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6)
2023(2397)
2022(2055)
2021(2056)
2020(1744)
2019(4075)
2018(4008)
2017(7584)
2016(4302)
2015(4907)
2014(5031)
2013(4782)
2012(4512)
2011(4306)
2010(4592)
2009(4114)
2008(4084)
2007(3986)
2006(3619)
2005(3390)
作者
(12850)
(10644)
(10563)
(10135)
(6704)
(5151)
(4913)
(4080)
(4014)
(3860)
(3662)
(3604)
(3529)
(3499)
(3336)
(3270)
(3204)
(3184)
(3172)
(3038)
(3010)
(2646)
(2626)
(2555)
(2447)
(2419)
(2387)
(2378)
(2163)
(2114)
学科
(17393)
经济(17384)
管理(12828)
(11636)
(11220)
企业(11220)
教学(8217)
理论(7383)
方法(7182)
(5995)
数学(5344)
数学方法(5196)
学法(5080)
教学法(5080)
结构(5015)
中国(4880)
(4780)
(4509)
教育(4416)
业经(4158)
产业(4003)
(3854)
技术(3852)
(3572)
学理(3341)
学理论(3341)
体制(3258)
(3241)
地方(3102)
(3001)
机构
大学(70511)
学院(69285)
(25050)
经济(24460)
管理(22905)
研究(21121)
理学(19289)
理学院(19019)
管理学(18563)
管理学院(18420)
(14693)
中国(14619)
科学(13293)
(12854)
(12793)
师范(12693)
(11382)
(10853)
财经(10274)
师范大学(10074)
研究所(9774)
北京(9290)
(9239)
(9177)
中心(9120)
教育(8707)
经济学(8191)
技术(8188)
业大(7699)
(7521)
基金
项目(39828)
研究(31960)
科学(30802)
基金(27077)
(22938)
国家(22730)
科学基金(19521)
社会(18707)
社会科(17792)
社会科学(17787)
教育(17171)
(16213)
基金项目(14322)
编号(14089)
成果(13270)
(13219)
自然(11576)
自然科(11319)
自然科学(11316)
自然科学基金(11148)
资助(10930)
课题(10259)
重点(9286)
(9067)
项目编号(9038)
(8717)
大学(8489)
(8226)
教育部(8188)
(8036)
期刊
(29854)
经济(29854)
研究(24237)
教育(18502)
中国(15315)
(11144)
学报(11098)
管理(9935)
科学(9580)
大学(8720)
技术(8398)
学学(7699)
财经(7027)
(6314)
(6191)
图书(5763)
职业(4998)
(4712)
金融(4712)
经济研究(4505)
问题(4366)
(4085)
论坛(4085)
书馆(4057)
图书馆(4057)
农业(4041)
业经(3918)
情报(3722)
技术经济(3615)
理论(3406)
共检索到107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鸿  朱德全  
理论性教学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知识是教学知识领域中的核心概念。研究者常在意识或潜意识层面将二者对立、分割甚至孤立,表现出"显-隐"式、"公-个"式、"研-教"式与"真-善"式等四种分离形态。这四种分离形态实际上是由理论性教学知识与实践性教学知识认识上的机械性、虚假性、人为性和遮蔽性造成的。回归教学知识的本真状态,应以其基本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向度,建构教学知识统一体结构模型,为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知识论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鸿  
自教师职业诞生以来,人们对教学知识的认识经历了由单一性教学知识观向多元性教学知识观、由静态结构教学知识观向动态生成教学知识观的转变。在多元动态生成教学知识观的视野下,教学知识又表现出内容的整体性、意义的建构性、生成的转化性与表现形态的实践性等特征。我们需要建构基于"生成性教学知识观"的教师培养模式和基于"整合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来"创生"与"催生"教师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知识,需要建构基于"师生共同体"的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和基于"课堂"的教师教育实践方式,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促进教学知识的发展,实现教学知识的统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  
教学应以“人”为中心,知识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知识的性质隐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理解教学必须追溯到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蓉英  
详细探讨知识网络的结构组成,重点对知识节点及其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首先对构成知识节点的知识元、知识单元、知识因子、知识点等概念进行区别;其次提出知识关联包括同一性关联、隶属性关联和相关性关联三种关联类型:最后对与知识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的知识链、知识链接等概念进行论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学科教学知识(PCK)被舒尔曼列为教师七大教学知识基础之一,此后,PCK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不断趋于丰富和完整。同时,PCK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在科学教育中,组成科学教师的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教学法知识、科学素养评价知识等,所以需要科学教师对科学学科内容、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进行研究,并通过由新手教师、专家教师等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对话和互动,才能促成PCK的形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牛楠森  
从存在状态来看知识有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两种,可教学中个人知识从来都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但是,公共知识教学的困境,如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创造力的缺失以及知识体系的碎片化迫切需要解决。而有着时代基础和人性假设前提的个人知识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在不抛弃公共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对教学作必要的变动是个人知识教学的实现路径,包括明确以个人知识为教学首要目标,引入新的教学过程观,实行多元的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尚建  
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不容忽视的缄默知识,它来源于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具有片断性、离散性、情境性等特征。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存在两种功能,一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正向功能,二是阻碍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负向功能。研究缄默知识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更新教学中的传统知识观念,使教学中缄默知识显性化,在实践中形成和应用缄默知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胜  
本文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及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会计专业学生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及难以解决具体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等课程,提出强化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细化例解方式两方面的改善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彩霞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教师研究的新焦点。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Shulman,1986),其内涵与结构不断演变。教师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给学生的知识。它具有与内容相关;基于经验反思;有实践性;个体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结构上,研究者基于Shulman(1986)的两个主要成分予以扩展;它是一个综合体;与其他教师知识类型紧密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特定教师群体的特定主题PCK是日后研究的生长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李泽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历经了引进国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开展本土化教学实验与理论探索、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理论生成与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与课程教学理论发展等四个阶段,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通过对研究内容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呈现出密切关注教学改革与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等三个热点。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价值取向趋于合理,方法多元并存、问题不断深入、体系建构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团队研究成果不足、跨学科研究成果较少、原创性研究缺乏、科学化程度亟待加强等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构建的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点,学生的学习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亮点,教学实验成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生长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恩  靳玉乐  
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知识管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使教师隐性的教学策略知识显性化,有助于变革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创建学习型教学文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知识管理包括教学策略知识的搜集、保存与传递等程式。教师教学策略的知识管理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诸如发展型的教师培养、自觉性的理论学习、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创建共享型的学校文化等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应国良  袁维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折延东  
全新的教学观发端于对知识观的反思和创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全面付诸实践离不开教师知识观的革故鼎新。基于该教育逻辑,本文认为知识观的革命是"新课改"持续深化的重要着力点。打破本位论的知识观、唯真的知识确证观,自觉抵制自然科学知识观、单向度学习观的侵蚀,重建教学的价值观、生态观、生成观和传媒观是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