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64)
2022(1040)
2021(1033)
2020(838)
2019(1876)
2018(1806)
2017(3043)
2016(1954)
2015(2603)
2014(2713)
2013(2381)
2012(2232)
2011(2153)
2010(2408)
2009(2195)
2008(2267)
2007(2339)
2006(2141)
2005(2003)
2004(1916)
作者
(6082)
(4986)
(4831)
(4755)
(3172)
(2450)
(2329)
(1907)
(1875)
(1870)
(1726)
(1705)
(1660)
(1611)
(1601)
(1535)
(1506)
(1462)
(1449)
(1411)
(1378)
(1266)
(1263)
(1231)
(1197)
(1160)
(1139)
(1134)
(1040)
(1029)
学科
教学(7918)
(5743)
经济(5736)
理论(5690)
学法(4946)
教学法(4946)
管理(4792)
(4021)
(3981)
企业(3981)
教育(3847)
学理(3219)
学理论(3219)
(2564)
中国(2132)
组织(1935)
(1791)
(1731)
方法(1717)
(1654)
计算(1630)
业经(1611)
算机(1606)
计算机(1606)
机化(1592)
计算机化(1592)
(1440)
思想(1369)
政治(1323)
(1256)
机构
大学(34537)
学院(34484)
研究(9410)
(9062)
经济(8734)
(8305)
师范(8220)
管理(7775)
(7335)
教育(6669)
师范大学(6406)
(6377)
中国(6319)
科学(6184)
(6170)
理学(5955)
理学院(5825)
职业(5584)
管理学(5531)
管理学院(5455)
(5430)
技术(5280)
(5105)
北京(4918)
财经(4776)
(4549)
研究所(4445)
(4154)
中心(4074)
职业技术(3913)
基金
项目(15193)
研究(14423)
科学(10466)
教育(9372)
基金(8013)
成果(7408)
编号(7204)
(7060)
社会(6597)
(6262)
课题(6211)
国家(6153)
社会科(6115)
社会科学(6112)
(5744)
(5535)
科学基金(4861)
教学(4827)
(4232)
项目编号(4192)
大学(4061)
规划(4058)
基金项目(3886)
(3879)
(3873)
阶段(3866)
研究成果(3845)
重点(3788)
(3767)
(3591)
期刊
教育(16425)
研究(14310)
(13896)
经济(13896)
中国(10330)
(6418)
学报(5696)
技术(5540)
大学(4681)
职业(4518)
管理(4286)
财经(4096)
科学(4078)
学学(3893)
(3602)
图书(2979)
技术教育(2772)
职业技术(2772)
职业技术教育(2772)
(2724)
(2610)
论坛(2610)
书馆(2449)
图书馆(2449)
成人(2254)
成人教育(2254)
(2213)
金融(2213)
高等(2169)
问题(2037)
共检索到58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桂荣  
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生命关怀的精神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并以此推动学校管理进行“人本”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萍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保华  杨晨  
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基于对传统人文教育的批判性分析,诺丁斯主张课程与教学必须以关怀为核心重新组织,这为我们重新理解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关系型关怀;教学方式的实质是为学生的学习建构新的意义而非知识的传递;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超越学科知识;教学评价不是通过考试、分数控制学生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性力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尚学摈  
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与中国生命美学相继出现。作为寻根思潮的早期力作,《黑骏马》走入偏远草原,以凄美的爱情悲剧揭示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疏离,展现“失根”之痛。以“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美学为视角,《黑骏马》的寻根叙事展露着“生命”的终极关怀。这种解读从一个新的角度确证了《黑骏马》的精神内容,为寻根文学的意蕴阐发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在生命美学视域中,《黑骏马》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剖析,将草原传统思想、女性价值认同、文化的时代冲突等现实问题置于终极的“生命”关怀之中,以文学的力量加强了民族情感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美娟  
英语阅读课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困扰师生的难题。文章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应试影响,确立正确的阅读动机,养成适合个人的方法,切实提高个人英语综合水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体验教学是基于生命、以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体验教学实现对个体成长的生命关怀是以一定的生命意识或精神为基础和保障的,自由、交往、宽容和情感乃体验教学的生命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春花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志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鼓舞与振奋,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多种多样且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造成了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因性疾病与日俱增,大学生中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意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断裂引发大学德育与生命的摩擦。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大学德育依据道德践履与意义世界建构的关系,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通过整合德育课程、道德体悟教育吁请意义和道德与生命相遇,和谐德育促进了生命的充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凯  蒋阳飞  
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生命关怀"的德育观,为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教育观从人本出发,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以"帮助每一个人最完整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为教育目的,"生命关怀"的德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明伟  
作为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关怀更多的关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以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是教育关怀的应有之义。而教育关怀是一种政府责任,只有政府才能相对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在教育制度层面保障教育关怀。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大多数与规则和制度的不公有关。无论是保障起点与过程的平等还是保障每个人具有平等学业成功机会,都有赖于建立和完善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原则。可选择性、以人为本、机会均等和差别对待是教育关怀在制度安排方面的有效原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菁  
"德育人文关怀"这一课题在被提出的三十多年中,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后,德育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落实到能够让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来,既是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