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806)
2022(677)
2019(1271)
2018(1382)
2017(2291)
2016(1597)
2015(1848)
2014(1921)
2013(1762)
2012(1707)
2011(1790)
2010(1881)
2009(1851)
2008(1955)
2007(2026)
2006(1860)
2005(1807)
2004(1729)
2003(1907)
2002(1952)
作者
(4666)
(3886)
(3645)
(3613)
(2504)
(1858)
(1716)
(1544)
(1510)
(1424)
(1362)
(1351)
(1332)
(1326)
(1201)
(1163)
(1158)
(1149)
(1111)
(1083)
(1042)
(1022)
(945)
(936)
(924)
(900)
(861)
(834)
(825)
(802)
学科
(5323)
经济(5316)
管理(3992)
(3344)
(3262)
企业(3262)
理论(2795)
教育(2668)
(2398)
中国(1912)
(1645)
教学(1580)
(1511)
业经(1464)
方法(1440)
(1355)
(1225)
金融(1224)
(1214)
(1198)
(1167)
银行(1167)
(1122)
(1106)
(1063)
体制(955)
图书(931)
书馆(892)
图书馆(892)
经济理论(867)
机构
大学(29287)
学院(27607)
研究(9221)
(8702)
师范(8696)
(8045)
经济(7760)
教育(7662)
师范大学(6941)
(6539)
管理(6303)
科学(5795)
中国(5634)
(5459)
(5146)
(4965)
理学(4761)
理学院(4641)
北京(4505)
管理学(4465)
(4412)
管理学院(4395)
研究所(4352)
财经(4138)
(3851)
(3602)
中心(3578)
教育学(3450)
职业(3171)
技术(3148)
基金
研究(11921)
项目(11880)
科学(9450)
教育(7659)
基金(7141)
成果(6713)
社会(6474)
社会科(6066)
社会科学(6063)
编号(5758)
(5511)
国家(5401)
课题(5181)
(4991)
(4880)
(4466)
科学基金(4205)
规划(3783)
(3591)
项目编号(3508)
(3482)
(3477)
(3474)
阶段(3469)
(3262)
基金项目(3239)
研究成果(3234)
(3214)
重点(3156)
阶段性(3141)
期刊
研究(13169)
教育(12860)
(12745)
经济(12745)
中国(7409)
(5299)
学报(4813)
大学(3748)
科学(3660)
财经(3613)
(3148)
学学(3142)
管理(2699)
技术(2658)
图书(2488)
职业(2481)
(2185)
(2127)
金融(2127)
(2104)
论坛(2104)
书馆(2083)
图书馆(2083)
问题(1982)
成人(1876)
成人教育(1876)
(1673)
(1618)
(1578)
经济研究(1472)
共检索到48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闻婧  
"操心"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基本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的"操心"呈现出褒义,发挥有益的成份,是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实际难题。那些"不会操心"的教师看起来做了很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回到教师"操心"本身,"操心"的主体是教师,缘起担心,表现为应对性反应。"会操心"的教师表现出完整的担心、明智的应对和艺术的反应,这是教师"操心"的本质展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建军   祁妙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龙  杜时忠  
当前我们对教师德性存在着"底线崇拜"的认识误区,即以拔高论、相对论、无效论来推理教师德性,认定教师不应该去爱"好",可事实上教师爱"好"行为本身与异己的境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通过疏解教师受教与施教间的张力关系,从受教于"己"、施教于"众"、群己得兼等方面来把握教师爱"好"德性的理论内涵,进而通过证成爱"好"、行动爱"好"、社会爱"好"等方式,来推动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好"德性的有效展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赵颖  
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的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传承课程知识的义务。教师没有任何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与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教师课程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广  解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全局出发,把握国际大势,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先进教育理念,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并在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为我国教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卫东  
教师的职业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三个层面的自我概念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自我包括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自我设计。职业自我意识具体指职业自我的认知与感受。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教师角色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及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自我认同;职业自我感受是指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满意、职业倦怠与职业危机等各种感受;职业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继宏  
教师承担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精神、高超的教育智慧等职业品格。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引领社会潮流,传播和创新优秀文化,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本文指出,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关系性、无限性。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其培养实际上就是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前提条件。一是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一是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双翔  姜勇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道宇  
评价品格是教师评价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求真、求善、求美三重向度的内涵:求真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好”以有效达成评价目的的科学化品格,主要包括直面成效的求实精神、评价自主的批判精神、包容他见的融通精神、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求善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对”以规范地展开评价活动的伦理化品格,主要包括以评促长的仁爱心、公平待生的公正心、守职担责的责任心和合作协调的共进心;求美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好做对的意义化品格,主要包括愿景驱动的评价信念、生命内化的评价使命与个性彰显的评价风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德显  韩彩虹  
大学教师精神特质是指大学教师群体的内在学术追求和外在社会需要的相互作用下,在大学教师群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应形成并体现出来的独特精神特质。独立、求知、创新和仁爱是大学教师精神特质的基本内核,这四种精神特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本文对当前大学教师在这四种精神特质上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缺失问题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养成大学教师精神特质的相应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理想的大学教师评价应强调该职业具有的三个特性,然而,现实的大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错位。大学教师评价必须明确两个理论基点,即:"学术>科研","发展>发表"。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师个人发展、学科学术发展、大学组织发展的"三合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