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40)
2022(708)
2019(1324)
2018(1421)
2017(2375)
2016(1651)
2015(1907)
2014(1986)
2013(1831)
2012(1772)
2011(1862)
2010(1979)
2009(1919)
2008(2020)
2007(2087)
2006(1943)
2005(1876)
2004(1789)
2003(1958)
2002(1991)
作者
(4813)
(4011)
(3747)
(3709)
(2585)
(1940)
(1778)
(1591)
(1552)
(1471)
(1400)
(1387)
(1384)
(1365)
(1233)
(1192)
(1191)
(1191)
(1148)
(1127)
(1076)
(1047)
(981)
(971)
(959)
(932)
(883)
(862)
(854)
(830)
学科
(5379)
经济(5372)
管理(4100)
(3396)
教育(3313)
(3297)
企业(3297)
理论(2814)
(2417)
中国(2005)
(1685)
(1628)
教学(1599)
业经(1478)
方法(1447)
(1360)
(1345)
(1241)
金融(1240)
(1231)
(1185)
银行(1185)
(1140)
(1130)
(1073)
体制(972)
图书(939)
书馆(900)
图书馆(900)
(886)
机构
大学(30218)
学院(28391)
研究(9588)
(9080)
师范(9073)
(8283)
教育(8181)
经济(7991)
师范大学(7300)
(6800)
管理(6505)
科学(6018)
中国(5791)
(5662)
(5260)
(5154)
理学(4931)
理学院(4809)
北京(4698)
管理学(4626)
管理学院(4555)
研究所(4512)
(4503)
财经(4272)
(3905)
(3728)
中心(3725)
教育学(3668)
职业(3198)
技术(3176)
基金
研究(12462)
项目(12393)
科学(9895)
教育(8107)
基金(7487)
成果(7076)
社会(6801)
社会科(6365)
社会科学(6362)
编号(5963)
(5800)
国家(5681)
课题(5426)
(5123)
(5088)
(4660)
科学基金(4407)
规划(3953)
(3764)
项目编号(3659)
(3658)
(3657)
(3647)
阶段(3642)
(3452)
研究成果(3397)
(3373)
基金项目(3372)
重点(3313)
阶段性(3292)
期刊
研究(13711)
教育(13544)
(13052)
经济(13052)
中国(7546)
(5460)
学报(4918)
大学(3851)
科学(3778)
财经(3680)
学学(3212)
(3211)
管理(2726)
技术(2673)
图书(2515)
职业(2490)
(2256)
(2172)
金融(2172)
(2115)
论坛(2115)
书馆(2104)
图书馆(2104)
问题(2013)
成人(1878)
成人教育(1878)
(1870)
(1666)
(1611)
发展(1546)
共检索到49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覃有土  晏宇桥  
本文从理论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出发,客观分析了在法律中明确消费者义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列举了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应当履行的主要法律义务。对消费者义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作了分析,确定了消费者义务条款在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中的归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勇  
保险是依赖于信息的产业。保险人与投保人间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保险人往往挟其信息优势地位,滥行提供保险产品,进而为己谋利,损害投保人的利益。我国为提升投保人的法律地位,特别加重保险人义务的履行,其中最值得说明与研究的是建议义务。此义务在域外已得到广泛确立与认可,故本文详细分析其相关法例及内容,以期为我国保险人建议义务的确立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秦铁铮  
告知义务是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应如实向劳动者告知重要事实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违反告知义务应该向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线索,从内容与程序两方面论述了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事实与风险事实,风险事实尤其值得重视;告知的程序既要符合法理,也要有利实践,主要从告知次序、发生时间与告知方式等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艳丽  王建华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伴随世界各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普遍增加,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力量依然存在,但普及化已难以解释以义务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发展现象。源于对义务、义务履行方式与驱动力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作为强迫教育的义务教育与非强迫性的“义务”教育两种概念,前者强调法律义务,后者反映事实义务。当后者具备向前者转变的义务化特征,“义务”教育就具备了向义务教育转化的可能。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持续推进,透视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的发展适逢其时。通过认识高等教育义务化的发展态势,分析支撑高等教育义务化的社会条件,可以为促进高等教育由普及化向义务化的顺利过渡提供保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苑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主体之间差异性导致隐私侵害、数据垄断等数据权力异化问题,单边的数据赋权保护理论难以解决现实困境。在数据价值链中,数据持有权人凭借过度扩张的数据权力,与来源者、使用者长期处于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之中,数据双层信义关系应当被确认。数据的赋权主义保护模式应迈向信义义务的受托人行为规制模式,以义务制约数据权力的无限扩张。数据持有权是数据新型财产权制度的基础性权利,是随数据形态变化而不同的有限排他性权利,数据持有权的内涵在于强调与保护数据使用权。因此,对持有权人施加面向来源者的个人数据保护义务及面向使用者的数据竞争性义务,以赋权与限权的动态模式实现数据各方利益平衡,以开放式数据赋权模式及积极义务规制路径,实现数据保护与公平利用的双核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鹏  
受教育义务是各国公民的一项普遍义务。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渐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对公民实施一定阶段的强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既有受教育权,又有受教育义务,从而与国家形成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教育义务,是公民对国家所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大军  马光泽  
受教育的宪法规定使得受教育的权利义务特性被模糊化处理,不但造成理论上的困惑,而且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梳理受教育义务产生、从义务到权利转换后受教育义务存在的合理性,受教育权利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即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反权利问题,未能涵盖社会维度的合理需求,这种功能上的局限为受教育义务的存在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受教育义务的内在合理性来源于"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和"公民身份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Citizenship)。文章进而在对荷载权利义务的"受教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姬瑞朝  薛东领  
存款机构对存款人负有保密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于存款合同中的默示条款理论,存款机构的保密义务不是绝对的,存在有例外情形,我国现行法律有关存款机构保密义务的规定缺乏系统性、操作性,亟待完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建芳  王蓉  
在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众多因素中,教师薪水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为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我国在法律上规定教师工资"应当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从这一法律规定出发,本文把总收入划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补贴两部分,从收入结构的角度考察了全国、分地区、分省的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收入差距,探讨了2006年启动的工资改革对这种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对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的津补贴及其差距进行了纵向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牛则  
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流动欲望上青年教师高于中老年教师、学历高与职称高的教师高于一般教师、农村学校教师高于城市学校教师。要通过提高教师流动的认识、激发教师流动的情感、引导教师流动的意向,端正教师流动态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赵颖  
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的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传承课程知识的义务。教师没有任何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与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教师课程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龙  杜时忠  
当前我们对教师德性存在着"底线崇拜"的认识误区,即以拔高论、相对论、无效论来推理教师德性,认定教师不应该去爱"好",可事实上教师爱"好"行为本身与异己的境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通过疏解教师受教与施教间的张力关系,从受教于"己"、施教于"众"、群己得兼等方面来把握教师爱"好"德性的理论内涵,进而通过证成爱"好"、行动爱"好"、社会爱"好"等方式,来推动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好"德性的有效展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建军   祁妙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广  解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全局出发,把握国际大势,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先进教育理念,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并在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为我国教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