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0)
- 2023(3291)
- 2022(2736)
- 2021(2581)
- 2020(2243)
- 2019(4962)
- 2018(4656)
- 2017(9334)
- 2016(5152)
- 2015(5415)
- 2014(5330)
- 2013(5068)
- 2012(4765)
- 2011(4199)
- 2010(4220)
- 2009(3789)
- 2008(3824)
- 2007(3476)
- 2006(2810)
- 2005(2554)
- 学科
- 济(17281)
- 经济(17255)
- 管理(16751)
- 业(13822)
- 企(11557)
- 企业(11557)
- 财(9011)
- 方法(8478)
- 数学(7493)
- 数学方法(7414)
- 家(6207)
- 国家(5989)
- 学(4670)
- 中国(4559)
- 务(4404)
- 财务(4398)
- 财务管理(4376)
- 制(4326)
- 财政(4308)
- 企业财务(4259)
- 农(3866)
- 政(3677)
- 技术(3666)
- 人事(3540)
- 人事管理(3540)
- 国家机关(3465)
- 机关(3465)
- 融(3440)
- 金融(3440)
- 银(3430)
- 机构
- 大学(69762)
- 学院(68264)
- 济(27628)
- 经济(27057)
- 管理(25447)
- 研究(24035)
- 理学(22307)
- 理学院(22033)
- 管理学(21694)
- 管理学院(21543)
- 中国(17304)
- 财(17108)
- 科学(15100)
- 京(14068)
- 财经(12747)
- 所(12390)
- 农(12335)
- 经(11791)
- 研究所(11296)
- 中心(10819)
- 业大(10338)
- 农业(9789)
- 财经大学(9783)
- 江(9662)
- 经济学(9276)
- 院(8683)
- 北京(8488)
- 经济学院(8413)
- 范(8061)
- 师范(7944)
- 基金
- 项目(48419)
- 科学(38410)
- 基金(36887)
- 研究(33234)
- 家(33104)
- 国家(32874)
- 科学基金(27858)
- 社会(22248)
- 社会科(21231)
- 社会科学(21223)
- 基金项目(19330)
- 自然(18334)
- 省(17986)
- 自然科(17966)
- 自然科学(17960)
- 自然科学基金(17665)
- 划(15635)
- 资助(15094)
- 教育(15038)
- 编号(11676)
- 部(11239)
- 重点(11063)
- 性(10794)
- 创(10151)
- 成果(10057)
- 国家社会(9928)
- 发(9675)
- 科研(9648)
- 教育部(9626)
- 创新(9589)
共检索到9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馨
本文否定了仅以计划性来概括“政府预算”的传统观点,指出“计划”仅是政府预算的关键形式,而经济性也非政府预算的实质,唯有“法治性”才是政府预算的基本内容和活的灵魂,是区别于任何其他财政范畴的根本性质。它由市场经济所决定,市场和资本通过政府预算的法律权威,直接控制了政府的经济命脉,使得政府活动必须符合其根本利益。我国现有的政府预算制度离法治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必须强化我国政府预算的法律性、计划性、归一性、公开性和政治程序性
关键词:
政府预算,法治性,市场经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崔惠玉
一、关于政府预算学科属性的纷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①的学科归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将政府预算归于财政学科之下研究是不当的,提出将政府预算纳入到政治学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如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公共预算研究借鉴了许多经济学理论,但并不等于说公共预算研究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是政治学和公共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岳红举 单飞跃
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衔接的前提是预算资金的公用性而非专用性;统筹衔接的目的是确立而非取消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款专用功能;统筹衔接的功效是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资金衔接机制,而非简单的统筹使用与维系课征。统筹衔接的法治化路径应立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功能定位,厘清预算资金与其他财政资金的边界,并以此审视和调整现行的统筹衔接措施,通过取消、整合、税收立法或者提升课征依据、建立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制度等措施,构建起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本文集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供给的动因、政府供给的特点、政府供给的失效及其原因、提高政府有效供给能力的政府改革路径。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政府供给 政府失效 政府改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平 陈丽华
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市场制度的缺陷,避免市场经济运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弊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府规制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要强化政府规制的正面效应和弱化政府规制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把握政府规制的适度性问题。
关键词:
政府规制 适度性 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焦建国
政府预算具有多重属性 ,最根本的是法律性。预算的生成是以财政为核心的国家制度现代化即法制化的过程 ,预算具备法律所有一切特质。日本对预算的认识是独特的 ,把预算界定为与法律并行的统一国政运行的两大规范 ,预算只在议决时与一般法律不同 ,但其效力与法律是一样的 ,甚至硬于法律。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亟需确立预算的法律地位 ,硬化法律效力 ,实质上是重建预算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蔡琛
政府预算作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过程,体现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长期以来这一委托代理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政府预算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影响结构,化解其代理风险需要相对独特的制度安排。可行的解决思路是,实施组织扁平化改革,缩短委托-代理传导链条;削减财政预算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引入具有竞争性的利益相关主体,改变委托-代理关系的双边垄断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许安拓
一 目前,在我国有一种观点,就是把市场看作是万能的,自由和公平的,要使政府完全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中退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成为“守夜人”打更用的手。从这种呼声来分析,是事出有因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甜
政府审计的重点应随着社会、经济、政府职能的发展而变化。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的重点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政府审计的重点应向绩效审计转变。绩效审计成为审计的重点有其必然性,对我国审计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做好绩效审计工作。
关键词:
政府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 绩效审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乐一
一、政府调节的必要性 (一)几个概念的说明 所谓政府调节就是指政府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一定的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使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符合政府预定的目标。政府调节不同于计划调节,它的范围比计划调节要广泛。政府调节包括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经济手段方面,包括运用计划的和非计划的手段进行调节。特殊时期,政府还有“最后手段”或非常规手段备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本身并不可怕,单纯的债务规模数据也并不必然代表政府面临债务危机。关键问题是政府举债主体责任是否明确、举债目的是否合法,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是否匹配,债务风险是否可控。地方政府应当在理清能做什么、有多大财力和资产、缺口有多大的前提下,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依法举债、依法管理。新预算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迈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是财政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如何落实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实现法治的跨越,是真正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法治之举"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培勇 马蔡琛
一、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在于法治化 今年的3月22日,是新中国第一部《预算法》实施10周年纪念日。恰好在这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对外发布了《预算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的消息。 为了让政府预算的意义真正凸现出来,这一次的预算法修订,显然要着眼于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和全体社会成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章新华
论政府调控质量章新华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众多难题,笔者认为,应以提高各级政府调控质量作为突破口,来推进政府作用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一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顾名思义,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