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8)
2023(8377)
2022(6910)
2021(6434)
2020(5263)
2019(11732)
2018(11121)
2017(22257)
2016(11776)
2015(12752)
2014(12655)
2013(12305)
2012(11495)
2011(10320)
2010(10802)
2009(10266)
2008(9441)
2007(8559)
2006(7798)
2005(7227)
作者
(32389)
(26958)
(26499)
(25722)
(17319)
(12941)
(12331)
(10343)
(10177)
(9907)
(9141)
(8881)
(8704)
(8640)
(8597)
(8355)
(7938)
(7882)
(7857)
(7653)
(6765)
(6564)
(6479)
(6179)
(6089)
(6080)
(6044)
(5898)
(5473)
(5395)
学科
(41869)
经济(41824)
(35804)
管理(34916)
(29247)
企业(29247)
(26701)
金融(26701)
(24305)
银行(24297)
(23621)
中国(19666)
(16279)
方法(16027)
数学(14262)
(14184)
数学方法(14044)
(13303)
中国金融(11294)
(10937)
财务(10910)
财务管理(10894)
地方(10750)
业经(10540)
企业财务(10472)
(9387)
贸易(9377)
(9339)
(9220)
农业(9057)
机构
学院(160514)
大学(157788)
(68854)
经济(67228)
管理(59156)
研究(55275)
中国(50110)
理学(49938)
理学院(49422)
管理学(48663)
管理学院(48348)
(36586)
(32085)
科学(31029)
财经(28129)
中心(28089)
(27649)
(25776)
(25534)
(24805)
研究所(24651)
(22244)
经济学(21977)
(21629)
银行(21484)
金融(21243)
财经大学(20994)
业大(20940)
(20758)
北京(20392)
基金
项目(102349)
科学(80840)
研究(76829)
基金(74554)
(64340)
国家(63742)
科学基金(54725)
社会(49228)
社会科(46890)
社会科学(46880)
(39897)
基金项目(38006)
教育(34618)
自然(34305)
自然科(33548)
自然科学(33540)
(33407)
自然科学基金(32990)
资助(31504)
编号(30872)
成果(26350)
重点(23094)
(22841)
(22650)
(22490)
课题(22009)
(21818)
国家社会(20412)
创新(20404)
(19831)
期刊
(76054)
经济(76054)
研究(51812)
(36797)
金融(36797)
中国(33197)
(28147)
(24467)
学报(22918)
管理(22179)
科学(20953)
大学(17769)
学学(16965)
教育(16169)
农业(15550)
财经(14399)
经济研究(12809)
(12267)
业经(12189)
技术(12039)
问题(9387)
(9022)
理论(8687)
国际(8680)
实践(7841)
(7841)
(7466)
现代(7288)
技术经济(6835)
世界(6791)
共检索到254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王吉献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产生并运营已达21年之久,但从其运营的法律保障及监督依据来看,到目前为止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法律仍然缺位,亟须适应各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发展。在立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问题是,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做出适合其自身特性的科学界定,这关系到出台的法律的方向性及其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范约束的适应性问题。而要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须以认清其本质特征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所有相关因素之后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从法律地位上来讲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公法法人。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钦先  王吉献  
在指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已运作20余年却仍无专门法律可依的局面、认清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律地位是立法前提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并逐一梳理了公私法人之争、《民法通则》法人之争,最终作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特殊公法法人的论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鹏  白钦先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注重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本金问题。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有关资本金问题的论述,旨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进行理论补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威  樊增强  
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安排,由于市场发育滞后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政策性银行发挥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立足政策性业务领域,把握实践中的动态性。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探讨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取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剑  
基本情况法国信托储蓄银行法国信托储蓄银行是一家由法国政府全资所有、拥有永久法定地位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创建于1816年。该行在国家支持下,以法定存款、管制储蓄、养老金等法定储蓄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以法定储蓄、特殊法律地位派生出的国家债信开展市场化融资作为补充资金来源。近二百年来,法国信托储蓄银行一直在服务公众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法国最主要的中长期投资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刚  
“吃、穿、住、行”是民生问题,当人们的“吃、穿”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住”的问题就被提升到首要位置,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解决住房问题。文章在阐述了几个典型国家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后,着重比较了各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以探讨在中国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及相关举措。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严学旺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究其原因,这与日本完善而成熟的金融体制有着密切关系。而日本金融体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日本金融制度中不仅具有灵活的商业性业务,而且有其独特而有效的宏观控制机制和恰到好处的政策性业务。因此研究日本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是非常必要的。一、政策性业务的概念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是相对商业性业务而言的。在日本,金融机构的商业性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开展的各种业务,其最大特点是以经营者对自身初始利益的选择作为决策的目标,在日本各类金融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在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公共性、准政府机构的定性定位背景下,对其执行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立金融机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而且对于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具有重大意义。以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例,系统探讨了政策性金融机构预算管理的方法及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在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公共性、准政府机构的定性定位背景下,对其执行预算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立金融机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而且对于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具有重大意义。以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例,系统探讨了政策性金融机构预算管理的方法及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剑眉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具有不同质的规定性的两大金融族类。在当代,政策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两者混淆等同,将带来国家对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市场监管的混为一谈。同时也将造成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严重的不协调与不平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英磊  
针对近年来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有关讨论,从理论、国际比较、现实国情、制度分析等视角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是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性支撑。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20年来对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应通过加快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总体方向是按照"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原则,建立起"政策定位明晰、专业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治理机制规范、风险控制有效"的现代政策性金融机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瑶华  
一国统一完整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是一般金融监管与政策性金融特殊监督的有机统一体。文章在理论上探讨政策性金融监督的特殊内涵基础上,比较分析各国政策性金融制度独特的监督机制和权力结构,进而从政策性金融监督主体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衡量和评价政策性金融机构绩效的两个标准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监督体制的具体对策与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承宝  臧日宏  
本文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转型问题进行了行为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现行绩效考评机制和财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选择商业化转型,政府选择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兼营商业性业务的行为不予规范,是惟一的纳什均衡。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博弈,会进一步强化前二者之间的博弈结果。然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化转型尚为时过早。因此,建议政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