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2)
- 2023(5997)
- 2022(4798)
- 2021(4577)
- 2020(3568)
- 2019(8100)
- 2018(8431)
- 2017(13095)
- 2016(8869)
- 2015(10082)
- 2014(10667)
- 2013(9326)
- 2012(8766)
- 2011(8360)
- 2010(8624)
- 2009(7717)
- 2008(7631)
- 2007(7217)
- 2006(6523)
- 2005(6171)
- 学科
- 济(21966)
- 经济(21926)
- 教育(20616)
- 管理(17612)
- 中国(14408)
- 业(13264)
- 企(10778)
- 企业(10778)
- 理论(10574)
- 学(10219)
- 教学(8278)
- 农(7402)
- 制(7263)
- 财(6478)
- 体(6197)
- 地方(6093)
- 方法(5917)
- 业经(5636)
- 发(5526)
- 银(4913)
- 银行(4898)
- 融(4840)
- 金融(4832)
- 发展(4786)
- 行(4774)
- 展(4660)
- 农业(4603)
- 技术(4393)
- 研究(4292)
- 和(4221)
- 机构
- 大学(121069)
- 学院(116077)
- 研究(47012)
- 教育(33209)
- 济(32953)
- 经济(31684)
- 管理(31245)
- 范(30266)
- 师范(30065)
- 京(28850)
- 科学(28830)
- 中国(28036)
- 理学(25335)
- 理学院(24811)
- 师范大学(24640)
- 所(24450)
- 管理学(23993)
- 管理学院(23726)
- 研究所(22159)
- 江(21750)
- 中心(19361)
- 北京(19242)
- 技术(19208)
- 农(18644)
- 财(18485)
- 职业(17429)
- 州(16925)
- 院(16779)
- 业大(15113)
- 农业(14456)
- 基金
- 项目(68682)
- 研究(59657)
- 科学(54144)
- 基金(43094)
- 教育(37092)
- 家(37064)
- 国家(36538)
- 社会(32763)
- 社会科(30459)
- 社会科学(30452)
- 省(29436)
- 科学基金(29146)
- 编号(28114)
- 成果(27771)
- 划(27492)
- 课题(24757)
- 年(21053)
- 基金项目(20951)
- 重点(17667)
- 规划(17353)
- 资助(17071)
- 项目编号(16697)
- 部(16575)
- 发(16502)
- 性(16228)
- 自然(16162)
- 自然科(15745)
- 自然科学(15737)
- 度(15420)
- 自然科学基金(15407)
共检索到20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彭寿清
教师教育共同体是在当前教育变革形式下出现的一种教师教育创新形式。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目标或愿景,他们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真诚合作,探索、改进和解决着教师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教育共同体实质上是包含了三种意蕴的结合体:从成员之间思想信念的统一程度看,教师教育共同体首先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从利益共享和文化融合的视角看,教师教育共同体又是一种合作共同体;从问题解决的指向和过程看,教师教育共同体更是一种实践共同体。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共同体 中小学教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睿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高校内部制定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教育思维,重视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甚至是非生命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家庭、社会的联系也作为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唤醒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旋律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熙 姜宁宁
在激荡交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背景下,高校应当且亟须与时俱进地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向、同步、同频教育。本文从价值、内容、实践层面剖析共同体教育的逻辑理路。在价值逻辑层面,聚焦两个大局的时代意义、思想渊源和教育诉求,探析高校协同推进共同体教育的研究起点和立场;在内容逻辑层面,高校要重点协同加强大学生共同体意识教育、发展观安全观教育、新型的民族与国际关系教育、科学治理观教育以及现代政党认同教育六大重点;在实践逻辑层面,高校必须从教育理念再造、育人机制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协调、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合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取得切实成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文帅 刘云喜
“形”“感”“效”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重要维度。“形”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具象化之维,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具有形式、形态、形象三重向度;“感”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受和表达,它经历了自觉到升华的过程,具有感知、情感、感同三重含义;“效”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和社会动员效能,包括功效、效法、效应三重指向,经历了从宣传动员到人民自觉凝练与维护的过程。形是感与效的具体表征,奠定了感与效的实现基础。感是形与效相互关联的途径与中介,连接着形与效的互动生成。由“形”入“感”、再转化为“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之间共生互补、兼和相济,构成了层层递进、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李翠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同体是由一群关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个体和组织,基于共同目标和责任,以情感为纽带、契约为规范,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机团体。其实质是一个拥有精神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三重意蕴的有机结合体。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共同体 内涵 意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爱霞 左路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等。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鲜明的生态问题指向,包括生态问题的全球化、全球生态正义问题等。从价值追求层面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生态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在建设生态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生态正义并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要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要遵循其生态逻辑,具体包括形成全球性生态共识、发展共享性生态经济、实现协同性生态治理、共育和谐性生态文化、维护全球性生态正义、共担全球性生态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时长江 刘彦朝
把课堂理解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其本质是要在对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活世界。课堂教学活动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生活世界活动,更是一种在此基础之上的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的专业世界活动。要使课堂中的师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通过向学生赋权、对话协商及培育课堂文化等途径来形成群体之间的共同精神、文化价值与心理倾向,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化互动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共同体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课堂学习共同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爱霞 左路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有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意蕴,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等。从问题导向的视角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鲜明的生态问题指向,包括生态问题的全球化、全球生态正义问题等。从价值追求层面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生态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在建设生态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全球生态正义并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新时代要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必须要遵循其生态逻辑,具体包括形成全球性生态共识、发展共享性生态经济、实现协同性生态治理、共育和谐性生态文化、维护全球性生态正义、共担全球性生态责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桂辉
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为构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根据学习共同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对象不同,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为同行互助型、专家引领型、师徒带教型、跨界交融型四种组织形式。构建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学校创新教师专业引领机制和学习共同体的自我更新和成长,也需要教师自愿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习共同体 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娟
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可靠途径。基于远程教育中大多数网络教师存在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并详细介绍了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概念、特性和构成,最后对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运行步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网络教师 研究共同体 构建 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芬 梁慧芳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教师教育者群体很少能集理论与临床知识于一体,主要存在专业发展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身份认同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师教育低效。本研究致力于基于温格与恩格斯托姆的边界实践思想,突破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封闭路径,构建跨越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边界的学习共同体。跨界机制、共同体内成员责任共享与促进以及积极的学习与情感环境支持、外部制度与资源保障是构建其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教师教育者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分别寓于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的共同体中。跨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者横向专业知识融合、创新和情感理解与认同,进而引发他们认知重组和可能的教育实践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冬阳
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城乡经济共同体建构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深刻理解城乡经济共同体建构的逻辑向度,需要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理论逻辑、城乡经济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逻辑。要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统一城乡要素市场、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均衡城乡资源配置等方面协同发力,在互促互融的城乡经济共同体建构中,努力实现城乡经济互促共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更高水平的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金媛
本文从介绍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入手,简要描述了构建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进而谈到如何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从理论上解释并解决了如何更好开展远程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交流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娜 赵金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在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自然智慧的思想精华与文化根脉基础上,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支撑与理念基因,着眼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危机等现实逻辑,所提出的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与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新范式。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准则主要表现在尊重自然——秉承尊崇自然的理念前提,顺应自然——深耕因地制宜的自然准则,保护自然——演绎和谐共生的生态实践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理论延伸与思想升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选择与科学实践,是为解决全球生态难题、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从夯实经济基础、加强制度支撑与厚植思想根基三方面探讨践行路径与架构举措,进而为解决全球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王佳昕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产教融合作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形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要求扎根中国大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基于此,未来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根本要求,遵循"协同育人、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打造"多元参与、共商共建"的互动格局,以及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