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7)
2023(6896)
2022(5747)
2021(4971)
2020(3871)
2019(8818)
2018(8668)
2017(16068)
2016(8856)
2015(9926)
2014(9996)
2013(9886)
2012(9687)
2011(9219)
2010(9546)
2009(8951)
2008(8978)
2007(8333)
2006(7727)
2005(7447)
作者
(26848)
(22114)
(22046)
(20840)
(14190)
(10577)
(10010)
(8619)
(8563)
(8227)
(7736)
(7380)
(7327)
(7253)
(7021)
(6719)
(6494)
(6481)
(6408)
(6326)
(5889)
(5580)
(5356)
(5258)
(5034)
(5022)
(5021)
(4974)
(4508)
(4419)
学科
(44461)
经济(44422)
(23841)
管理(23441)
(18288)
企业(18288)
地方(16706)
中国(16339)
(12655)
业经(12064)
方法(10074)
地方经济(9604)
(9438)
农业(8947)
(8935)
(8842)
金融(8841)
(8633)
银行(8625)
(8447)
(8234)
(7939)
理论(7581)
(7492)
贸易(7481)
环境(7366)
数学(7337)
数学方法(7239)
教育(7230)
(7123)
机构
学院(135392)
大学(133280)
(54179)
经济(52900)
研究(51507)
管理(44679)
中国(38324)
理学(36394)
理学院(35848)
管理学(35258)
管理学院(34974)
科学(30616)
(30366)
(26863)
(26495)
(24831)
师范(24672)
研究所(23827)
(23123)
中心(22258)
(20832)
北京(20351)
财经(19742)
师范大学(19654)
(19336)
(18157)
教育(17616)
(17570)
(16523)
经济学(16316)
基金
项目(77489)
研究(62926)
科学(61049)
基金(52270)
(44283)
国家(43767)
社会(39115)
社会科(36954)
社会科学(36947)
科学基金(36715)
(32448)
教育(29845)
(27240)
编号(26957)
基金项目(26545)
成果(24095)
(23897)
课题(21008)
资助(20731)
自然(20391)
发展(19849)
自然科(19827)
自然科学(19824)
(19468)
自然科学基金(19441)
重点(18280)
(17474)
(16875)
规划(16299)
(16140)
期刊
(74894)
经济(74894)
研究(50174)
中国(35472)
教育(27622)
(21100)
(20825)
学报(19179)
管理(18926)
科学(18150)
(15892)
金融(15892)
大学(14794)
农业(14424)
业经(13861)
学学(13366)
技术(12734)
经济研究(11572)
财经(11180)
问题(9791)
(9693)
图书(7918)
(7608)
论坛(7608)
(7490)
(7465)
(7235)
商业(7233)
世界(6885)
职业(6810)
共检索到23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我国教师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仅把教师视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否定教师认识的独特性,由此导致教师教育的"传递主义"、"技能主义"和"技术主义"倾向。理解教师发展的本质与价值取向是使我国教师教育走出误区的关键。基于"技术兴趣"的教师发展观把教师视为"教学技师",由此导致形形色色的教师技能训练模式。基于"实践兴趣"的教师发展观把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由此成为一种专业,"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基于"解放兴趣"的教师发展观把教师视为"知识分子",教师由此进入"后专业"阶段,"自由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的根本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由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教师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实现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丽  关博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出发,在知识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三个维度上阐释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层剖析和透视,旨在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引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流动既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内驱力,教师专业发展是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构建中的枢纽链环。遵循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与主线,构建统筹区域教师流动工作的"五因素系统",有利于良性区域教师流动秩序的形成。核定教师岗位流动的难度系数、实施学校综合发展力评价、完善教师流动供求信息系统、建立教师"流动胜任力"评估体系等都是盘活城乡教师流动工作系统、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权益的有力政策工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陈时见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从零星带薪休假发展成为成熟、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历经学术主导型、教学提升型、多元推广型以及综合一体型四个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注重教学学术的学术性和凸显教学反思的实践性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以及以工具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为认识基础的三种教师发展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李彬彬  
课程价值取向是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法和教学评价的一组理念。运用自编问卷调查高中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结果表明,高中教师对认知过程、科技发展、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理性、生态整合六种课程价值取向均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男教师对社会重建和生态整合取向的认同度高于女教师;不同年龄教师在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科技发展、生态整合等取向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在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科技发展、社会重建、生态整合等取向上差异明显;不同区域教师在学术理性、科技发展、社会重建等取向上也存在差异。创建协调共生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价值共享沟通机制以及建构区域教师开放交流渠道等路径,是促进高中教师课程价值取向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邢峰  
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价值取向如何意义重大,理应该受到重视与落实。目前,成人教育教师价值取向存在诸多的问题,与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有鉴于此,高校务必要重视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价值取向构建与培育,按照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常态要求,引领成人教育教师重新定位价值取向,真正推动价值取向从管理型转到服务和专业型为主,以此更好服务于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朝辉  
教师专业发展是优质学校建设基本维度之一。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日常生活,使教师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促进自己的发展。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取向,我们提出了优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反思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贵礼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文锋  胡祖文  
留置权经历了从古罗马法的恶意抗辩权,法国、德国民法典中债权式留置权到日本、瑞士民法典中物权式留置权的历史发展,即"从抗辩到物的担保"的转变。留置权人之所以要留置所占有的债务人之物,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从留置能否产生及产生后的法律关系走向一直由主债务人牢牢控制,留置权人要消极等待到合理的催告期满,才可能行使变价优先受偿权获得等价的赔偿。若是留置物价值不够偿债则对留置权人更加不利。为使双方利益保持平衡,笔者认为,对于留置的非消耗物,从留置权被迫产生之日起,留置权人就可积极善意使用留置物提前优先受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谢安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轩民  
教师良知关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选择问题以及“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问题。教师良知是无私利他行为的外显与专业道德义务内化相统一的表现,具体体现为直觉与情理判断、反思与评价的综合能力,既服从于教育正当的伦理要求,又怀有教育美善的愿景。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包括:基于人的良知;出于身份转变;终于教育信仰。教师良知作为一种专业伦理的觉察力,是先天自足与后天生长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种道德行为的价值实践。基于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教师良知的发展可以从教师个人善端、道德自律以及信仰建构等方面展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继宏  
教师职业价值观通过教师职业信念,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所蕴含的职业情感,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价值观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光华  王建磐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学校同事互助观课活动是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互助观课的目的随观课者而定 ,观课的中心内容随观课目的而定。观课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进而确定出观课重点。在观课策略方面 ,一些观课内容可由观课教师和被观课教师共同商定 ,观课期间应围绕中心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后讨论要针对课题和学生而不是被观课教师 ,最后结论应由观课双方共同完成而不是由观课者单方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观课活动开展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观课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萍  
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心理学和社会学有关人类自我和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职业生涯研究形成了发展取向(阶段模型)、叙事取向(自传模型)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动态取向(动态模型)三种理论取向及其研究范式。发展取向的研究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随年龄和教龄增长呈现线性的阶段特征;动态取向的研究则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表现复杂,呈非线性的动态生涯轨迹;叙事取向的研究则更加关注教师个体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主观能动性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