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0)
2023(3556)
2022(3091)
2021(3065)
2020(2521)
2019(5842)
2018(5796)
2017(10451)
2016(6398)
2015(7787)
2014(7761)
2013(7044)
2012(6614)
2011(5999)
2010(6071)
2009(5085)
2008(4898)
2007(4394)
2006(3868)
2005(3385)
作者
(15625)
(12840)
(12834)
(12214)
(8256)
(6374)
(5972)
(5119)
(4885)
(4775)
(4566)
(4283)
(4154)
(4082)
(4005)
(3920)
(3907)
(3896)
(3805)
(3667)
(3417)
(3153)
(3139)
(3084)
(3052)
(2926)
(2908)
(2842)
(2771)
(2645)
学科
(17323)
经济(17305)
管理(13324)
(11501)
教学(10007)
(9194)
企业(9194)
理论(8484)
中国(8373)
教育(6772)
(6493)
学法(6444)
教学法(6444)
地方(6193)
方法(5156)
学理(4643)
学理论(4643)
(4591)
业经(4514)
农业(4372)
(4361)
数学(3743)
数学方法(3592)
(3559)
技术(3537)
(3450)
组织(2980)
(2790)
(2716)
贸易(2713)
机构
学院(83135)
大学(80098)
研究(25276)
管理(23787)
(22865)
经济(21960)
理学(19709)
理学院(19317)
管理学(18760)
(18646)
管理学院(18568)
师范(18535)
(17837)
中国(17036)
科学(16282)
职业(16013)
教育(15548)
(14900)
师范大学(14597)
技术(14530)
(12684)
(12653)
(11967)
中心(11945)
研究所(11342)
北京(11331)
职业技术(11038)
(9909)
业大(9871)
财经(9768)
基金
项目(49149)
研究(43751)
科学(37846)
基金(30251)
教育(25371)
(24654)
国家(24287)
社会(22969)
(22135)
编号(21815)
社会科(21348)
社会科学(21341)
科学基金(20481)
(18777)
成果(18522)
课题(17257)
基金项目(16628)
(15608)
规划(12634)
项目编号(12077)
自然(11997)
重点(11665)
自然科(11619)
自然科学(11618)
(11425)
资助(11391)
自然科学基金(11377)
(11302)
(11087)
(10848)
期刊
教育(31486)
(30524)
经济(30524)
研究(27120)
中国(23472)
技术(14715)
职业(13735)
(11952)
学报(10670)
技术教育(9911)
职业技术(9911)
职业技术教育(9911)
科学(9529)
(8879)
管理(8706)
大学(8517)
学学(7143)
(6954)
论坛(6954)
图书(6501)
农业(6033)
财经(5792)
(5412)
(5112)
(4954)
金融(4954)
书馆(4909)
图书馆(4909)
业经(4850)
问题(4628)
共检索到132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金生  李博  
教学反思本质上是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求真与求善的统一。教学反思应该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解决“愿不愿”反思的问题。情感成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具有动力性、预防性、自我完善等功能。情感卷入程度是划分教学反思水平的重要依据。笔者还结合对教师职业内疚的调查提供了一些实证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万海  
伴随"后课改时代"的到来,教师参与教学变革的视点发生了变换,即从关注行为走向关注体验,其中教师的职业内疚感作为一种广泛而又重要的情绪体验更值得重视。本文探讨了教师职业内疚感的内涵与价值判定,进而分析了引发不同内疚感的根源,并对如何引导教师积极调适内疚提供了几方面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教学内容 (即教材内容 )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对教学内容作情感性处理的策略分两类 :第一类是巧妙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 ,包括心理匹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 ;第二类是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包括展示情感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诱发情感策略、赋予情感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 ,也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 ,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其主要特征。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一是坚持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 ;二是提高教学目的的合规律性水平 ,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 ;三是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 ,发展教学工具合理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晓痴  
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 ,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但时下对其本质特征的理解尚存偏颇 ,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美育的有效实施。本文运用美学、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从多种角度阐述了美育的情感性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象。以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的、在理论演绎和实践归纳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教学模式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它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其他认知性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扭转重知轻情教学失衡状况的一个有力举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雯虹  
高等农业教育要突出农业特色。那么,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要从大学生的专业和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于高等农业院校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除了以知识对流作为完成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之外,还要使课堂内容与农业相关,配合使用情感对流,使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融合。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大学生对英语知识所产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交织,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驱动力。随着人文心理学在中国大学教育中受到重视,情感因素被越来越多地渗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激励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他们真正掌握英语、运用自如。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使课堂教学情感性评价成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罗红卫  王佑镁  祝智庭  
本文以开放英语多媒体学习系统为研究环境,通过调查分析样本,并采用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设计中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情感在场在网络英语教学设计中缺乏重视"是当前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情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于追求缩短时空距离,使学习者对现实生活缺乏了解而导致的情感交互的不到位和过分强调技术环境设计也成为产生情感缺失问题的原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志华  戴晓莹  牛青田  
本研究通过对6所高职院校616名大三学生调查,分析情感因素以及课程学习投入度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联系。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职业兴趣、享乐和课程参与度有显著性关系(p<0.01)。具有高层次的情感因素的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超过了那些职业情感中等和低等层次的学生。结果建议,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情感、情绪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提升实践课程学习效果。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吴华军   段立强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处将“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原则之一;同样,作为指导高考命题的另一纲领性文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也有将“情境”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的规定。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关于“立足中学历史教科书,设计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简单情境和复杂情境引导中学教学”的相关教学建议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笔者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轮复习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杜永新  牛健  李莹  
本文基于电大辍学归因研究中的学习负荷问题展开讨论。调查显示,学习负荷过高造成了许多电大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无功而返,而学习的高负荷是由课程难度与学生学术水平之间的落差所造成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电大课程教学过程的审视,探究其学术支持服务手段的有效性。本研究以2011年3-6月上海电大A分校2010春英语专业本科层次"变化中的英语"课程教学为个案,通过面授课堂观察、课程形成性考核记录、网上教学记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聚焦课程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电大的课程教学支持服务手段仍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作为重要学习辅助手段的网上学习,其形式意义占据和弥漫于抽样所在班级师生的观念中,导致学习支持的可获得性受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意忠  
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事业感、师爱感、责任感与成就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基本内容。它要求教师具有情感的积极性、丰富性、稳定性、深刻性与感染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发展,构建和谐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职业情感通过感觉、认知、体验、反应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而生成,通过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与体态表情予以体现。教师职业情感的培育既需要教师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趣,加强自我修养,也需要学校与社会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给予教师情感关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教学论存在两种状况,一种侧重“文本”研究,另一种是“回归教学生活”的事实研究。教学现象及其规律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存在于文献中。教学论研究者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应该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归纳体系和演绎体系都要重视教学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高等师范院校里的学科教学论 ,作为辐射各院系的师范性特色学科 ,在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本专业硕士和博士生培养中获得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陷入了发展困境。本文对学科教学论的历史沿革、发展困境及学术队伍进行了考察与反思 ,认为它是一个亟待改造与重构的结构松散的学科群。主张学科教学论必须定位于教育学科 ,在积极的改造中 ,必须关注课程 ,走出经验论误区 ;关注以人为本 ,走出技术化误区 ;关注学科综合 ,走出学科单一化误区。将之重构为既具有高层次学术品位、又富于实践性生机活力的学科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