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
- 2023(1984)
- 2022(1683)
- 2021(1663)
- 2020(1463)
- 2019(3272)
- 2018(3293)
- 2017(5766)
- 2016(3522)
- 2015(4104)
- 2014(4219)
- 2013(4006)
- 2012(3770)
- 2011(3896)
- 2010(3929)
- 2009(3535)
- 2008(3506)
- 2007(3439)
- 2006(3089)
- 2005(2930)
- 学科
- 管理(12065)
- 济(11530)
- 经济(11513)
- 企(10814)
- 企业(10814)
- 业(10438)
- 理论(6001)
- 方法(5503)
- 教育(4396)
- 学(4379)
- 教学(4356)
- 数学(3494)
- 技术(3440)
- 数学方法(3374)
- 业经(3339)
- 和(3206)
- 财(3124)
- 中国(2875)
- 策(2856)
- 制(2597)
- 技术管理(2484)
- 划(2476)
- 学法(2306)
- 教学法(2306)
- 经营(2187)
- 务(2149)
- 财务(2142)
- 财务管理(2139)
- 计划(2134)
- 贸(2122)
- 机构
- 大学(58406)
- 学院(56635)
- 管理(19777)
- 济(17368)
- 经济(16837)
- 理学(16614)
- 理学院(16403)
- 研究(16163)
- 管理学(16072)
- 管理学院(15954)
- 范(13764)
- 师范(13727)
- 京(12294)
- 教育(11486)
- 师范大学(11110)
- 中国(10135)
- 科学(9672)
- 财(9562)
- 江(9242)
- 所(8146)
- 北京(7950)
- 州(7855)
- 财经(7585)
- 研究所(7234)
- 技术(7184)
- 中心(6996)
- 职业(6894)
- 经(6746)
- 系(6345)
- 商学(5688)
- 基金
- 项目(31244)
- 研究(27352)
- 科学(25127)
- 基金(21039)
- 家(17136)
- 国家(16916)
- 教育(16233)
- 社会(15475)
- 科学基金(14798)
- 社会科(14659)
- 社会科学(14654)
- 编号(13367)
- 成果(13064)
- 省(12352)
- 基金项目(10998)
- 划(10939)
- 课题(9695)
- 项目编号(8758)
- 自然(8710)
- 自然科(8552)
- 自然科学(8551)
- 年(8522)
- 自然科学基金(8402)
- 资助(8269)
- 部(7750)
- 规划(7608)
- 教育部(7330)
- 一(7204)
- 重点(7045)
- 研究成果(6882)
共检索到89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良 刘茜
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机械执行者所引发的实践困顿以及当代知识研究的理论新进展共同呼吁着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统整者。教师所需统整的知识样态至少涉及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以及官方知识与地方知识。教师统整的策略体现为联合、综合以及融合三种策略。
关键词:
课程统整 课程知识 课程知识统整者 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闻婧
教师需要从知识的搬运者转变为知识的转化者。教师作为知识的转化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知识观向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转化,这种转化需经历三个阶段:学科知识的教师个体化,教师知识的学生学习化,教学知识的言语化。教师作为知识转化者的价值在于:教师以直面生命的方式存在,从体验和实践维度认识教师知识的形成,以探究循环的方式构建教学生活。
关键词:
教师 知识转化者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杜政荣
知识的更新、建构以及能否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为“课程统整”之诱因,而真实世界的整体性,以及人脑功能之连结与分析,更加突显“课程统整”之重要。课程统整是组织学科内容的一项技术与方法,也是一套进步的教育哲学,知识必须与生活面结合、学校与社会连结,让学习者体认到学习的意义。“课程统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内容或经验,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并达成学习意义化、内化、类化和简化之功能。为了达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及追求永续发展之目标,尝试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做课程纵向及横向之连结,串连生活相关之主题,融入个人、家庭、社会和地球等内容,这个统整课程称为“生活科学概论”。
关键词:
课程统整 生态系统 生活科学概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国平 张丽芳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课程统整,不仅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实践的内在逻辑,它应成为基础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寻求自身发展所依赖的共同经验。要充分达成课程统整的功能,需要从课程管理的计划和控制之外找到战略——课程领导,即以学校为场域,通过愿景引领、目标设定、协调激励、评价保障等要项,以使学校体系能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
学校 课程统整 课程管理 课程领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玲玲
当前,实践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对学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进行统整。应该说,走向实践统整既是实践取向理念的基本诉求,也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诉求,更是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还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反观当前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实践特质笼统隐晦;课程学时分配不当,实践课程缺乏活力;课程内容分化碎片,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实践环节缺乏统整,经验层面低效徘徊。为此,需要通过整体设计统整路径、交互设置课程结构、突出目标实践指向、全程渗透实践内容、统整课程实践场域等措施,推进学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学前教师职前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统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玲玲
当前,实践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对学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进行统整。应该说,走向实践统整既是实践取向理念的基本诉求,也是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诉求,更是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要求,还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反观当前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实践特质笼统隐晦;课程学时分配不当,实践课程缺乏活力;课程内容分化碎片,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实践环节缺乏统整,经验层面低效徘徊。为此,需要通过整体设计统整路径、交互设置课程结构、突出目标实践指向、全程渗透实践内容、统整课程实践场域等措施,推进学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学前教师职前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统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现代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正普遍向着专业化方向提升。教师形象研究的关键是要摆脱完美主义和理想化的窠臼 ,通过国家、学校和教师等多主体的广泛参与 ,在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上加强教师的教育形象与职业形象有效统整 ,以实现教师专业形象的整体提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登珲
詹姆斯·比恩(James A.Beane)关于课程统整的思想是其民主信念的"隐微"表达。他用现代民主理念改造"课程统整",把研究视线从"如何统整"转移到"为何统整""谁来统整""统整什么"上来,开辟了一条通往民主的课程之路。朴素的民主观制约了比恩的课程想象,一些未竟的问题,如民主理念的教育适切性、课程统整主题窄化、课程统整设计中的组织形式等仍有待完善。系统分析比恩的课程统整思想,对超越工具取向的课程统整模式、开创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统整模式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民主 课程统整 詹姆斯·比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颖
本文针对培智学校现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 ,提出课程统整模式。在介绍了课程统整的模式、主题统整课程的步骤和程序基础上 ,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课程主题的确定、主题目标、课题的分解及统整教学活动设计。在以实例的形式展现后 ,从教师、管理和方法的层面提出实践后的反思及建议。
关键词:
培智学校 课程统整 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清田
本文研究动机乃因台湾于2014年8月1日实施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11月28日公布《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以"核心素养"作为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核心,此一课程改革议题值得探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连贯与统整",藉由文献探讨与评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领域/科目"检核探讨。研究结果发现"核心素养"和幼儿园课程、公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与高级中等教育等各学校课程领域/科目具有连贯与统整的关联,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除可进行垂直连贯,并可与各教育阶
关键词:
领域/科目 核心素养 课程连贯 课程统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曾莉
文化对教师的教育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理应成为文化者。为此,教师需积淀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学习者;教师内化文化,即成为文化的研究者;教师应用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实践者;教师创生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创新者。
关键词:
教师 文化素养 文化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俞冰 杨帆 许庆豫
通过对苏南某市X学校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对课程统整的理解模糊和易变,且受到学校规范性文件的制约,对现有的课程统整模式及其效应持谨慎与消极的态度。教师在理念与实践上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与困境。走出课程统整的误区,必须形成清晰稳定的课程统整理念,学会融合学科知识,适应社会进步需求,实现课程统整实践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统整理念 课程统整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和专业的研究者那样去做研究、出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实质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养成和运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究作为教师研究性思维养成的方法,都可以统一到杜威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上来,两者都需要教师在个人实践经验中产生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实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终促进学生智识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登珲
课程统整的深化发展越来越需要建立更具指导意义的概念框架。对课程统整进行谱系学考察发现,课程统整在内涵上展现出作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作为课程开发方式和作为一种课程哲学的不断扩充态势。课程统整的本然追求以及实践的复杂性要求建立更加综合的课程统整观。其中,以前学科统整、科内统整、跨学科统整、超学科统整为构件的课程统整框架是综合性课程统整观的一种有效表达。学校课程统整的实施需要破除学科与制度的双重壁垒并积极完善课程统整支持系统建设。
关键词:
课程统整 内涵 框架 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