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9)
2023(2772)
2022(2179)
2021(2358)
2020(1820)
2019(4290)
2018(4407)
2017(6140)
2016(5078)
2015(6003)
2014(6210)
2013(5052)
2012(4749)
2011(4720)
2010(5011)
2009(4203)
2008(4165)
2007(4048)
2006(3747)
2005(3634)
作者
(10795)
(8865)
(8597)
(8493)
(5697)
(4309)
(4165)
(3780)
(3489)
(3342)
(3130)
(2974)
(2972)
(2928)
(2884)
(2868)
(2779)
(2737)
(2647)
(2604)
(2602)
(2252)
(2252)
(2189)
(2155)
(2111)
(2059)
(1954)
(1899)
(1847)
学科
教育(19722)
中国(10196)
理论(7980)
教学(7118)
(6854)
经济(6847)
管理(6445)
(5199)
(4529)
(3804)
企业(3804)
思想(3709)
(3582)
高等(3543)
政治(3524)
学法(3481)
教学法(3481)
学校(3471)
发展(3418)
(3406)
研究(3357)
思想政治(3315)
政治教育(3315)
治教(3315)
(3295)
德育(3291)
改革(3236)
学理(2963)
学理论(2963)
教育改革(2813)
机构
大学(65466)
学院(60986)
教育(30914)
研究(24116)
(23677)
师范(23647)
师范大学(19516)
(16115)
职业(15169)
科学(13553)
技术(13054)
(12448)
教育学(12285)
(12103)
(12031)
管理(11940)
经济(11753)
北京(11559)
研究所(10835)
职业技术(10449)
中国(10126)
(9506)
理学(9428)
教育学院(9157)
理学院(9125)
中心(9002)
技术学院(8827)
管理学(8688)
管理学院(8520)
(8166)
基金
研究(33901)
项目(30403)
教育(27357)
科学(25440)
成果(19094)
编号(18270)
课题(17640)
社会(16901)
基金(16283)
(15713)
社会科(15537)
社会科学(15533)
(14776)
(14241)
规划(12328)
(12292)
国家(11930)
(11368)
项目编号(10509)
研究成果(10320)
年度(10181)
(10101)
(9657)
(9623)
阶段(9600)
(9268)
科学基金(9151)
(9110)
教育部(9008)
重点(8988)
期刊
教育(54887)
研究(32937)
中国(25471)
(17296)
经济(17296)
职业(14726)
技术(11688)
技术教育(9798)
职业技术(9798)
职业技术教育(9798)
学报(7564)
大学(7169)
(7158)
(6550)
论坛(6550)
成人(6226)
成人教育(6226)
高等(5911)
科学(5898)
高等教育(5169)
(5111)
职教(5024)
学学(4566)
财经(4562)
图书(4458)
发展(4442)
(4442)
管理(4156)
(4038)
(3976)
共检索到10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连军  
教育信仰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教育信仰既是教师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其主体活动的外张力。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职业情意修炼,做到:有事业心,有乐业情,有理想梦,有信仰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英  
本文结合笔者参加江苏省"两课"评比活动的体验与感悟,阐述对中职德育教师职业素养修炼三重境界的认识:一是传经入道的"经师";二是授业精道的"能师";三是解惑悟道的"人师"。从经师、能师到人师,是中职德育教师职业人格素养修炼由外到内、由低到高逐步发展和境界提升的根本路径,也是中职教师赢得职业幸福的一种方式与智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艾默生说过,"我们是什么,我们便只能看见什么。"我们能看见什么样的孩子世界、什么样的知识趣味、什么样的教育世界,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人。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你自身、你的整个姿态就是课堂影响力的源泉,你就是你的教育学。这里的"教育学"指活生生的教育的学问,一种生命的在场,是教师自身作为人的倾心投入,而不是一种理智化的教育的知识。优良教育实践展开的基础无非两个:一是蕴含人文教育旨趣的人文经典,也即"文";二是受过良好人文教育
关键词: 教育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小燕  
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道德品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信仰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此本文针对信仰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旭  李玉洁  李兰冬  
受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个人奉献精神越来越被弱化,使得教育的本真价值被忽视。教师教育信仰缺失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在这种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教育信仰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提出了社会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方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燕锋  
通过对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国内腐败现象以及市场经济浪潮中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以前信仰教育的问题等。基于此,并考虑到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根据信仰教育的“认识———信念———行为”三步曲规则,提出了“懂、信、行”的教育应对措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面对今日教育生活的支离破碎 ,如何救治 ?文章从信仰与生活世界关系的分析入手 ,认为教育信仰的缺损是造成种种教育问题的一个总根源。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 ,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对于教育生活而言 ,教育信仰是一种前提性条件 ,是一种超越性、凝聚性和教育性的力量。教育信仰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教育信仰的培育和提升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名著、重振教育仪式的作用、加强榜样人物的宣传和学习、指导教育行为的反省、对原有的教育信仰进行理性的批判等途径来进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永国  
作为一种神圣性的行为的信仰承诺,教师以对正义、真知的探寻,对精神自由的守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成长的理性关注为无条件志向。其存在方式是一种言说/表达。在言说/表达中,希望、可能与未来才会来临、彰显,并获得确保。现代社会解构了这个教师信仰,以自我保全精神使其服从于现实生产——效益之任务,隶属于官僚体系之教育制度。工具主义式的教师训练遂成为第一要务。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表达了这个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要求,并成为教师教育的迷信。教师成了一个"实干家"/"执行者",其存在方式为"做/实践"。在"做/实践"中,现实任务得以完成,效益得以确保。这一教师转型的现代性后果是,无信仰、无思、无抵制,自我遗忘与制造...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军  
信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和人类精神的巨大力量,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信仰既弥散性存在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全领域,又集中存在于社会精神文化领域,构成价值观的核心和依据。信仰具有重要的社会维系功能,对社会稳定与和谐起着重要纽带作用;信仰具有重要的社会推动功能,在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中起着重要动力作用;信仰具有重要的时代塑造功能,使有信仰的时代成为光辉灿烂的时代;信仰具有重要的文明涵养功能,在文明形态的形成与兴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先平  张斌  
20世纪末以来,生命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展,取得了丰富成果。从生命教育视角研究大学生信仰,既能提升其生命存在和延续的价值,又使信仰回归生活世界,以信仰激发生命主体行为的动力和活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谭小芳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在惨烈的职场竞争中,你即使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也一定要变成强者。如果职场人士能提升职业素养、强化自我修炼、丰富人生积淀,并打通这下面的"七道关",相信一定会职场无敌。第一关,印象关:"菜鸟"初入职场,形象决定未来菜鸟如何涅,长成一只优雅的职场孔雀?职场形象管理就是第一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彦凤  张丽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增多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造成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还有高校教育不够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晖  张勇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生发展,逐步形成了国人"自我中心"的世界观、"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国民性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纪咏梅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更是一种适用于整个社会领域的改革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却处于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的反差、理论灌输与价值养成的错位、知识传授与信仰培育任务的误置、单一价值选择与多元信仰格局的突变等困境之中。为此,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供给应增量优化,方法供给应多样有效,主体供给应明道信道,环境供给应隐性熏陶,才能确保有效供给,切实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庄璟  刘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来说,既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要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使命,聚焦多元化趋势、功利化倾向、文本化认同的现实问题,把握方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的时代要求,以发挥引导力、增强说服力、提升影响力为教育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