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6)
2023(8719)
2022(7427)
2021(7088)
2020(5973)
2019(13689)
2018(13595)
2017(25994)
2016(13804)
2015(15527)
2014(15226)
2013(14470)
2012(13054)
2011(11674)
2010(11232)
2009(10089)
2008(9693)
2007(8326)
2006(6952)
2005(5768)
作者
(35685)
(29995)
(29712)
(28336)
(19082)
(14320)
(13575)
(11669)
(11555)
(10487)
(10212)
(10062)
(9429)
(9308)
(9056)
(9026)
(8769)
(8674)
(8624)
(8489)
(7289)
(7163)
(7115)
(7061)
(6808)
(6730)
(6454)
(6176)
(5868)
(5819)
学科
(57231)
经济(57068)
管理(39208)
(37006)
(33017)
企业(33017)
方法(30602)
数学(24887)
数学方法(24496)
(14903)
中国(14126)
(13935)
业经(13544)
理论(13518)
(12638)
(11020)
(9444)
财务(9405)
财务管理(9387)
(9082)
贸易(9080)
企业财务(8968)
农业(8919)
(8912)
(8809)
地方(8494)
技术(8350)
环境(7572)
教育(7400)
(7274)
机构
大学(195495)
学院(191795)
(78311)
经济(76882)
管理(75623)
理学(66566)
理学院(65862)
管理学(64662)
管理学院(64267)
研究(57297)
中国(41001)
(38784)
(36986)
科学(33996)
财经(30623)
(28991)
师范(28771)
(28002)
中心(27075)
(26636)
(26015)
经济学(25621)
业大(25356)
(24708)
研究所(23778)
师范大学(23428)
北京(23364)
财经大学(23142)
经济学院(23044)
(21162)
基金
项目(133741)
科学(108256)
研究(101043)
基金(99882)
(85333)
国家(84586)
科学基金(74632)
社会(67467)
社会科(63028)
社会科学(63007)
基金项目(52757)
(51295)
教育(49194)
自然(47102)
自然科(46074)
自然科学(46066)
自然科学基金(45258)
(43876)
编号(40672)
资助(39465)
成果(33205)
(31274)
重点(30309)
(28490)
教育部(28063)
(28000)
国家社会(27979)
课题(27519)
人文(27134)
创新(26514)
期刊
(80174)
经济(80174)
研究(56247)
中国(32477)
(30614)
学报(28647)
管理(27766)
教育(27550)
科学(26365)
大学(23143)
(21613)
学学(21605)
技术(17631)
财经(17050)
(14717)
农业(14414)
(12538)
金融(12538)
经济研究(12476)
业经(12015)
问题(11172)
(9496)
技术经济(9052)
理论(8887)
图书(8728)
(8051)
统计(8019)
实践(8006)
(8006)
财会(7913)
共检索到266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义胜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思想锋利、意蕴丰富,而且对应了我国现代性困境及社会的诸多重大问题。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可以为教师的社会批判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根据社会批判理论,教师社会批判的目标应该是"大众文化批判"、"公共理性的提升"以及"为了承认与正义"。从社会批判的主体条件来看,教师应当自觉汲取批判理论中所蕴含的对社会的强烈的关怀之情;具备"技术的、实践的、解放的"认识旨趣及相应的知识。教师的社会批判还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包括重视教师发展的精神维度、体制的完善以及知识分子精英的积极引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瑶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中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他们的批判理论是贯穿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最强有力的支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映射对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工业社会及国家制度的批判。在如今新的国际局势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仍旧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同时我们在结合国家实际进行理论对话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地反思和批判他们的观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向荣  
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保持着共同的审美救赎主题。齐美尔提出"距离"思想,强调艺术自主性。法兰克福学派也强调要远离资本主义物化文化,他们对工具理性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给予了严厉批判。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审美救赎策略尽管存在着乌托邦因素,但他们也为现代人面对生存困境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疗效和方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庆华  
社会批判是伴随大学而生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存在并延续至今的根本,其独特的批判功能使之区别于政府及其他机构。今天的大学社会批判缺乏知识深度、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和精神引领,正走向全面庸俗化。大学社会批判的庸俗化与市场、政治和大学自身等因素有关。还大学以生存之道,就要坚守大学的社会批判品性,使大学成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社会危机的警告者、核心价值的守望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丽  周爱民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史中,殖民主义问题曾长期遭到忽视。以艾伦为代表的理论家们认为,这种忽视是当代批判理论建构逻辑的必然产物。然而,艾伦对当代批判理论的论述并非是今日批判理论发展的全副图景。通过考察莱塞尼希的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表明批判理论能够融入殖民主义研究的新视角。之所以外部化社会理论可以代表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路向,是因为它是对“社会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分析,而对社会实践概念的强调是当代批判理论发展的新特征。从社会实践概念出发,可以从结构、进程和实践三个层次把握外部化社会现象,它们分别对应着权力、剥削和惯习,其中实践层面的分析是外部化社会的决定性维度。外部化社会惯习的形成还依赖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外部化实践不仅是外部化社会的社会实践,也是心理实践,它通过外包、分离和转移的机制而运作。外部化社会理论在反殖民主义叙事方面的贡献是,能够有效地补充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所忽视的持续增长维度,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能够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亮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支流方向,如今已经呈现出一幅丰富而饱满的思想图景。新马克思阅读学派及其所延展出来的“开放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的意义上,凸显了这一图景的理论特质。“阿多诺式的底牌”成为理解两者的关键,特别在霍洛威的思想中显现为:不要从同一性的视角出发,而是更注重非同一性的一面;以批判同一性的“综合”,拒绝对现实生活作一种目的论的倡导;非同一性是创造力,同一性则是对创造力的否定。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到,他们作为理论支架的“交换抽象”,及由“交换抽象”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批判方式,实质上遮蔽了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从而遮蔽了私有财产权制度,他们号召拒绝抽象劳动,但真正要拒绝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桂世河  
长期以来,学者们用"人本主义及其价值理性"来概括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定位,可是当深入到传播学批判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学理基础和理论逻辑之中,就会发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取向是企图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二元对立,自觉地实现一种"文化转向"。因此,传播学批判学派正确的理论定位应该是:文化批判。基于这种新的理论定位,必须认识到,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一个整体性的学派;在批判学派的学术发展战略上,不能再把其当作是弥补经验学派研究不足的一种学术平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姜勇  柳佳炜  刘静  
中国的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深受荷兰乌特勒支学派著名学者兰格威尔德及后来北美的学者范梅南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乌特勒支学派对于现象学教育学运动的重要推动与推广,也要看到这一学派在建构现象学教育学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基于现象学的方法、立场与精神三个层面对荷兰乌特勒支学派进行适度的批判。首先,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的批判。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必须要坚持教育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向体验",而不是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派所主张的片面、单一的"直接描述"。其次,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立场"的批判。真正的现象学教育学必须回到"直观"的立场而不是以"机智"为中心的立场。最后,对乌特勒支现象学教育学的"精神"的批判。现象学教育学主要不是关注教育的微观而具体的"生活经验",而是要关心作为纯粹先验现象主体的教育的主观的"生活世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万冬冬  
克沃尔通过对资本的生态批判,揭示了资本是自然的最大敌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生态病态的社会。为了消除资本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必须解构资本的扩张逻辑,建立一个超越资本的生态健全的社会。克沃尔从生态视角对资本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耀威  
传统的教师形象,即改革的"保守者"、课堂教学中的"日常操作工"、教师培训活动中的"被培训者"、学校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实践革新。教师只有成就其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才可能真正从内部得到改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定荣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反映了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教育民主与公正的危机与要求,在理论来源上受到了威廉斯的文化选择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的影响。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主张把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再生产的政治斗争实践;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抵抗;课程改革权力主体应从统治者转移到被压迫者;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应揭露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对课程改革实践者进行启蒙;课程改革活动应通过批判性实践来对不舍理的社会结构进行颠覆或重组。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理论对课程现代化改革实践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理论上有创新,但是,其对课程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性质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历史上,大学社会批判曾经历了道德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立场的顺序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社会批判立场趋于多样化,但批判意识趋向淡化。重树大学社会批判立场,必须直面社会的现实生活,直面现代社会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