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920)
- 2022(761)
- 2019(1448)
- 2018(1549)
- 2017(2639)
- 2016(1780)
- 2015(2030)
- 2014(2106)
- 2013(1943)
- 2012(1861)
- 2011(1939)
- 2010(2035)
- 2009(1998)
- 2008(2090)
- 2007(2175)
- 2006(1954)
- 2005(1928)
- 2004(1819)
- 2003(1973)
- 2002(2011)
- 学科
- 济(5998)
- 经济(5989)
- 管理(4673)
- 业(4045)
- 企(3861)
- 企业(3861)
- 理论(2875)
- 教育(2757)
- 学(2589)
- 中国(2089)
- 制(1841)
- 财(1789)
- 方法(1776)
- 教学(1602)
- 业经(1575)
- 和(1424)
- 融(1336)
- 金融(1335)
- 体(1331)
- 农(1309)
- 银(1279)
- 银行(1279)
- 策(1259)
- 行(1233)
- 法(1212)
- 体制(1057)
- 图书(955)
- 务(953)
- 经济学(946)
- 财务(946)
- 机构
- 大学(31601)
- 学院(29783)
- 研究(9951)
- 济(9102)
- 范(8950)
- 师范(8942)
- 经济(8802)
- 教育(7806)
- 管理(7478)
- 师范大学(7147)
- 京(7022)
- 中国(6240)
- 科学(6117)
- 财(5971)
- 理学(5776)
- 理学院(5651)
- 江(5555)
- 管理学(5464)
- 管理学院(5392)
- 所(5271)
- 北京(4789)
- 州(4688)
- 研究所(4614)
- 财经(4492)
- 系(4014)
- 中心(3959)
- 经(3933)
- 教育学(3507)
- 技术(3272)
- 职业(3252)
共检索到52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龙 杜时忠
当前我们对教师德性存在着"底线崇拜"的认识误区,即以拔高论、相对论、无效论来推理教师德性,认定教师不应该去爱"好",可事实上教师爱"好"行为本身与异己的境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通过疏解教师受教与施教间的张力关系,从受教于"己"、施教于"众"、群己得兼等方面来把握教师爱"好"德性的理论内涵,进而通过证成爱"好"、行动爱"好"、社会爱"好"等方式,来推动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好"德性的有效展开。
关键词:
教师 爱“好” 受教 施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乃平
师爱与其他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具有职业性、服务性、广慱性、原则性。师爱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激励、感化、引动、调节等心理效应,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必要前提。沟通是打开师生隔阂,实现师爱,实施成功教育的"金钥匙"。职教工作者的师爱,更应强调对学生未来的关心和对学生追求成功职业生涯的引导,要帮助学生从"失败者"的阴影中走出来,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带着对未来的追求迈开职业生涯第一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于晶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师生关系的讨论。本文以教师外表形象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师形象魅力的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使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启示。并且借助形象设计技能,为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形象探索路径。
关键词:
教师形象 形象魅力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著信 苏毅
本文论述了教风的内涵及其作用,分析了教风对于研究生指导工作的特殊意义,阐明了研究生指导教师教风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学识”和“教风”是指导教师的“立教之本”,“施之以爱”、“导之以行”则是教风中贯串始终的两条主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枫
Le zele et la bonne foi m'ont jusqu'ici tenu lieu de prudence[以前,我一直用炽热情感和善良信念代替审慎]。——卢梭:《爱弥儿》,卷四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论,作者从人出生时刻谈起,细数人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古希腊革命和法国革命的规划(destin)多少是由相似的作品事先制定的。——夏多布里昂:《论古今革命》卷一,20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建军 祁妙
教师“修为”具有双重词性,作为名词,指教师经由练习、修炼等实践过程后所达到的修养、素质、能力、道德等境界;作为动词,指教师为达成或实现某一技艺水平或境界所进行的持续的、规律的、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教师“修为”,既指文化自觉、德性自觉、专业自觉的教师学习方式,亦为教师修心正志、修德正身、修业正行的养成过程。教师“修心”以“正志”,通过“蓄心”以“觉志”、“养心”以“诚志”、“炼心”以“正志”的“修心”过程,“正”中国文化中“育人之德性完满”的教育本体性追求为“志”。教师“修德”以“正身”,“修”为师者敬义恪责、弘道润性、怀德臻善之本德,以“德”率“身”,“德”厚“身”正,行“正德”之教;教师“修业”以“正行”,是博观精察、凝疑究源、知行相资、昭本育慧的实践共生过程,行“正”方精其所业。教师“修为”旨在汲取中国文化滋养,养成涵具中国生命学养的博练之师、厚德之师、鸿懿之师,探寻中国式教师发展之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体系。
关键词:
教师修为 修心正志 修德正身 修业正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广 解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全局出发,把握国际大势,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先进教育理念,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并在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为我国教师
关键词:
习近平 教育思想 教师 教师队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卫东
教师的职业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三个层面的自我概念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自我包括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自我设计。职业自我意识具体指职业自我的认知与感受。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教师角色要求、教师职业生涯及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自我认同;职业自我感受是指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满意、职业倦怠与职业危机等各种感受;职业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职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发展进程的设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继宏
教师承担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精神、高超的教育智慧等职业品格。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引领社会潮流,传播和创新优秀文化,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关键词:
教师 品格 教学风格 教育智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闻婧
"操心"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基本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的"操心"呈现出褒义,发挥有益的成份,是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实际难题。那些"不会操心"的教师看起来做了很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回到教师"操心"本身,"操心"的主体是教师,缘起担心,表现为应对性反应。"会操心"的教师表现出完整的担心、明智的应对和艺术的反应,这是教师"操心"的本质展现。
关键词:
教师 “操心” 担心 应对 反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着备课取向、考试取向、问题取向、读书取向和写作取向,表现出功利化学习、割裂式学习、无问题意识的学习、无内在需求的学习等多方面问题。本文指出,提高教师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是将学习内容从教师的"他者"变成"我者"。
关键词:
教师 有效学习 他者 我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