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
2023(1828)
2022(1696)
2021(1605)
2020(1357)
2019(3258)
2018(3194)
2017(5527)
2016(3646)
2015(4310)
2014(4583)
2013(4239)
2012(3962)
2011(3790)
2010(3924)
2009(3664)
2008(3648)
2007(3580)
2006(3152)
2005(2927)
作者
(10843)
(9034)
(8593)
(8435)
(5615)
(4503)
(4152)
(3659)
(3494)
(3372)
(3169)
(3083)
(2939)
(2901)
(2862)
(2741)
(2694)
(2653)
(2620)
(2576)
(2517)
(2235)
(2209)
(2181)
(2138)
(2059)
(2044)
(2031)
(1947)
(1918)
学科
(13024)
经济(13014)
管理(8803)
(7541)
(7241)
企业(7241)
方法(5971)
理论(5140)
数学(4753)
数学方法(4564)
教学(4424)
教育(4175)
(3859)
中国(3218)
(2945)
(2909)
业经(2889)
地方(2642)
(2556)
学法(2447)
教学法(2447)
(2386)
环境(2136)
(2033)
技术(1943)
学理(1940)
学理论(1940)
(1785)
(1776)
财务(1773)
机构
大学(57149)
学院(56550)
研究(18346)
管理(17453)
(16599)
经济(16023)
理学(14289)
理学院(14052)
(13828)
师范(13783)
管理学(13643)
管理学院(13534)
(12836)
科学(12566)
教育(11540)
中国(11350)
师范大学(11065)
(9915)
(9672)
研究所(8997)
(8939)
北京(8465)
技术(8192)
(8031)
中心(7710)
职业(7518)
财经(6942)
(6908)
业大(6834)
(6234)
基金
项目(32328)
研究(27309)
科学(24536)
基金(19352)
(16149)
教育(15967)
国家(15943)
(14624)
社会(14310)
社会科(13474)
社会科学(13465)
科学基金(13039)
编号(12754)
(12630)
成果(12056)
课题(10856)
基金项目(9746)
(9050)
资助(8332)
重点(8058)
规划(7812)
项目编号(7433)
(7422)
自然(7395)
自然科(7197)
自然科学(7194)
(7151)
自然科学基金(7018)
(6896)
(6428)
期刊
(21406)
经济(21406)
教育(20971)
研究(20285)
中国(14294)
学报(8755)
(8325)
技术(7830)
科学(7392)
大学(6684)
管理(5925)
学学(5741)
(5627)
职业(5402)
财经(4628)
(4018)
农业(3899)
图书(3873)
(3593)
论坛(3593)
技术教育(3550)
职业技术(3550)
职业技术教育(3550)
技术经济(3171)
统计(3077)
(2986)
问题(2889)
书馆(2836)
图书馆(2836)
(2791)
共检索到88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赵颖  
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决定着课程的品质与运行机制。传统的"认同性"课程范式,只赋予了教师传承课程知识的义务。教师没有任何研制、建构课程的权力。这是传统课程的根本弊端之一,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与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虚无状况、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品质的分析,提出了赋予教师课程自律角色与自主权力的改革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道宇  
评价品格是教师评价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求真、求善、求美三重向度的内涵:求真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好”以有效达成评价目的的科学化品格,主要包括直面成效的求实精神、评价自主的批判精神、包容他见的融通精神、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求善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对”以规范地展开评价活动的伦理化品格,主要包括以评促长的仁爱心、公平待生的公正心、守职担责的责任心和合作协调的共进心;求美层面指向的是将教学评价之事做好做对的意义化品格,主要包括愿景驱动的评价信念、生命内化的评价使命与个性彰显的评价风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理想的大学教师评价应强调该职业具有的三个特性,然而,现实的大学教师评价中存在着诸多错位。大学教师评价必须明确两个理论基点,即:"学术>科研","发展>发表"。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师个人发展、学科学术发展、大学组织发展的"三合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谢安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小红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在回答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的确立,对于变革课程观念、转换教师课程角色及课程运作价值取向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福伟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训目标体系的重要途径。必须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标准,开设既符合我国教育现实,又面向未来的相关课程;并且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起到它切切实实的效果。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红京  
根据教师评价标准设立有所区分的清晰期望 ,有经验的老教师、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和处于教学困境中的教师都能藉以进行自我提升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有意识地对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管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国声  王丹  
形成性评价是高职高专实践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基于形成性评价理念,设计课程内容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课程实施过程中突出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课程评价中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做法,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形成性评价理念的带动下,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由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贾群生  
20世纪,课程论和教学论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实践品性不足的倾向。这种倾向既是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也为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近年来,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增强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教师行为研究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成为课程与教学论整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丽群  
新课程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灌输到引导、从孤立到合作、从控制到对话的转变;伴随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从教师到教师学生发生转变;而保持期待本身的同质性、调整教师的改革心态、外界提供相应的条件是角色期待得以实现的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良  刘茜  
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机械执行者所引发的实践困顿以及当代知识研究的理论新进展共同呼吁着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统整者。教师所需统整的知识样态至少涉及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以及官方知识与地方知识。教师统整的策略体现为联合、综合以及融合三种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志林  
个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但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积月累和自觉创生的结果。有效的课程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独特而丰富的个人知识,课程意识则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并内在地影响着教师个人知识的创生。为此,要在课程意识的观照下,通过强化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与研究,倡导自主、对话与合作的教学文化,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等策略,以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的持续创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承印  董腊玲  杨帆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职前教师教育的理科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镶嵌在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以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困该课程:学习者众、指导者寡、教学要求高、课时量少的窘境,从而促进职前化学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