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8)
2023(4178)
2022(3415)
2021(3364)
2020(2812)
2019(6101)
2018(6242)
2017(10523)
2016(6481)
2015(7663)
2014(8094)
2013(7203)
2012(6750)
2011(6395)
2010(6612)
2009(6143)
2008(6052)
2007(5860)
2006(5222)
2005(4869)
作者
(19679)
(16178)
(16093)
(15460)
(10255)
(7772)
(7487)
(6395)
(6341)
(5900)
(5537)
(5515)
(5436)
(5282)
(5245)
(4916)
(4898)
(4851)
(4738)
(4612)
(4504)
(4116)
(4007)
(3989)
(3730)
(3692)
(3682)
(3590)
(3424)
(3416)
学科
(18681)
经济(18650)
管理(14295)
(11110)
(10603)
教学(10032)
理论(9693)
(9103)
企业(9103)
教育(7669)
中国(6947)
(6398)
学法(6052)
教学法(6052)
(5852)
(5199)
(5026)
方法(4696)
(4326)
银行(4308)
(4290)
金融(4282)
业经(4235)
学理(4217)
学理论(4217)
(4190)
(3985)
经济学(3579)
地方(3556)
体制(3545)
机构
大学(95598)
学院(94488)
研究(34147)
(28222)
经济(27233)
管理(25620)
中国(23313)
科学(22837)
(21592)
理学(20430)
理学院(20054)
(19929)
师范(19674)
管理学(19334)
管理学院(19135)
(18443)
(16936)
研究所(16717)
(16520)
教育(16384)
(15948)
师范大学(15508)
中心(14864)
技术(14805)
北京(14086)
(13533)
业大(13049)
农业(13001)
职业(12077)
财经(11917)
基金
项目(53933)
研究(44025)
科学(39838)
基金(33313)
(29151)
国家(28821)
教育(24571)
(23354)
社会(22973)
科学基金(22656)
社会科(21372)
社会科学(21367)
编号(20369)
成果(20043)
(19932)
课题(16821)
基金项目(16467)
(14450)
资助(13813)
自然(13313)
重点(13202)
自然科(12950)
自然科学(12943)
自然科学基金(12681)
项目编号(12193)
(11788)
(11751)
(11586)
(11452)
规划(11332)
期刊
(38769)
经济(38769)
研究(33634)
教育(32435)
中国(27513)
学报(19376)
(15307)
(14351)
科学(14260)
大学(14223)
学学(12597)
技术(11101)
管理(10820)
农业(10068)
职业(8849)
财经(7780)
图书(7747)
(6954)
金融(6954)
(6830)
(6001)
论坛(6001)
书馆(5838)
图书馆(5838)
(5724)
业经(5636)
经济研究(5532)
技术教育(5505)
职业技术(5505)
职业技术教育(5505)
共检索到157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需要教师提高哲学思考的高度自觉,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伍雪辉  张艳辉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是以个体为本的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哲学,是支持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个性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的基础。然而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常呈现替代性、结构性及来源性缺失。建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需要唤醒教师自我并以哲学思维方式追问教学世界、不断转化教学实践经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端  席作宏  
教师个人教学哲学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哲学,对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构个体教学哲学是每一个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必须面对的理性思考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和提炼教学认识等途径来实现的。建构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哲学是教师教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春燕  
圣化的教师形象,疲倦、衰竭的职业倦怠征候,单调、重复、低下的生活质量是教师职场中发展的现实。由此出发,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阐释教师成长的意蕴。从关注教师是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关注教师是一个完整生命个体来探讨教师的成长:祛魅——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满足教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引领教师获得幸福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丽瑜  张广君  
"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对当代学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中的博约问题在本体论上具有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在价值论上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而言,合理定位博约关系,深化发展"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有助于澄清并回归教学存在的终极关怀,从基础理论层面推动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发展,回应时代呼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现代教育在强化其时代与社会适应性的同时,需要重视教育的超越之道,以提升个体成人的高度。孔子向弟子提出“予欲无言”,意在引导弟子转向天道之生生不已,由此而提示教育的三个层次,即作为起点与基础的师者有言之教,作为中点与过渡的师者无言之身教,作为根本指向的天道生生之教。孔子从有言之教转向无言之教,意在让个体倾其身心直接与天道相遇,与四时之行与百物之生相遇,进而在人天合一的过程之中达成自我生命的整全。就教育的展开路径而言,需要以六艺之教激活个体身心,涵育仁心自觉;通过仁礼合一,在社会交往之中让个体获得自我通达现实的德行依据;通过自觉天道,寻求人道与天道合一,成就个体成人更高的整全性。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生姿态让我们往返于人天之际,找到执着而坚定地活在天地人事之中的勇气与力量,达成个体成人的超越性。孔子的“予欲无言”乃是提示弟子在追随夫子之教的同时又能超越对夫子的追随而转向天道,从听夫子之言转向聆听道言,以达成自我生命在更高层次的整全。这提示我们,人为的教诲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固执于人为之教,而要寻求个体在世的根本性依据,以求得个体成人的超越性与整全成人的可能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孙琳  
在生成论教学哲学中,教学观念中的人道主义不仅仅涉及惯常理解中的价值论立场,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其中的人道主义的思维向度及其认识论意义。将人道主义引入教学认识论并展开深入探讨,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认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教学认识论的人道主义观念,秉持促进"人"的意识觉醒的先在性,坚持人文一体观的方法论,关注反思批判基础上的自我超越,强调教学主体观、知识观、过程观等的人道主义化,以期从更基础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体察、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张金运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  
帕克·帕尔默教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作为教师自我个性核心(core of selfhood)的教师"真我"(true self)。"真我"即内在真理,若与外部表现相统一则构成"潜藏整体"(a hiddenworld)。"真我"丧失造成"潜藏整体"破损,分离生活开始,是教师孤独痛苦的根源。只有以悖论式整体思考方式认识教师职业,构建以主体为中心的集认识、教学、学习于一身的真理共同体,才能发现教师"真我",回归"潜藏整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当我们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即教师们很少或不愿去思考一些看上去很遥远而实际上却迫切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哲学之思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视角,帮助教师获得一种洞察力,使教师更清晰地理解教育、理解学生、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中的冲突与矛盾。教师只有致力于建构个人的教育哲学,系统地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真正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