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9)
2023(3935)
2022(3362)
2021(3280)
2020(2588)
2019(5929)
2018(5719)
2017(11585)
2016(6396)
2015(7054)
2014(7034)
2013(6884)
2012(6601)
2011(6202)
2010(6575)
2009(6306)
2008(6363)
2007(6006)
2006(5644)
2005(5267)
作者
(18079)
(14943)
(14845)
(14328)
(9804)
(7064)
(6685)
(5813)
(5740)
(5610)
(5134)
(5058)
(4952)
(4949)
(4942)
(4672)
(4479)
(4407)
(4387)
(4266)
(3868)
(3701)
(3645)
(3629)
(3512)
(3450)
(3323)
(3283)
(2956)
(2955)
学科
(24918)
经济(24890)
管理(21023)
(19520)
(15720)
企业(15720)
(9552)
(8175)
方法(7979)
(7843)
中国(7648)
(6423)
数学(6402)
数学方法(6254)
业经(5798)
农业(5718)
(5682)
贸易(5679)
及其(5625)
(5548)
政策(5531)
(5233)
理论(5047)
(5023)
银行(5023)
(4997)
地方(4931)
(4853)
方针(4848)
税收(4789)
机构
学院(96543)
大学(95603)
(41729)
经济(40792)
管理(35899)
研究(33495)
理学(29626)
理学院(29322)
管理学(28915)
管理学院(28707)
中国(26736)
(22739)
(20042)
科学(18267)
(16915)
财经(16845)
(16527)
中心(15246)
(15156)
研究所(14821)
(14484)
(14374)
师范(14323)
(12969)
北京(12931)
经济学(12464)
财经大学(12122)
(11593)
业大(11224)
师范大学(11185)
基金
项目(53841)
研究(43905)
科学(42985)
基金(38557)
(32319)
国家(31979)
科学基金(27360)
社会(27347)
社会科(25920)
社会科学(25915)
(20563)
教育(20339)
编号(19086)
基金项目(18956)
(17537)
成果(17535)
资助(16463)
自然(16257)
自然科(15847)
自然科学(15844)
自然科学基金(15586)
课题(13753)
(12549)
(12237)
重点(11957)
(11897)
(11816)
(11410)
项目编号(11261)
教育部(10963)
期刊
(52965)
经济(52965)
研究(35255)
中国(19979)
(17696)
教育(14234)
(14193)
管理(14010)
(13203)
金融(13203)
学报(11846)
科学(11435)
农业(9600)
大学(9599)
财经(9565)
学学(8765)
业经(8560)
(8259)
技术(8199)
经济研究(7847)
问题(6974)
(6464)
国际(5442)
理论(5413)
图书(5205)
现代(5129)
世界(5010)
(5010)
论坛(5010)
实践(4882)
共检索到15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兆明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基本走势,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贸易传导机制、信息引导机制、期货市场机制以及其他传递机制以及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政府、市场和微观农业企业角度提出了平抑国际粮价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钟基  
一、我国粮食市场的波动 90年代初期,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国有粮库严重超储,加上资金不足,难以大量收购农民余粮,许多产粮区普遍出现“卖粮难”、“打白条”的现象,粮价一再下跌。按混合的平均收购价格计算,每吨粮食由1989年的750元逐年降到1991年的677.3元,1992年虽回升到了706元,但比1989年仍低44元(见表1)。国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玉志  刘晓亮  
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和国际粮价传导,是导致粮价上涨的短期和表面影响因素。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起的粮食供求结构性失衡和生产成本上升,是引起粮价上涨的长期和深层次原因。因此,在加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适度调控粮食进出口市场的同时,加强粮食需求管理,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维持我国粮食价格平稳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公茂刚  王学真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今年7月份,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5%,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导致物价上涨的诸多因素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由于粮价是百价之基,所以立即引起了人们对粮价的广泛议论。例如,有种看法认为,这轮物价上涨是国家提高粮价领跑引起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董学力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体价格及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表现出与国际粮价及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变化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贸易传导机制、替代效应、期货途径和心理预期以及市场投机等发挥了作用。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增加粮食供给,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进出口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产品期货市场、构建重点粮食品种价格异常波动防控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学峰  
本文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出发,深入探讨了国内粮价独立于国际粮价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了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有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世贵  贺大团  
粮食市场突破了连续几年谷底徘徊的局面,粮价开始走出低谷,呈现了逐月攀升的态势,至1993年四季度发展为迅猛上涨的局面。粮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粮价的迅猛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不利影响。一、粮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993年的粮价大幅度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梯度。总量供求矛盾并不是主要原因,而一些区域和品种结构性矛盾被体制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莉  
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是中长期趋势。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未来10年内世界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甚至达到2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国强  
日益严重的粮食高库存、进口激增等问题凸显了改革临储等粮价政策的紧迫性。目前我国粮价政策调整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正处于改革的重要关口。2015年调低临储价格属于过渡性调整,虽然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但可能无助于缓解当前玉米高库存问题,政策调整远未到位。与此相反,若不及时采取配套措施,2015年玉米库存可能会继续增加,而且还可能引发更加严峻的新问题。建议按照"定向施策、价补分离,创新调控、综合配套"思路,采取"退出粮价支持"+"种粮收益补贴"组合改革方式,创新粮食调控体系,用二三年时间使粮价调整到位,形成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以直接补贴为主体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要当机立断,按"分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考察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四类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关系,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粮价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大米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进一步的模拟计算揭示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四种粮价的变动轨迹。文章接着利用配对Johansen检验考察了国际粮价输入的原因,并发现某些战略性粮食品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输入并不主要来自直接贸易因素,而是通过大豆和玉米等间接贸易实现的。因此直接贸易干预难以有效阻止国际粮价的冲击,文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光远  
一、粮价改革的反复说明我们对粮食供求特点的认识尚不清楚 我国价格改革自粮价始,而粮价改革又是反复最多的改革。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价比1978年提高了20.72%,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面对大好形势,国家于1985年再次进行粮价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靖华  顾国达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逐渐增加,粮食安全对贸易途径的倚重程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危机引发的多个国家贸易隔离程度加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文章在Kym Anderson等(2013)模型的基础上剖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机理,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及其主要粮食贸易伙伴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11年间,国际小麦、稻米和玉米价格波动程度增大1%,分别引起贸易隔离程度增大1.64%、1.60%及0.45%;与饲料粮相比口粮的国际价格波动引起更大的贸易隔离。因此,应从国内、区域和全球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