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3)
- 2023(3251)
- 2022(2526)
- 2021(2396)
- 2020(1615)
- 2019(3578)
- 2018(3424)
- 2017(6122)
- 2016(3411)
- 2015(3696)
- 2014(3651)
- 2013(3533)
- 2012(3223)
- 2011(3019)
- 2010(3084)
- 2009(3150)
- 2008(3095)
- 2007(3068)
- 2006(2833)
- 2005(2650)
- 学科
- 济(13106)
- 经济(13095)
- 管理(9984)
- 业(8461)
- 企(7189)
- 企业(7189)
- 中国(5135)
- 农(4914)
- 业经(4584)
- 教育(4573)
- 理论(4512)
- 学(4075)
- 制(3537)
- 农业(3437)
- 财(3069)
- 地方(2978)
- 方法(2935)
- 和(2717)
- 发(2665)
- 体(2591)
- 银(2550)
- 银行(2550)
- 融(2514)
- 金融(2512)
- 行(2463)
- 教学(2302)
- 环境(2280)
- 策(2205)
- 发展(2201)
- 展(2170)
- 机构
- 大学(53590)
- 学院(53359)
- 济(18091)
- 研究(17887)
- 经济(17596)
- 管理(16254)
- 中国(13117)
- 理学(13004)
- 理学院(12804)
- 管理学(12562)
- 管理学院(12446)
- 京(11458)
- 科学(10695)
- 财(10529)
- 范(10288)
- 师范(10248)
- 江(9284)
- 所(8928)
- 师范大学(8122)
- 财经(7980)
- 研究所(7864)
- 州(7743)
- 中心(7594)
- 北京(7468)
- 教育(7422)
- 经(7093)
- 院(6310)
- 农(6069)
- 技术(5960)
- 职业(5675)
共检索到8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唐世纲
教授治学是我国现代大学重要的管理理念,体现了大学的学术本质、教授的办学主体作用和现代学术民主的思想。教授治学的落实既需要有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学学科专业、形成以学术为志业的教授群体、树立基于科学理性的共享治理精神等内在条件,又离不开宽松的大学文化环境、合理的大学资源配置以及制度化的学术权利保障等外在条件。通过充分认识其对于我国大学的重要意义、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组织体制机制和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教授治学体系等路径,可以实现教授治学,达到促进学术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教授治学 大学管理 现代大学 大学治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为禄 李家铭
"教授治学、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方式。实现这一理念的路径选择是多样的。本文以纽约大学为样本,阐述了教授治学的理念和路径,即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运行的基础,维护和发展教师权益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程序保障则是实现教授治学的基本方式,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授治学 学术自治 改革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教授治学"源自"教授治校",同步发生于大学诞生。我国高校学术管理的"教授治学"包含了对教学、学科、学术活动以及学风的决策与规制。推进"教授治学",需要克服高等教育行政化,健全教授委员会机制。教授自身素质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教授治学"实施的重要因素,故应着力于提高学术权力的行使质量,严格教授委员会成员的遴选标准和程序,健全"教授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
高校学术管理 教授治学 教授委员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阳红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内涵上有重要区别。教授治学从属于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是教授治学的前提与基础,并且裹挟着强烈的价值诉求,更有利于推动变革。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施教授治校。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大学管理 学术权力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宏亮
教授治学是西方大学历久弥新的民主治校理念,补充了我国大学校长治校传统的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学术制度供给不足、"双肩挑"现象严重、纯粹学术权力弱化是我国教授治学施行困难的集中表现。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深化高校教育职员制改革、引导纯粹学术权力回归是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教授治学 学术权力 民主管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海鸥
教授治学与大学治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为了深入探讨教授治学的实现途径与保障条件,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湛江师范学院和台中教育大学于2013年6月30日-7月1日在湛江联合主办了"教授治学与大学治理"两岸高端论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艳 郭平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久弥新的教授治学的历史追溯,指出教授治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教授为主体的教师共同体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风维护、学术评价、学术审议和学术决策等学术领域行使权力的大学内理念和治理结构,其本质在于建立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分立制衡的治理机制,以实现大学校园的协商议事和学术自由。
关键词:
教授治学 演进 内涵 本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克瑞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学术组织的管理,即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意在通过大学评议会的民主决策为大学立法。完善的大学评议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共同实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三权分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龙宝新
学校是"学校人"价值互动的密集区,理想学校是师生个体构成的价值共同体,价值治理是学校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所谓学校价值治理,就是激活学校发展的价值生产力,彰显学校共同价值观的融合力,培育学校共同体的价值创造力。学校价值治理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多元教育价值观,实现公共价值权威的牵引,建立学校价值协同机制。学校价值治理的实践目标是:提升学校个体人的价值参与度与创造力,搭建学校个体间"web2.0"式价值协同机制,凸显公共价值对学校价值合力的影响力。构建完善的价值表达与冲突协商渠道,完善学校公共价值的"三生路径",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光远教授探讨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本刊将刘光远教授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楠淋 王柯力 张云路 李雄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的新模式。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是落实公园城市理念,以应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问题与需求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阐明了公园城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的先进意义,并从内容要素、建构逻辑、目标导向、组织模式4个维度揭示了公园城市建设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最后从生态价值、生活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5大角度出发,结合公园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全方位探索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实践路径的探索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段丁强
公平、正义和平等作为公平价值理念的常规表达方式,其含义看似相近,但其价值内核却存在根本差异。平等理念从人权伦理出发,主张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果均等,理应成为医疗保健领域公平价值理念的最优选择;囿于现实条件的约束,医疗资源的配置无法做到绝对的结果均等,必须要进行保健优先权的设置。
关键词:
医疗保健 公平价值理念 优先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陆军 孙娜
基于激发新质生产力长期效能角度,将ESG理念嵌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全新管理环境,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将ESG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相结合,聚焦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构件,立足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视角探究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使“ESG理念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象化。进一步地,将ESG理念渗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条实现路径中,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最大限度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的同时将生产力变革惠及全社会,推动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在共享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传统产业的共享式发展,其中以传统金融为基础的共享金融尤为突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共享金融模式快速创新,形成了包括P2P、众筹、供应链金融、相互保险及资产证券化等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态模式,丰富了传统金融市场,提升了社会融资需求,加速了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及利率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具有拓展金融市场边界的作用,因此与互联网技术相互渗透的共享金融模式也可以创造价值。但由于共享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供给者和消费者,所形成的新经济模式和社会关系导致传统金融监管方式与方法滞后。本文以协调社会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为目标,重点通过创新共享金融监管方式,构建共享金融监管体系的策略以保证共享金融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