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0)
2023(4529)
2022(3731)
2021(3432)
2020(2871)
2019(6664)
2018(6339)
2017(12046)
2016(6534)
2015(7103)
2014(7149)
2013(6954)
2012(6470)
2011(6108)
2010(6439)
2009(6174)
2008(5728)
2007(5349)
2006(4733)
2005(3668)
作者
(18626)
(15761)
(15481)
(14804)
(9707)
(7341)
(6985)
(6175)
(5944)
(5595)
(5344)
(5334)
(4942)
(4854)
(4723)
(4709)
(4398)
(4377)
(4346)
(4272)
(3858)
(3850)
(3801)
(3696)
(3578)
(3427)
(3392)
(3350)
(3301)
(3211)
学科
(33004)
经济(32977)
(22186)
(18914)
管理(16887)
方法(15931)
数学(15143)
农业(14890)
数学方法(14837)
(10766)
企业(10766)
业经(9433)
(8467)
中国(8056)
地方(7352)
农业经济(6775)
(6190)
(5986)
(5895)
国家(5811)
工作(5761)
收入(5589)
发展(5328)
(5326)
财政(5097)
(4856)
(4821)
农村(4804)
(4691)
(4534)
机构
学院(96156)
大学(93458)
(40488)
经济(39632)
管理(39307)
理学(34742)
理学院(34406)
管理学(33539)
管理学院(33349)
研究(30279)
中国(22557)
(21048)
(18700)
(18518)
科学(18114)
业大(16134)
中心(14935)
农业(14861)
(14420)
财经(14240)
(14007)
研究所(13026)
(12976)
经济学(12550)
(12195)
师范(12105)
北京(11435)
经济学院(11369)
(11226)
经济管理(11172)
基金
项目(67254)
科学(53937)
基金(49938)
研究(49716)
(42829)
国家(42435)
科学基金(36958)
社会(33712)
社会科(31734)
社会科学(31728)
(27484)
基金项目(25978)
自然(22648)
教育(22345)
自然科(22185)
自然科学(22185)
(21969)
自然科学基金(21743)
资助(20644)
编号(20231)
成果(16182)
(14855)
(14834)
重点(14633)
国家社会(14152)
课题(13796)
(13687)
(13454)
教育部(12898)
人文(12849)
期刊
(48812)
经济(48812)
(26174)
研究(25400)
中国(18683)
农业(16877)
学报(14725)
科学(14515)
(13122)
业经(12321)
大学(12256)
学学(11883)
管理(11736)
(8820)
金融(8820)
技术(7895)
农业经济(7495)
教育(7356)
统计(7344)
农村(7167)
(7167)
问题(7035)
经济研究(6598)
财经(6590)
(6569)
(6195)
决策(6096)
(5594)
经济问题(5527)
(5500)
共检索到137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文兴  
乡村林业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居民自发型、政府主导型和居民主导型等几个阶段,我国目前大部分乡村林业处于政府主导型阶段。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福建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机遇多,经济发达,财力充裕,人民生活水平高,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的目的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而福建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山区客观条件决定了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子,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要以山区综合开发为主,引导投资,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开拓市场,以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境地。政府的主导对山区乡村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唐昌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系史无前例,有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今学术界有一种论点,可称之为市场经济优越论,说计划经济有什么什么弊端,市场经济如何如何优越。进而把市场经济作为衡量标准,凡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艳琳  耿红莉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有力的助推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产业组织模式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形式及选择,结合目前主要产业组织模式中政府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政府作用的现实路径,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及其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优化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杨建州  
以福建为例分析和归纳了乡村社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乡村社会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及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应当以积极、稳妥的方式启动和推进这一过程,并提出发展乡村社会林业应坚持的指导原则,建立乡村社会林业发展的生态经济政策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清华  傅钟仁  林秉旋  
本文拟说明政府主导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成功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在中国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中国政府不仅给国有商业银行注入了资本、承担了其不良资产剥离的绝大部分损失,而且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税收减免以及利率政策扶持。国有商业银行国家股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中国政府投入及承担损失的金额,较好地实现了国有金融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安全性和盈利性有了显著改善,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或隐忧,因此,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长晶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发展旅游经济,又是在延续农业经济,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规模庞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还处于发展阶段,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我们深入研究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山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些许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阚如良  詹丽  梅雪  
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是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现实需要。本文从旅游业的公共属性分析入手,探讨了新时期旅游业的综合功能,明晰了旅游公共服务的领域,提出了政府主导旅游公共服务的对策,指出社会性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旅游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战略的发展方向,需要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谦  李艳  张忠潮  
论政府对林业企业的适度干预张谦,李艳,张忠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改革以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是搞活国有企业的良策。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政府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从直接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产转移。从实物管理向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婉玲  
乡村旅游,是当代富起来的中国人首选的一种旅游方式,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更是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最爱的乡村游。如何让世人享用到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感受到中国乡村旅游浓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波特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设施的实际情况,拟研究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新模式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兴  张春霞  蔡剑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詹国辉  
现代性的不断渗入,传统乡村社会趋于解构之迹象,然其新的村社结构尚未健全,乡村社会建设面临现代性的反掣困境。乡村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映射出"社会性"的主体功能,彰显出了追寻乡村社会质量的时代特征。社会质量理论意在诠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动力,凸显"社会性"的主题。而以社会质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建设无疑会助推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解构,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主体关系,以期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性福祉。在此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有限"角色之作用。将提升乡民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磊明  
主持人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迁一直是由政党——国家力量所强力推动的,因此在多中心、多元主体治理已经是一个基本共识的今天,我们仍然必须非常关注乡村治理中的政府行为。本次专栏我们选取的三篇文章均与此主题有关。"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层政府的运作根植于乡村社会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詹国辉  
现代性的不断渗入,传统乡村社会趋于解构之迹象,然其新的村社结构尚未健全,乡村社会建设面临现代性的反掣困境。乡村社会建设的历史演变轨迹映射出"社会性"的主体功能,彰显出了追寻乡村社会质量的时代特征。社会质量理论意在诠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动力,凸显"社会性"的主题。而以社会质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建设无疑会助推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解构,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好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主体关系,以期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性福祉。在此过程中,亦不可忽视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建设中的"有限"角色之作用。将提升乡民社会福祉为导向的社会质量嵌入到乡村社会建设,益于建构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乡村社会,显现建设"美丽乡村"之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