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
- 2023(988)
- 2022(915)
- 2021(862)
- 2020(822)
- 2019(1923)
- 2018(1713)
- 2017(3504)
- 2016(1966)
- 2015(2121)
- 2014(2132)
- 2013(2090)
- 2012(2051)
- 2011(1847)
- 2010(1910)
- 2009(1843)
- 2008(1770)
- 2007(1565)
- 2006(1369)
- 2005(1172)
- 学科
- 管理(7803)
- 济(7153)
- 经济(7139)
- 家(5496)
- 国家(5456)
- 财(4494)
- 业(3884)
- 财政(3660)
- 企(3423)
- 企业(3423)
- 国家机关(3175)
- 机关(3175)
- 政(3154)
- 方法(2631)
- 工作(2576)
- 人事(2506)
- 人事管理(2505)
- 中国(2456)
- 出(2429)
- 数学(2278)
- 数学方法(2244)
- 机关工作(2229)
- 与人(2166)
- 支出(2142)
- 制(2024)
- 财政支出(1837)
- 地方(1797)
- 学(1494)
- 农(1469)
- 券(1468)
- 机构
- 大学(26681)
- 学院(25407)
- 济(11566)
- 经济(11334)
- 管理(10292)
- 研究(9160)
- 理学(8779)
- 理学院(8694)
- 管理学(8593)
- 管理学院(8527)
- 财(8026)
- 中国(6932)
- 京(5518)
- 财经(5498)
- 经(5060)
- 科学(4663)
- 所(4463)
- 财经大学(4095)
- 中心(4094)
- 经济学(3981)
- 江(3974)
- 研究所(3824)
- 经济学院(3546)
- 北京(3490)
- 院(3279)
- 范(3129)
- 师范(3109)
- 农(3016)
- 州(2963)
- 省(2821)
共检索到42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齐严 顾声乐
本文认为,现代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教与社会保障等职能,这些职能随着人类生活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而形成、发展,具有其内在规律性,政府职能一般都要经历从政治职能到经济职能再到文教与社会保障职能的发展演变。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向文教卫生与社会保障职能转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文章提出,民主选票机制应成为政府公共产品决策和社会公平目标实现的基础。现阶段政府职能的重心由经济建设转向文教卫生与社会保障,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各阶层有序化的社会联系,产生效率贡献,减少无序化的效率损失;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减少社会动荡损失,实现政府职能的社会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近20年来,第二次人口转变是用于解释全球范围内家庭领域发生新变化的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分析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初婚年龄、同居率、离婚率以及生育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人口转变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轨迹,不同方面的家庭行为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结婚与同居这些更为个体化的家庭行为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变化,男性与女性不断推迟进入初婚的时间,同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养育子女方面,婚外生育与已婚不育仍然非常少见。离婚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文章提出,对我国家庭领域变化的理解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转变 出生队列 家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耒文
人口转变始于欧洲 ,人口转变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欧洲人口转变历史的研究。近年欧洲人口转变出现新的形式和特点 ,并发展出“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国内学者对我国人口转变问题的讨论中 ,却几乎还没有触及这一新情况和新理论。本文总结“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对比第二次人口转变和第一次人口转变的特征 ,分析其转变的内在动因 ,及其未来的走向 ,并提出对世界和中国未来家庭及人口发展的思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国光
通过今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斗争 ,我们比过去更深刻地认识到 ,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经过讨论 ,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 ,政府职能和财政的功能要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在这个转变中 ,可以探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孰轻孰重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 ,也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 ,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 ,提高人类发展水平 ,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进程 ,为政府职能、财政功能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市场经济主体不应再由政府承担 ,转应由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来...
关键词:
政府职能 财政功能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波
对法国政府第二次拯救里昂信贷银行计划的分析中国银行总行国际部西欧处汪波尽管法国政府在1994年为里昂信贷银行提供了高达233亿法郎的追加资本及担保,里昂信贷银行仍未能够摆脱困难局面,预计该行1994年亏损额将高达120亿法郎。为从根本上拯救里昂信贷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来武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能否对国有经济部门进行卓有成效的战略性改组,关系到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成败。在这场攻坚性的以国有部门为重点的改革中,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能否打赢这场“改革战”...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钱尧年 孟庆忠 窦永强
我国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其追赶时代新潮的服饰丰富了人民生活,以其创汇占全国总出口额四分之一的业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纺织原料、生产能力、出口创汇方面登上世界首席大国地位,实现了我国纺织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振兴。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两种经济体制间的碰撞、两种增长方式的矛盾日益激化,纺织工业在内、外部环境双重夹击下,进入了前所未遇的"怪圈"和困境。本文从分析目前纺织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入手,为如何适应时代脉搏,依靠科技兴纺,实施两个根本转变,营造我国纺织工业第二次振兴,再创纺织工业新业绩,迎接21世纪挑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婷 杨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申
所谓集约型(或曰内涵型)经济增长主要是指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外贸领域概莫能外,中国外贸若能实现质量效益型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将是外贸行业的第二次创业,第二次辉煌。 运用产品差异新策略 在讨论外贸增长的质量问题时,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其一,质量问题的提出并非否定外贸增长仍需扩大数量和提高速度,也不意味着以往的外贸经营都是粗放式的。中国外贸跻身于前10名世界贸易大国是我国的前瞻性目标,到本世纪末力争达到4000亿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宇
1997年以后,随着国内经济形 势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一个新的转折阶段。其突出表现是,吸收外资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其中1997年对外借款已陷入负增长,1998年进一步下降8.5%。1998年利用外资总额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由上年的644亿美元减少到589亿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仁元
特区农业银行的第二次创业与“两个转变”韩仁元特区农业银行在经历了几年超常规高速发展后,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随着国家实施国民待遇政策,特区农业银行的发展要从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二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蓉
终身未育者增多是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过程中突出的新变化,已有研究大多认为中国仍是“普育”社会,并将其视为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独特之处。文章以中国上海市为例,从代际差异、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特征3个维度,使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相关婚育调查数据,考察女性终身未育现象的变化趋势,并以此为切入口浅议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就已度过育龄期和处于育龄末期的女性而言,上海市女性终身未育水平仍低于欧洲国家和同处儒家文化圈的东亚社会;但相对年轻的“65后”“70后”女性与年长队列相比已表现出明显的终身未育水平上升趋势。越是年轻的女性队列,终身未婚对终身未育的贡献越大;非上海户籍女性的终身未育水平低于上海户籍女性,但年轻队列中前者明显向后者靠拢。女性终身未育率还表现出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升高的特征。当前仍处于育龄期的年轻队列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年长队列,且婚育观念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和个体性,婚育意愿低迷,推迟婚育的人群规模也在扩大,这些迹象预示着年轻队列的终身未育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女性终身未育现象及其扩散趋势,或许预示着当前中国社会的“普育”现象是“过渡性”的而非“独特性”特征。
关键词:
终身未育 第二次人口转变 人口普查 上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广西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市四省(区)五方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第二次联席会议于1987年3月23日至25日在南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西南四省(区)经济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及研究人员近三十人。这次会议主要是讨论和交流区域产业政策的研究问题,并考察北海、防城港区,探讨大西南如何开发利用这两个出海口及其进一步开放问题。现就会议讨论产业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