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18)
2022(683)
2019(1294)
2018(1397)
2017(2314)
2016(1612)
2015(1873)
2014(1944)
2013(1776)
2012(1728)
2011(1810)
2010(1894)
2009(1866)
2008(1965)
2007(2036)
2006(1872)
2005(1816)
2004(1734)
2003(1915)
2002(1956)
作者
(4719)
(3926)
(3691)
(3664)
(2536)
(1884)
(1726)
(1565)
(1530)
(1451)
(1384)
(1363)
(1344)
(1338)
(1219)
(1174)
(1164)
(1164)
(1122)
(1098)
(1054)
(1033)
(949)
(944)
(930)
(914)
(869)
(843)
(834)
(807)
学科
(5363)
经济(5356)
管理(4017)
(3369)
(3280)
企业(3280)
理论(2799)
教育(2683)
(2415)
中国(1928)
(1655)
教学(1582)
(1519)
业经(1475)
方法(1443)
(1362)
(1230)
金融(1229)
(1225)
(1200)
(1171)
银行(1170)
(1125)
(1124)
(1068)
体制(961)
图书(933)
书馆(894)
图书馆(894)
经济学(873)
机构
大学(29460)
学院(27776)
研究(9324)
(8729)
师范(8721)
(8104)
经济(7818)
教育(7675)
师范大学(6963)
(6576)
管理(6346)
科学(5894)
中国(5718)
(5474)
(5177)
(5028)
理学(4794)
理学院(4674)
北京(4532)
管理学(4497)
(4435)
管理学院(4427)
研究所(4412)
财经(4150)
(3863)
中心(3619)
(3615)
教育学(3456)
职业(3185)
技术(3175)
基金
项目(12022)
研究(11995)
科学(9536)
教育(7687)
基金(7214)
成果(6737)
社会(6507)
社会科(6098)
社会科学(6095)
编号(5779)
(5613)
国家(5502)
课题(5200)
(5058)
(4939)
(4475)
科学基金(4258)
规划(3794)
(3609)
项目编号(3518)
(3491)
(3486)
(3483)
阶段(3478)
(3279)
基金项目(3266)
研究成果(3244)
(3225)
重点(3191)
阶段性(3147)
期刊
研究(13237)
教育(12892)
(12819)
经济(12819)
中国(7476)
(5317)
学报(4896)
大学(3807)
科学(3743)
财经(3619)
学学(3198)
(3154)
管理(2716)
技术(2669)
图书(2501)
职业(2489)
(2275)
(2144)
金融(2144)
(2110)
论坛(2110)
书馆(2094)
图书馆(2094)
问题(1985)
成人(1877)
成人教育(1877)
(1683)
(1624)
(1607)
经济研究(1484)
共检索到48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仁爱之心是好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仁爱之心主要指爱己、爱人、爱物,体现为尊重、理解、关怀、宽容。要培育教师的仁爱之心,须从培养恭、宽、信、敏、惠五德入手。"恭"和"宽"强调的是做人的修养,"信"和"敏"强调的是做事的态度,"惠"则强调做人的风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静  
儒家的仁爱教育和诺丁斯的关怀教育在精神实质和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如都把情感作为道德的基础,重视情感教育;均视家庭教育为教育的起点。但两者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仁爱作为个体美德与关怀作为关系美德之不同;重责任教育与重权利教育之不同;培养男性为主的君子与培养两性平等的关怀者之不同。仁爱教育与关怀教育之比较,不仅有利于解释仁爱教育的现代化内涵,而且也能充实关怀教育思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谢阳举  
该文从孔子出发,梳理了儒家仁爱观存在着人和人之间对等的仁爱与心性本源的仁爱两种区别。从后来的历史展开看,应验了这个本源处存在的逻辑差异,体现在人人对等的爱具有相互补偿性要求的局限性,进而使得儒家道德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超越性、普遍性的不足,儒家发明和倚赖的"为仁之方"因而也是难以普遍推广的。由此可以进一步检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积极道德义务内涵欠充分的道德公式而已,需要向积极的道德义务准则转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车运景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而传统儒家"仁爱"经济伦理是构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仁"是儒家伦理规范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的主线。孔子把"仁"视为人的本质:"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可见,"仁爱"是儒家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彰显出一种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也是当代社会企求人性塑造、建立人性管理模式的思想溯归。儒家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安德义  
安德义: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的仁爱与反省,人际交往上的两个坐标。我同时还给出两个副标题:一个是如何找到心灵的归宿,还有一个是如何做一个善于交往的人。我们回顾一下什么叫儒家文化?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永亮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每年我们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见面交流。我觉得,无论是对于经营还是传统文化,茅忠群每次都会有不少新的体会。他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强大的学习能力,可谓"学习型企业家"。今年6月,借率领一批年轻的企业家到方太游学之际,我与茅忠群就创新的话题展开了一次对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军  
小人之心黄军新上任某长双休日与司机驾车去一个僻远渔乡村钓鱼,因乡村公路滑坡,只好绕道而行,车至一三岔路口,某长与司机皆不识路,且无路标,正愁,适逢一乡叟招手欲搭个便车,某长鄙之,拒载。转而又打着官腔问乡叟渔乡村如何走,乡叟往右一指便愤然而去。某长命司...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军霞  
台湾作家吴明益的长篇小说《复眼人》是其继"蝴蝶生态书写"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糅合自然、生态、记忆、原住民文化、科幻等诸多要素的悲伤故事。与其他作家总是倾向于在作品中充斥着自我滥情的萎靡,以及现实控诉的焦虑不同,吴明益在《复眼人》中以自然的角度切入,建构了一个因自然毁灭而倾颓的世界,并为人类哀伤心灵上下求索出疗救的良方。以此在书中展现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伦理关怀,即秉持永不介入的自然理念,以谦卑之心对待万物生灵,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陈卓尔  
2008年10月7日,一位大学教授带着几个MBA学生,前往汶川地震灾区参加灾后重建调研,行至映秀附近时遇上余震,山体塌方,汽车进退不得,一堵就是六七个小时,大家饥肠辘辘。于是MBA们议论开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正  
<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我的领导者才能与无限可能相拥。从个体到企业,我们身处巨变并见证着时代变迁。企业和个体都在回答:我们如何改变以适应时代,又如何实现蜕变,避免折戟在时代洪流中?任何成功的变革,都源自心智模式的跃升。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智模式是否超越了旧有局限,融入新时代主旋律,灵魂和脚步都行走在当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君伟  
10年前,我一进大学就接触到了《财务与会计》,并成为其忠实的读者,她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10年后,我不再从事会计工作,但《财务与会计》依然让我魂牵梦绕。抚今追昔,那段与《财务与会计》结缘的岁月依然历历在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常如瑜  
《丁甘仁医案》凝聚了丁氏医派的智慧。它既是孟河医派的重要典籍,也是中国医学传统的瑰宝。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丁甘仁医案》对身心关系的辨识、对人的精神治疗重要性的肯定以及对身体内在精神系统平衡的重视,不仅符合精神生态思想,还为精神生态批评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丁甘仁在其《医案》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神生态思想,诠释了精神生态观念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辛全秋  
九月金秋,天朗气清,硕果飘香。9月29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15周年庆典暨东院区建设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教授,济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子恒  
人文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起源很早,但直到1975年后人文学者的信息需求才开始受到注意。本研究探索中文系教师之信息需求、信息寻求以及信息使用模式,也希望了解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资源普及,中文系教师的信息行为是否也因应大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系教师极为重视一次资料,在教学上主要所需资源为教科书,而研究上主要所需资源依序为自己的、图书馆的、网络上的数据;其信息寻求渠道包括私人藏书、个人人脉、图书馆、网络/电子资源等,在信息寻求阶段最常遇到的困难是资料原文取得不易;图书与期刊论文是中文系教师最常引用的数据类型,且中文数据为最大宗;他们认同网络资源的方便性,但也强调其仍有很多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建军   祁妙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