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1)
- 2023(3930)
- 2022(3180)
- 2021(3232)
- 2020(2450)
- 2019(5565)
- 2018(5652)
- 2017(8326)
- 2016(6101)
- 2015(7201)
- 2014(7617)
- 2013(6372)
- 2012(6186)
- 2011(5753)
- 2010(6164)
- 2009(5215)
- 2008(5312)
- 2007(5038)
- 2006(4493)
- 2005(4368)
- 学科
- 教育(21093)
- 中国(11394)
- 理论(10521)
- 济(10372)
- 经济(10358)
- 教学(8845)
- 管理(8381)
- 企(6666)
- 企业(6666)
- 业(6288)
- 学(5992)
- 思想(4800)
- 政治(4624)
- 研究(4551)
- 学法(4403)
- 教学法(4403)
- 思想政治(4366)
- 政治教育(4366)
- 治教(4366)
- 德育(4316)
- 发(3940)
- 业经(3932)
- 方法(3745)
- 文化(3744)
- 发展(3707)
- 学理(3658)
- 学理论(3658)
- 革(3640)
- 展(3583)
- 高等(3563)
- 机构
- 大学(81505)
- 学院(76730)
- 教育(32482)
- 研究(28639)
- 范(27111)
- 师范(27054)
- 师范大学(22301)
- 京(19738)
- 管理(17130)
- 济(16440)
- 科学(16347)
- 职业(16142)
- 经济(15570)
- 江(14760)
- 技术(14526)
- 所(14316)
- 北京(13774)
- 理学(13730)
- 中国(13643)
- 理学院(13337)
- 教育学(12933)
- 管理学(12770)
- 研究所(12588)
- 管理学院(12558)
- 州(11903)
- 职业技术(11255)
- 中心(11170)
- 财(10947)
- 技术学院(10038)
- 院(9678)
- 基金
- 研究(41782)
- 项目(40087)
- 科学(32234)
- 教育(30702)
- 成果(22820)
- 基金(22090)
- 编号(21898)
- 社会(21498)
- 课题(19975)
- 社会科(19868)
- 社会科学(19863)
- 省(18173)
- 年(18061)
- 划(17696)
- 家(17245)
- 国家(16800)
- 规划(14149)
- 科学基金(13236)
- 项目编号(13145)
- 度(12796)
- 研究成果(12333)
- 性(11982)
- 年度(11427)
- 阶(11255)
- 段(11221)
- 一(11196)
- 阶段(11192)
- 重点(11129)
- 部(10807)
- 教育部(10376)
共检索到137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勇 庞丽娟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 文化 伦理 智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教育行政是一种追求伦理价值的活动,伦理精神必然贯穿于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教育行政中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公正、坚持民主原则以及重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即以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追求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以民主原则作为价值判断。教育行政是一个权力与责任对等的领域,教育行政伦理精神体现为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追求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需要重视制度的重要作用,重视教育行政人员的道德意识的培养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
教育行政 伦理精神 公共利益 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本文认为 :教育实体是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的人文本性的实质是伦理实体 ,教育的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 ,即造就“有教养的人”。性善 ,是教育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 ,也是实现教育伦理精神的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
生态公民 伦理精神 生态共同体 共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单作民 张乐天
伦理之维是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的根本之维,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制度生成的前提、批判的依据和完善的支撑。虽然职业教育课程制度伦理具有公正、人本、和谐、民主、开放等应然性诉求,但在现实中它却存在着"公平"失范、"人本"异化和"民主"式微等实然性特征和伦理缺陷。为此,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课程伦理制度的研究及对课程实践的反思,在一定伦理精神的导引和反思下,对职业教育课程制度建设观念、过程和结果持一种现实性的批判精神,以矫正其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伦理偏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制度 伦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当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践精神。然而,由于人们对实践的"普遍热情"经常与实践知识的"普遍缺失"并存,致使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缺乏理论深度,主体性不强,道德目的不明显,表现为"简浅"、"形式"与"功利"。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应建基于理论与学术,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实践的道德价值,促进教师教育实践品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 智慧 主体 道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边一民
本文认为 ,儒商是儒家伦理文化与商业经营实践契合的产物。建构儒家化的商业伦理价值体系是儒商的精神特质。扬弃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 ,实现由儒商商业伦理到现代商业伦理的转型 ,使之融汇于当今商业经营活动过程之中 ,是当前商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儒商 商业伦理 扬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伦理 文化共享 全面发展 道德标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制度创新的问题。制度创新涉及到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学校制度不仅是制度创新的基本领域,而且是众多相关制度的集结点和改革的平台。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一强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法律关系 伦理精神 共同体 司法 规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尧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伦理 道德优先性 和谐财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兴杰
论审美与伦理道德之统一──古代黄河人精神文化论纲之一张兴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圣先贤曾经创造过辉耀千古的精神文化。今天,当我们正致力于开发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流域的时候,重新审视一下古代黄河人的精神文化,审视一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万海 孔美美
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显著成果体现为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教师规范伦理陷入了贫弱的尴尬境地。儒家提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进而体悟规范。当前的教师专业伦理客观上需要实现由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转换。这样才能化解当前规范伦理的困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伦理 规范伦理 德性伦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傅淳华
当前我们对教师伦理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即单方面强调教师的道德正向示范性,而忽视了教师消极性伦理的存在。为摆脱这一困境,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以教师节制为基点,以平等对话为准绳,以学生权利为依托,将教师消极性伦理思想融入教师伦理规范,以使教育实践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教师 消极性伦理 权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