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2)
- 2023(12475)
- 2022(10587)
- 2021(9799)
- 2020(8298)
- 2019(18609)
- 2018(18438)
- 2017(35653)
- 2016(19631)
- 2015(21689)
- 2014(21701)
- 2013(21097)
- 2012(19612)
- 2011(17773)
- 2010(18462)
- 2009(17324)
- 2008(17358)
- 2007(16022)
- 2006(14269)
- 2005(12959)
- 学科
- 济(76567)
- 经济(76465)
- 管理(66004)
- 业(56955)
- 企(48772)
- 企业(48772)
- 方法(31713)
- 数学(27491)
- 数学方法(26979)
- 财(25346)
- 农(21853)
- 中国(21317)
- 制(20452)
- 业经(17846)
- 地方(16161)
- 学(15749)
- 环境(15517)
- 策(14966)
- 务(14057)
- 银(14049)
- 银行(14035)
- 财务(14000)
- 财务管理(13966)
- 划(13863)
- 农业(13805)
- 行(13454)
- 体(13409)
- 企业财务(13323)
- 融(13101)
- 金融(13099)
- 机构
- 学院(277294)
- 大学(275364)
- 济(113639)
- 经济(111040)
- 管理(106030)
- 研究(95665)
- 理学(90253)
- 理学院(89265)
- 管理学(87549)
- 管理学院(86999)
- 中国(73128)
- 财(59532)
- 京(58112)
- 科学(56392)
- 所(47876)
- 财经(45000)
- 江(44207)
- 中心(43850)
- 农(43643)
- 研究所(42742)
- 经(40746)
- 业大(38313)
- 北京(36759)
- 院(35341)
- 范(35276)
- 师范(34960)
- 州(34888)
- 经济学(34531)
- 农业(33501)
- 财经大学(33241)
- 基金
- 项目(180339)
- 科学(143024)
- 研究(133932)
- 基金(131079)
- 家(113830)
- 国家(112895)
- 科学基金(97138)
- 社会(85336)
- 社会科(80959)
- 社会科学(80939)
- 省(70756)
- 基金项目(67705)
- 教育(62207)
- 自然(62057)
- 自然科(60572)
- 自然科学(60560)
- 自然科学基金(59485)
- 划(59427)
- 资助(54444)
- 编号(53690)
- 成果(45441)
- 重点(41238)
- 部(40598)
- 课题(38960)
- 发(38556)
- 制(37880)
- 创(37612)
- 性(35653)
- 国家社会(35282)
- 创新(35199)
共检索到43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远 郑奋田
政府主导型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委托代理链最终到达“种树人”环节。由于链条本身存在重复性大规模剥蚀资金的缺陷,当资金到达最终环节时,往往因数量的大幅减少而陷入高成本低收益困境。即使那些能够到达最终环节的资金,也会因补偿机制的不适当而缺乏效率。如何克服这种由政府包办而形成的低效率补偿机制?基本途径是让资金运动绕开政府委托代理链,直接到达最终环节,实行治理成果与补偿机制直接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潘杨 陈刚 尹希果
双二元经济是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面临的根本约束条件。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双二元经济的形成逻辑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政府在建国初期所采取的赶超战略和改革开放后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是联系二者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博弈模型表明,在双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条件下,生态建设供给的博弈均衡应是由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进部门承担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生态建设成本。因此,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构建方向就应该是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建设者和生态建设收益者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这是保障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尔娟 潘鹏
文章在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市为例,对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问题及其成效进行剖析,指出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缺乏市场运作手段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机制、培育生态涵养区的"造血"功能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闫勇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公私合作模式是创新生态补偿融资运营的新模式,可缓解生态补偿中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财政压力,二者在领域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面高度耦合。理顺运作流程、选择各阶段的适宜模式、明确"政府主导、私企参与"的角色定位,是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与其他领域公私合作模式项目的区别所在,也是提高生态建设中公私合作模式落地率的关键。此外,做好风险防范、模式差异化、健全法律法规,可保障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洪华 景鹏 王荣成
生态补偿是通过调节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手段或制度安排。论文从微观维度对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将生态补偿利益群体分为实施群和受益群,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举报惩罚"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补偿),即实施群选择"保护"策略,受益群选择"补偿"策略,其中实施群决策主导系统稳定性;利益群体各决策选择的比重是稳定均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实施群和受益群选择"保护"和"补偿"策略的比重,可加快稳定均衡策略的有效形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都新英
我国对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架构,与审计实践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本文结合河南省政府审计工作的实际,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审计的需求,系统阐述了政府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政府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环境审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兴平
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环境正义,既有助于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清、补偿缺乏显著产权激励作用、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和相关补偿途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环境正义的落实。本文将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补偿标准评价体系,明确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来源,完善补偿渠道、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建议来实现西部地区的环境正义。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生态建设补偿 机制 完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臧乃康
WTO协定约束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入世对政府而言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应对入世挑战,中国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新的应对策略。本文就此作简略论述。
关键词:
WTO 政府理念 政府职能 政府行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燕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运作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光 朱晓东
介绍了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实施现状,着重从补偿标准、资金渠道、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适应性三个层面四个维度分析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的特点,从明确重点领域、补偿标准的分类动态调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开展横向生态补偿的实践以及市场化补偿平台的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限制开发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基本构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周海林
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则是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和区域不公平性问题。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已经成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实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对生态补偿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在补偿制度建设、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融资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生态补偿措施尚没有在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对目前生态补偿存在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参考相关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突出问题 战略对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心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11亿,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速度的通畅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事实上,不仅是经济领域,互联网对我国舆论宣传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渠道开始呈现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个人意见领袖的出现又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较大冲击,新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宣传阵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我国中央层面主流媒体开始积极转型,相继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公众展开积极交流,发布权威信息,努力回应社会关切,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在地方政府层面,不少决策者仍然对新媒体缺乏充分认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发布、沟通上下和形象塑造功能。这客观上增加了政府政策的宣传难度,为政策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甚至还直接影响和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权威性和正面形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国建文 赵瞳瞳
国培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区县层面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的低效化现象频仍。从地方性知识视角切入,以农村教师为关照对象,透视此现象生发的内在成因。发现,农村教师与国培计划设计者之间互为“局外人”的身份标定、农村教师知识话语权旁落下的地方性知识“失声”、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中的“客体化”地位等,共同导致了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低效化的现实情状。由此,通过国培计划的设计者与农村教师在田野作业中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校验培训需求;建立区县“在地国家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汇集与整合国培计划的“普遍性知识”与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重申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的主体性地位等方式提升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的有效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于伟 易金
对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从信息传递失真和漏损、系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核心品牌过度集权等10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成因;提出了应从降低品牌生态系统的进出壁垒,促进系统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系统的开放性,培育系统内部的相互信任和创新氛围,增加对系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方面,防范品牌生态系统网络风险的应对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