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26)
- 2022(1349)
- 2021(1261)
- 2020(1185)
- 2019(2557)
- 2018(2747)
- 2017(4733)
- 2016(3078)
- 2015(3414)
- 2014(3587)
- 2013(3368)
- 2012(3177)
- 2011(2992)
- 2010(3108)
- 2009(2989)
- 2008(3310)
- 2007(3211)
- 2006(2851)
- 2005(2673)
- 2004(2562)
- 学科
- 管理(11992)
- 企(10525)
- 企业(10525)
- 业(10438)
- 济(9691)
- 经济(9682)
- 财(6343)
- 务(5273)
- 财务(5264)
- 财务管理(5254)
- 企业财务(5030)
- 制(3566)
- 理论(3563)
- 方法(3432)
- 教育(3323)
- 学(3068)
- 中国(2612)
- 业经(2476)
- 银(2424)
- 银行(2423)
- 体(2374)
- 数学(2201)
- 行(2199)
- 数学方法(2110)
- 策(2101)
- 融(2031)
- 金融(2030)
- 体制(2000)
- 和(1921)
- 教学(1866)
- 机构
- 大学(47273)
- 学院(45601)
- 研究(14336)
- 济(13910)
- 经济(13433)
- 管理(13365)
- 理学(10742)
- 中国(10699)
- 京(10598)
- 范(10571)
- 理学院(10543)
- 师范(10524)
- 财(10241)
- 管理学(10227)
- 管理学院(10130)
- 科学(8824)
- 教育(8771)
- 师范大学(8401)
- 江(8097)
- 所(7629)
- 财经(7572)
- 北京(7032)
- 州(6852)
- 经(6679)
- 研究所(6605)
- 中心(6366)
- 财经大学(5456)
- 系(5295)
- 技术(4954)
- 农(4856)
共检索到7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家颐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德识才学德为首,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必须重视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道德环境的影响,更需要教师自己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坚持不懈地实践,对自己道德修养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因为道德修养的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唯有内因才是道德变化的根本依据。所以加强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一种必然选择。研究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也就成了教师素质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拟围绕教师道德自控的特征。价值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道德的自我调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云虎
教师道德在最深刻的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实践。这是因为,发生于现实历史情境中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外部行动和内在意义合一,既指向学生,又形成自我。实践的自我是师德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师德的目的。教师通过日常实践确定自身和世界的意义关系。这种实践既不是事先预设规则的直接执行,也非不受约束无原则的任意作为,而是持续发问、行动、创新、再反思,尤其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走向自我觉悟的探求过程。文牍化、口号化师德训令抽空道德实践的情境蕴含,只会造成教师反道德;无条件无凭借的自主发展则无方向无坚守,侵蚀道德反思能力,引发教师随波逐流,两种倾向都应否弃。
关键词:
教师 道德 自我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周欣茹
道德自我是道德行为所以可能的前提,是道德完善的出发点,因而师德发展应表现为教师道德自我的建构过程。教师道德自我是开放和发展的自我,在他律与自律的共同作用中发展,是教师教育实践的道德风貌。然而,长期以来师德建设重视规范性师德,导致教师道德自我被遮蔽,师德建构抽离生命历程,缺失内生动力,个体合理需求被忽视。因此,有必要回归实践,在行动中发现教师道德自我;重建规范,在互动中导引教师道德自我;直面问题,在探究中提升教师道德自我。
关键词:
规范性师德 教师道德自我 遮蔽 澄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的突出表现、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 ,指出教师道德首先来源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切实保障 ,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培训这一种途径。要妥善处理教师素质与教师待遇、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关键词:
教师道德 教师待遇 社会道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何蓉 朱小蔓
本研究从全人生命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论述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提出基础、意义和内涵、并对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做了具体区分,在对其意义、范畴的基础上论述了教师道德敏感性对于学校德育改善的促进。教师道德敏感性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身心需求(外显的或内隐的)做出必要反应的一种重要特质或能力,是学生生命和教师生命成长的基础,更是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石。在以师生关系为依托的、以教师行为的自我调控为依托的德育中,教师需要通过道德敏感性了解学生需求、把握教学进程并给予及时的适切的反应,以抓住教育契机、促进教学民主,超越德育或教育的表面效果,以抵达真实的德育对于学生心灵的触及,从而达到对于学校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启亮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为几个不同的境界。长期以来我们多重视外部规定性的、非自我的、被动遵守的规范道德,这只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基础境界。拷问良心道德是追寻内在自觉和生成的责任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提高境界;体验幸福道德是关注教师主体体验和专业成长的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
关键词:
教师道德 规范道德 良心道德 幸福道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晨 吴黛舒
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是指教师私人、职业与公共道德之间的边界,以及理想道德和底线道德界限的不确定状态。究其根源,道德传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教师实践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的重要原因。应该指出,某些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有些模糊化则会诱发教师实践和评价上的相关问题,如教师道德评价原则混淆问题、责任空洞问题和教师"道德高标"问题。因此,面对教师道德边界模糊化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
教师道德 教师发展 边界模糊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琰 易连云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道德榜样"教师形象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强调教师对教育实践中道德要素及意义的觉察和理解,更有益于学校伦理文化的建构,它凸显了教育过程的道德性,更有利于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提升教师的道德想象力和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可更好地促进"道德能动者"教师形象的建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竞争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伦理,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场域也未能幸免。本文提出,教师群体内的关系性存在对于教师道德学习进程而言具有巨大价值。正是在此意义上,作为教师道德学习重要表征的教师深度移情,其具体发生将面临弥散于学校场域中的教师竞争性关系的深刻挑战,即教师竞争性关系主要是从起点、过程及目标三方面使学校场域中教师深度移情的发生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为超越此困境,无疑须从个体、关系、环境诸维度切入,推进教师竞争性关系的整体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教师道德成长是教师道德行为的结果,要想促进教师道德成长,必须激发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于组织公民行为与道德行为在内涵与特征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组织公民行为的诱导因素如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以及作用机制,可以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激发因素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激活中层、团队合作作为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支持和工作情境作用机制实现的保障策略,具有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教师道德成长的价值,也是教师道德成长的组织公民行为策略。
关键词:
道德成长 道德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胡登良 李云
近30年来,我国基于教师团队组织的教师道德成长经验有:20世纪80年代,着重于师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兼及教师榜样示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着力于管理制度建设,强调教师群体互动的作用;21世纪前10年,着眼于教育教学改进,突出教师团队合作的功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茝
根本标准模糊、具体标准缺位是目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标准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根本标准的具体涵义、确立依据和运用方法,制定统一的具体标准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抵制各种错误倾向,促使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步入正确轨道,充分发挥其抑恶扬善积极作用的关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崔英锦 邰琳 樊香麟
教师工作投入是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道德认同、利他行为与工作投入间的关系,对372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特殊教育教师道德认同(道德内在化、道德象征化)能够显著预测利他行为与工作投入;(2)利他行为在道德认同(道德内在化、道德象征化)与工作投入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从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完善师德规范准则、建构专业评价体系出发,把握提升工作投入的三重逻辑,为构建高水平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提供充足动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方安 刘慧
教师道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理性范导。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作为职业角色在其所关涉的教育关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规范、准则和形成的道德品质的总和。教师道德作为教师把握教育世界的一种方式,展示了教师对教育和教师自身的理解,也展示了其作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实践理性是人对与世界关系“应如何”和人“应当怎么做”问题的观念掌握与解答。二者在目的旨趣、方法论、价值逻辑、发展根基、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理性是主体的本质性力量,因此教师道德发展需要特别关注教师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基于实践理性的教师道德发展即是一个做“好老师”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朝向德性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关键词:
教师道德 实践理性 道德主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