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3)
2023(7277)
2022(6217)
2021(5673)
2020(4876)
2019(10748)
2018(10404)
2017(20621)
2016(11036)
2015(11243)
2014(10812)
2013(10539)
2012(9531)
2011(8434)
2010(8302)
2009(7851)
2008(7644)
2007(6881)
2006(5947)
2005(4905)
作者
(31029)
(25640)
(25498)
(24326)
(16256)
(12549)
(11635)
(10078)
(9730)
(8946)
(8759)
(8432)
(8107)
(7918)
(7909)
(7842)
(7773)
(7548)
(7445)
(7326)
(6451)
(6249)
(5962)
(5899)
(5871)
(5679)
(5590)
(5512)
(5121)
(5118)
学科
(43327)
经济(43168)
管理(33988)
(31469)
(26925)
企业(26925)
方法(21342)
数学(17644)
数学方法(17535)
(15508)
(11800)
中国(10998)
业经(10306)
(8852)
财务(8832)
财务管理(8820)
企业财务(8539)
(8020)
技术(7869)
(7834)
(7800)
贸易(7800)
农业(7722)
(7619)
(7202)
理论(7114)
(6882)
地方(6600)
国家(6582)
环境(6134)
机构
大学(151488)
学院(149808)
(64728)
经济(63699)
管理(60326)
理学(53763)
理学院(53225)
管理学(52434)
管理学院(52175)
研究(49434)
中国(35652)
(31245)
科学(30275)
(29911)
(29060)
业大(25154)
财经(25124)
(24750)
农业(23066)
(23039)
研究所(22694)
中心(22205)
(20346)
经济学(20229)
财经大学(18888)
经济学院(18508)
北京(18173)
(17412)
(17107)
商学(17017)
基金
项目(107584)
科学(85566)
基金(81266)
研究(73654)
(72782)
国家(72155)
科学基金(61915)
社会(51701)
社会科(48070)
社会科学(48048)
基金项目(43903)
(40844)
自然(40802)
自然科(39948)
自然科学(39934)
自然科学基金(39291)
(34994)
教育(33368)
资助(31731)
编号(27440)
(24343)
重点(23938)
(23246)
国家社会(21850)
(21672)
创新(21660)
科研(21219)
教育部(21079)
成果(21015)
人文(20294)
期刊
(64958)
经济(64958)
研究(41087)
学报(28398)
中国(25625)
(25169)
(25045)
科学(24549)
大学(21379)
学学(20679)
管理(20377)
农业(16569)
财经(12790)
(12111)
金融(12111)
经济研究(11954)
(10877)
教育(10811)
技术(10101)
业经(9957)
问题(9039)
(8466)
(8112)
(7696)
业大(7608)
科技(7581)
技术经济(7322)
商业(6995)
国际(6953)
农业大学(6673)
共检索到207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萍  
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综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从需求角度出发,对需求总量进行调控;也需要从供给角度出发,促进社会供给能力的增长。其中后者是当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混合经济体制中,社会总供给能力是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能力共同决定的。然而在社会总储蓄投资能力既定的前提下,两部门的储蓄投资能力之间就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从而在特定经济条件下对社会长期供给能力的形成产生影响。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各自在社会总供给能力形成中的地位,需视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而定。一般讲,在以公有制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熠  刘金东  卞世博  
本文揭示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国债对政府债务扩大效应的产生机理、决定因素以及与国民储蓄和社会保障改革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政府实施统一预算管理体系和严格限量监管制度时,社会保障基金的增长将刺激国债规模同步上升,抵消前者调节代际利益和加强财政可持续性的功能。本文以美国为例,使用1950~2010年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对美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增强,国债规模增长几乎使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完全丧失了其应当发挥的功能。就中国而言,由于当前储蓄率较高,短期内扩大效应尚不值得担忧,但长期来看,该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骁  
政府在储蓄转化为投资中的作用马骁储蓄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实际净收入扣除消费性支出后以价值贮藏形式存在的余额。投资是指实际资本金的形成。储蓄和投资在国民收入中对立统一,二者无论是从微观上分析,还是从宏观上分析,对经济增长都具有关键作用。由于当其他条件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本文集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供给的动因、政府供给的特点、政府供给的失效及其原因、提高政府有效供给能力的政府改革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两者之间的权衡与选择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焦点。本文将对1978-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和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政府支出和政府储蓄增长对GDP增长率将几乎不存在直接贡献,而论证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及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平  林洋  景光正  
基于1995—2014年全球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显著提升了一国储蓄率,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储蓄率越高,在考虑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一国储蓄率的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数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发现,一国政府干预与储蓄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政府储蓄分析“储蓄─—投资转换机制研究”课题组国际通行的SNA核算体系将“储蓄”的概念定义为:常住机构收支帐户上所有现期收入和支出后的平衡项目。储蓄又分为总储蓄和净储蓄:净储蓄是指各部门的收入,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尚未用于现期消费和转移支付的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惠芳  张声洲  
本文研究了国际产业资本流入对中国储蓄与投资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目前国内储蓄对国内投资仍然起根本性作用。但随着国际产业资本的大量流入 ,中国的储蓄与投资的回归系数出现了一些变化。在没有国际产业资本流入的条件下 ,中国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变化呈很强相关性 ,但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相关系数明显下降 ,国际产业资本流入对中国国内投资已产生一定的影响或“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邦驰  刘家新  
政府储蓄在经济增长中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储蓄既可以提升国民储蓄水平,同时又为政府投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如果说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目标,那么,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储蓄的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强  
一、储蓄与投资的质的关系储蓄和投资的质的关系主要是说明谁决定谁即是储蓄决定投资还是投资决定储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同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而投资则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它随利率的升降而升降,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强  
一、储蓄转化为投资: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关键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学家一般用经济增长一词指一国在一时期中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出的增长,或者更恰当地说,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一些经济学家把它定义为增长伴随着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治结构的变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强  王雍君  
为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假定全部国民收入(y)划分为民间部门收入(y_p)和税收收入(代表政府部门收入,设为T)两部分,全社会的储蓄总额(s)也仅来源于这两个部门(设为S_p和S_T),则社会储蓄率可表示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勇强  和玉青  
现代储蓄理论由于其关注的储蓄主体是私人部门,其存在两个基本假设:其一,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一致;其二,储蓄受到个人一生理性收入预期的约束。但政府储蓄作为公共储蓄,储蓄决策人和受益人并不一致,这就提供了美国政府扩大长期财政赤字,降低政府储蓄率的动机。不仅如此,美元霸权的存在使得美国财政突破了本国财政的约束,可以使全球资金为美国长期所用,这使得美国政府储蓄率降低从动机层面变为现实中的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