)
贸易(14085)
农业(13785)
技术(13646)
(13606)
(13195)
财务(13122)
财务管理(13095)
企业财务(12398)
环境(12377)
教学(11714)
机构
大学(331690)
学院(323282)
管理(120222)
(113246)
经济(110302)
研究(110130)
理学(103566)
理学院(102225)
管理学(100091)
管理学院(99475)
中国(75549)
(73004)
科学(71067)
(56575)
(54583)
师范(54182)
(53813)
研究所(51782)
(49787)
(49166)
中心(48036)
业大(47298)
北京(46899)
师范大学(44228)
财经(43502)
教育(42051)
(40115)
(39274)
农业(39095)
(39057)
基金
项目(214094)
科学(167673)
研究(161842)
基金(151051)
(131187)
国家(129913)
科学基金(109723)
社会(97258)
社会科(91537)
社会科学(91512)
(84471)
教育(80602)
基金项目(79715)
(73164)
自然(70952)
自然科(69240)
自然科学(69221)
编号(68803)
自然科学基金(67944)
资助(61953)
成果(59966)
课题(49791)
重点(49007)
(48048)
(45454)
(43896)
项目编号(42597)
教育部(41391)
(40793)
大学(40774)
期刊
(128515)
经济(128515)
研究(103412)
教育(67745)
中国(67192)
学报(55585)
科学(49261)
(45108)
管理(43345)
大学(42246)
(41155)
学学(38043)
农业(31639)
技术(30553)
财经(22232)
图书(22093)
(22030)
金融(22030)
业经(19822)
(18921)
经济研究(18662)
问题(16641)
(16618)
(16172)
职业(15994)
理论(15546)
书馆(15388)
图书馆(15388)
(15068)
论坛(15068)
共检索到481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姗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文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文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文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三个方面论及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以期对关注教育、关注文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大学理想是大学的精神特质和理性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的转型,大学理想在现代社会的失落终会阻碍大学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析了大学理想的内核、大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对一流、卓越、至善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金  
教育人类学有三种研究取向:一是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人与教育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二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质;三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与各国"人类学"的传统有关,还与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连。可以说,"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是一个多线的、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与特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进玉  
对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历程加以梳理,重点探讨了教育学与人类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国经验,并结合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中所应关注的议题加以深层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影响老挝Lanten儿童学业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处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这些弱势群体儿童的学业成功。从本研究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吸食鸦片及Lanten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冷漠态度是造成Lanten儿童学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桑国元  王文娟  
文化人类学因其理论和方法的独特性,能够为教师研究带来全局的、全新的视角。在梳理人类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一项师生互动研究的民族志撰述为例,从研究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微观情境出发,运用文化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研究课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仪式意义、仪式过程及结果进行深描;进而提出研究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分析的新视角,丰富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民族志个案,以此来理解师生互动的深层意义。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课堂田野研究和课堂民族志撰述的"教师人类学的想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阡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自足性的特定场域,它是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延续性、传统性、感染性和创生性等特征。作为大学文化的典型表现和有效表意实践方式,艺术教育成了当前大学文化内涵丰富的重要内容和实践建设的主要途径。它一方面对于提升大学文化品格起着人文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凸显大学文化、实践大学文化起着具体的操作和表达功能。在这样一种文化人类学整体关联视角的考察下,大学文化与艺术教育形成了特殊的关系状态,以一种文化遗产的方式共同作用于精神成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刘倩  
在CNKI数据库中,以"教育人类学"为关键词搜索,选取1988年至2013年间引用频次最高的前80篇文章进行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借助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手段,得出教育人类学研究趋势的知识图谱的演变,展示了近24年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态势。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非  吴晓蓉  
现代社会朝着越来越深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人类学在此过程中逐渐与技术交叉、融合,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学界就技术与教育人类学的关系尚缺乏系统的分析。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对象和理论建构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了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技术角色经历了从辅助到拓展、从隐匿到凸显的过程;研究对象技术化特征明显,从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到智慧教育,生发出了新的教育人类学研究问题;而在理论构建上,应用了科技人类学理论,却缺乏针对技术时代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构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红燕  
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解析了洪堡重要的两部早期作品:《比较人类学论纲》与《巴斯克人》。前者从经验方法论维度指出,和谐完整的人具体表现为个体性格的全面发展,对经验世界的形态学和发生学考察为理解个体性格与性格变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后者通过对巴斯克民族的田野观察,说明了自由在保障个体及民族性格差异性与多样性中的重要性。研究指出洪堡教育思想的构建不仅基于抽象概念,也源于其对经验生活世界的探究,揭示洪堡思想中的经验性层面,将有助于我们更系统而全面地理解洪堡的教育理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2009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滕星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构建》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34.6万字,收录了作者有关教育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访谈。该书按研究领域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访谈篇"三部分,共收入论文14篇、访谈6篇,文末附有教育人类学参考书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