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3)
2023(2317)
2022(1861)
2021(1902)
2020(1300)
2019(2982)
2018(3022)
2017(4807)
2016(3055)
2015(3780)
2014(3763)
2013(3340)
2012(3111)
2011(2869)
2010(3222)
2009(2786)
2008(2877)
2007(2806)
2006(2525)
2005(2401)
作者
(8389)
(6950)
(6766)
(6652)
(4422)
(3385)
(3266)
(2701)
(2671)
(2640)
(2392)
(2386)
(2296)
(2276)
(2251)
(2162)
(2155)
(2144)
(2069)
(1958)
(1925)
(1763)
(1723)
(1715)
(1704)
(1646)
(1629)
(1579)
(1446)
(1446)
学科
教学(9333)
(7457)
经济(7441)
理论(6881)
管理(6470)
学法(5973)
教学法(5973)
教育(5210)
(4748)
(4322)
企业(4322)
学理(4142)
学理论(4142)
中国(3427)
(3015)
(2443)
(2412)
业经(2384)
组织(2369)
(2113)
(2107)
计算(1877)
(1862)
(1844)
金融(1843)
算机(1840)
计算机(1840)
思想(1821)
机化(1819)
计算机化(1819)
机构
学院(44038)
大学(43883)
研究(13210)
(11292)
经济(10802)
(10318)
师范(10202)
管理(10056)
中国(9706)
(9644)
(8815)
教育(8739)
职业(8275)
科学(8238)
师范大学(8021)
技术(7779)
(7655)
理学(7518)
(7478)
理学院(7357)
管理学(7012)
管理学院(6917)
(6703)
北京(6516)
中心(6182)
职业技术(5873)
研究所(5816)
技术学院(5744)
财经(5625)
(5216)
基金
项目(21364)
研究(20759)
科学(14903)
教育(13152)
基金(11194)
编号(10513)
成果(10437)
(9883)
社会(9668)
课题(8998)
社会科(8934)
社会科学(8931)
(8912)
国家(8748)
(8397)
(7871)
科学基金(6856)
项目编号(6056)
教学(6006)
(5905)
规划(5815)
(5586)
研究成果(5582)
大学(5426)
重点(5407)
(5343)
(5336)
阶段(5320)
基金项目(5273)
(5251)
期刊
教育(21796)
研究(18095)
(17633)
经济(17633)
中国(15349)
技术(7888)
(7591)
学报(6953)
职业(6830)
大学(5867)
管理(5699)
科学(5024)
图书(4769)
学学(4765)
技术教育(4549)
职业技术(4549)
职业技术教育(4549)
(4427)
财经(4400)
(3877)
书馆(3811)
图书馆(3811)
(3690)
金融(3690)
(3572)
论坛(3572)
农业(2924)
高等(2855)
(2635)
成人(2627)
共检索到78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志军  
深刻地分析教学实践问题,就必须全面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教学实践有多重层面:教学生活实践层,教学制度实践层,教学交往实践层,教学观念活动实践层。这些多重层面又结成多重复杂的教学实践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国平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两大基本形式,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教学建立在系统的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应当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开展;理论教学应当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二次理解,并解决理论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果,丰富和完善理论教学的内容。应当制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理论教学重在系统性,实践教学方案重在切实可行,两者密切配合,相互渗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伍远岳  
学习具有实践属性,实践属性是学习的基本属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品质,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诉求。实践性教学充分彰显了学习的实践属性,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的教学,是体验性教学、过程性教学与反思性教学。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交往学习是实践性教学中学生的基本学习样式,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性就体现在学生的体验、探究、操作与交往活动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英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毅  
科学的高职实践教学定位管理对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如何针对高职实践教学特点,对其进行定位管理,职教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应从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环节定位、教学基地管理定位、教材定位、师资队伍定位和教学日常管理定位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和研究,方能达到预期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太生  
外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涉外专业的核心教学能力,包括外语技能实战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实训设施管理能力、校企合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等内容。文章以广西15所高校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目前外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从深入企业实践、涉外服务、海外培训以及强化教学艺术素养等途径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庆文  缪启军  
文章从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入手,指出了其教育目标包含德育任务、教学内容蕴含德育资源,提出了高职实践教学作为高职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的具体策略,是结合高职实践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特点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英彦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形成和发展的规定性,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新的知识观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观构成了实践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介凡  
实践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对设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质量和合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根据其内涵和标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走内涵建设的道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促进和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燕燕  
"基于学校"和"基于大学"的传统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理论之应用"取向,包含着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两种立场:一是实践的典型化;二是理论的实践化。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二元对立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改革项目推行"实践中之理论"取向,改变了实践教学的要素构成和实施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时伟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它以问题探讨、深度体验和批判反思为基本特征。实践教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目标多元性决定了其教学形态的多样性,存在着由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构成的逻辑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教学实践模式经历了从行为主义经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这一演进过程。社会建构主义教学实践模式所要求的新型教师专家的成长,需要高层次的判断——提供问题框架,在做出教学行为的同时,同问题解决情境展开对话与反思。因此,锻造教师实践思维的课题应当列入教学研究的日程。教师唯有通过实践思维的锻造,才能正确地理解教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知识的源泉以及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真正从技术熟练者走向反思性实践家。教师实践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每一个教师在其所在的学校文化之中与同僚教师一道分享、一道形成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端  毛红芳  
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定势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教学论缺乏实践关怀的批评,教学论的实践"指导力"日受质问,学科建设困境渐显,教学论需要在自觉反思中完善其学科体系。教学论是从反思和批判的角度对现实教学进行本质探寻和规律揭示,并以科学的逻辑体系、共性的原理和"善"的诉求来表征历史发展的教学应然图景。其对教学实践指导的方式为非线性指导、理想性引导与批判性反思,对教学实践指导的意义所呈现的普遍性原理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主要源于教学论知识本身的限度,普遍性规律不可超脱的情境性和历史性以及教学论自身发展逻辑的超实践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伟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发展各有不同的历史进路,教学论有着不同于课程论的实践担当,以课程论为主导话语体系还是以教学论为主导话语体系,取决本国的历史语境和实践传统。试图用课程论来涵括教学论有碍于教学论的发展,无助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而当前课程理论概念的泛化更是对教学改革的迷乱和干扰,需要认真清点与反思。教学论要想完成自己的时代课题,必须走向独立,面向实践,寻求本土化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建生  
当代的能力培养反对能力获得,强调能力生成的培养机制,但传统教学能力获得论存在支撑"是什么"的概念体系混乱、"为什么"的理论解释落后、"如何得"的实践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力,而不仅是技能。教师教学能力既是一种心理知能,也是一种行为操作,更是一种文化情境。故此,应超越以行为主义和第一代认知科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范式,以具有4E特征、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特点的第二代认知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更符合教育情境和能力生成的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这一体系由一般教育表达能力、教学传导与转化能力、教学反馈能力共同构成一个三边关系组合的能力统合体,其能力获得的实践策略为具象案例、迭代递进、混合学习、表现性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