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7)
- 2023(9204)
- 2022(7069)
- 2021(6670)
- 2020(5302)
- 2019(11837)
- 2018(12089)
- 2017(21359)
- 2016(13243)
- 2015(14660)
- 2014(15203)
- 2013(13731)
- 2012(12642)
- 2011(11807)
- 2010(12026)
- 2009(10848)
- 2008(11090)
- 2007(10189)
- 2006(9239)
- 2005(8853)
- 学科
- 济(42314)
- 经济(42257)
- 管理(28945)
- 业(27921)
- 企(22070)
- 企业(22070)
- 教育(20610)
- 中国(20085)
- 方法(15712)
- 学(14644)
- 农(13032)
- 理论(12791)
- 数学(12488)
- 数学方法(12220)
- 财(11129)
- 业经(10931)
- 制(9552)
- 发(9123)
- 农业(8705)
- 教学(8499)
- 银(8104)
- 地方(8090)
- 银行(8082)
- 发展(7961)
- 展(7838)
- 行(7758)
- 技术(7715)
- 融(7675)
- 金融(7674)
- 体(6971)
- 机构
- 大学(189562)
- 学院(182548)
- 研究(69763)
- 济(61904)
- 经济(60231)
- 管理(55959)
- 理学(47558)
- 理学院(46728)
- 管理学(45436)
- 管理学院(45049)
- 中国(44836)
- 科学(43876)
- 京(42383)
- 范(38447)
- 师范(38172)
- 所(36430)
- 教育(36249)
- 研究所(33343)
- 财(32136)
- 师范大学(31337)
- 农(30862)
- 江(30643)
- 中心(29225)
- 北京(27494)
- 业大(25513)
- 财经(25433)
- 院(24455)
- 州(24204)
- 农业(24168)
- 技术(23367)
- 基金
- 项目(115820)
- 科学(92393)
- 研究(90121)
- 基金(80823)
- 家(71263)
- 国家(70515)
- 科学基金(58390)
- 社会(54514)
- 社会科(51286)
- 社会科学(51271)
- 教育(50363)
- 省(45996)
- 划(41877)
- 基金项目(41158)
- 编号(38413)
- 成果(36047)
- 自然(36026)
- 自然科(35244)
- 自然科学(35229)
- 自然科学基金(34609)
- 资助(32121)
- 课题(31058)
- 重点(28608)
- 部(27334)
- 发(26109)
- 性(25838)
- 年(25682)
- 教育部(23859)
- 规划(23767)
- 创(23602)
共检索到287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丽娟 易凌云
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提取、概念化、组织与系统编码、外化表达四个阶段。对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外显化的过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把握和促进教师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外显化,进而促进教师主动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高潇怡 庞丽娟
教师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科学、客观地认识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目前关于教师教育观念作用的已有观点入手 ,阐述了理解教师教育观念之作用应明确的几个重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观念 观念系统 倡导的观念 内隐观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棉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存在一些困难 ,其原因之一是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教师隐性教育观念造成的认知与行为监控的盲点。更新教师隐性教育观念 ,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 ,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 ,并用语言表达使内隐的教育观念清晰化 ,进而对其进行梳理和更新。
关键词:
教师 缄默知识 内隐学习 教育观念转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悟群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将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做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梅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只有认清了自身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制约所在,才能理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缄默知识 学生 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丹
用问卷法对民办中学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发现:民办中学教师在教育方式上性别、职称影响不显著,教龄显著影响放任的教育方式。高职称教师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总效能感中与低职称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各类型教师在学生观诸维度均没有出现显著的性别、职称、教龄差异。教育作用的认识和教学效能感对积极的教育方式有正面的预测功能,对消极的教育方式有负面的预测功能,对遗传和自然成熟作用的认识与此相反。
关键词:
民办中学教师 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伊继东 刘六生
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必须实现观念的更新,树立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我国的现代教师教育观念应具备全面性、时代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涵盖了国际现代教师教育观念中带规律性的共性成分,更体现了我国教师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现代教师教育观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地构建现代教师教育观念。
关键词:
现代教师教育 教育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刚
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在高等教育创新中居于核心和首要地位,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先导性因素。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观念创新整体化取向的主要原因。树立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意识,加强创新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互动与对话,实现三级教育观念创新的整合,构建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进行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化策略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观念 创新 整体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志平 周德义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缄默知识作为教师知识中的一类,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缄默知识的内涵入手,探索它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试从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群体专业化两个角度,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自身及群体的发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缄默知识 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化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冰斌
成人自我学习具有自身特点,需要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尽管成人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在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中逐渐形成,教师在这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成人教育中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学习主体只有拥有了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能保持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及未来人生的可发展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孟凡壮 李涛
教师权利是法律为了保护教师的财产、人格等利益而赋予其基于自己的意志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资格。教师权利的核心功能在于其请求权功能。当前《教师法》建构的规范体系注重对教师权利的宏观制度保障,对教师工资待遇给付请求权、平等获得教师资格请求权、程序参与请求权和救济型请求权等请求权的保障存在明显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通过补充教师权利类型强化了教师请求权的保障,但仍有完善空间。展望未来,立法机关应以修法为契机,通过《教师法》明确公民平等获得教师资格的请求权,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给付请求权的保障体系,确立正当程序原则,同时加强教师救济型请求权的保障,以夯实教师请求权体系的规范基础。
关键词:
教师权利 《教师法》 请求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新荣 李忠如
采用个案研究法深入探讨了1位职前数学教师的观念系统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该职前数学教师能意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基础性和数学发展的动态性,不可预测性和可变性,但同时其也认为数学是学生学习和考试的科目,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后者对其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有很大的影响。其认为数学学习的关键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考试考得好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上课认真听讲和练习是学习数学最佳方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学生会做题,能考好,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和练习等。该职前数学教师自身学习经历、中国传统学习文化、传统数学教育和当前考试评价等因素对其观念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师范培训对其观念系统影响不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清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礼永
中国传统社会,塾师对于蒙童的扑责,即体罚,被视为贯彻师道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有一二大儒对此持怀疑及反对的态度,但社会的舆论,特别是家长对此却欢迎,甚至以此来评价塾师的工作,进而作求师与择师的标准。其实,塾师若依此来贯彻自己的为师之道,进而求弟子的尊师之道,却是极不易的。这种流传千年的世俗信仰,在近代东西交汇之后,才逐渐被打破,旧有的教育哲学也得以改造,旧有的师道观念也因之而消亡,全新的正在形成之中。
关键词:
体罚 师道 为师之道 尊师之道 择师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