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3)
- 2023(3081)
- 2022(2700)
- 2021(2458)
- 2020(2135)
- 2019(4844)
- 2018(4845)
- 2017(9168)
- 2016(5254)
- 2015(6085)
- 2014(6117)
- 2013(6060)
- 2012(5929)
- 2011(5378)
- 2010(5521)
- 2009(5413)
- 2008(5724)
- 2007(5541)
- 2006(5044)
- 2005(4650)
- 学科
- 济(24224)
- 经济(24186)
- 管理(17342)
- 业(16522)
- 企(13061)
- 企业(13061)
- 方法(11497)
- 财(11013)
- 数学(9475)
- 数学方法(9297)
- 收入(8037)
- 农(7242)
- 中国(6686)
- 学(6438)
- 制(5627)
- 理论(5236)
- 农业(5198)
- 业经(4971)
- 国民(4913)
- 国民收入(4535)
- 教育(4376)
- 富(4314)
- 财富(4314)
- 银(4226)
- 银行(4218)
- 务(4154)
- 财务(4137)
- 财务管理(4122)
- 融(4008)
- 金融(4007)
- 机构
- 大学(88119)
- 学院(84782)
- 济(34842)
- 经济(34100)
- 管理(29336)
- 研究(28351)
- 理学(24505)
- 理学院(24230)
- 管理学(23696)
- 管理学院(23546)
- 中国(21587)
- 京(18934)
- 财(18585)
- 科学(17414)
- 所(14933)
- 财经(14333)
- 江(13684)
- 农(13585)
- 研究所(13242)
- 范(13080)
- 师范(12978)
- 经(12869)
- 中心(12570)
- 北京(12129)
- 经济学(11584)
- 业大(11460)
- 州(10959)
- 农业(10567)
- 师范大学(10433)
- 财经大学(10399)
- 基金
- 项目(49057)
- 科学(38382)
- 研究(36085)
- 基金(35902)
- 家(30999)
- 国家(30713)
- 科学基金(25965)
- 社会(23864)
- 社会科(22563)
- 社会科学(22553)
- 省(18586)
- 基金项目(18202)
- 教育(17053)
- 划(15667)
- 自然(15641)
- 自然科(15319)
- 自然科学(15316)
- 资助(15300)
- 自然科学基金(15061)
- 编号(14165)
- 成果(13202)
- 部(11236)
- 重点(11053)
- 国家社会(10097)
- 课题(10066)
- 教育部(9845)
- 发(9837)
- 大学(9578)
- 性(9452)
- 创(9425)
共检索到136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从辉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维的,其中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所有这些目标如果抽象地进行考察,最终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目标,这就是效率和公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书祥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公平分配原则,这两种公平分配原则从不同方面发挥着正相关作用。前者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在于其存在前提和主体转换的公平性、分配依据和利益结构及主体地位的合理性;后者与收入公平分配的正相关在于其存在条件的公平性、內在要求和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二者与收入公平分配的负相关在于对其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及事实对象客观条件的不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锋刚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界争议的热点。本文从阐述效率的一般概念到提出"竞合效率",从分析公平的一般概念到论述兼顾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行"以公平促效率"的社会分配原则。这样,既坚持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平,又提高了竞合效率,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长期演化中的体制优势。最后,本文还就国际分配与国内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三次分配等问题,提出要真正确立和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做到"共建共享"。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和谐社会 分配原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承礼
基于中央文件对公平与效率侧重点的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原则的演变顺次经历了从增长目标向和谐目标转变的5个不同阶段,这种演进既反映了高层决策者因势利导的政策导向,也是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正确回归。作为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配依据、分配结构、分配过程和分配秩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公平与效率因素,扬长避短,中国收入分配原则的未来取向应定位于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化。
关键词:
收入分配原则 公平与效率 和谐目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一提起公有制,人们总要联想到按劳分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已经写入了所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而“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实现”也已成为大多数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的思维定式。但是,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看,按劳分配都不是公有制经济的唯一分配原则,它的存在也不是直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本文所要着力阐明的就是这样一种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观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继明
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只能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效率优先,只能是按贡献分配;兼顾平等,即在按贡献分配的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公平分配原则,效益优先,兼顾平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收入分配秩序与社会公平和效率密切关联,学术界对上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由对立到兼顾再到互促的过程。完善的分配制度,应当在确保效率的同时,促进公平的实现,即实现两者的统一。就结果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责任履行与利益分享的对称性;就过程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就机会公平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体现机会的平等性,需要特别关注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性。就具体路径而言,收入分配必须保障底线,放开高线;坚持一次分配促效率,一二三次分配兜底线;促使低收入人群升水平,高收入人群强影响;确保实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落实一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二次分配由政府主导;坚决管住非法,维护和彰显合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四春 刘萍萍
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的生产理论,提出了企业所有的生产理论,就是企业所有者很多时候也是内部生产活动的参与者。文章最后指出了收入分配的原则,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问题作出贡献。分配过程的个人收入分为劳动收入(经营劳动收入、雇佣劳动收入、租赁劳动收入与投资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分为生产资产收入与非生产资产收入);分配过程的国家收入主要是非生产资产收入。
关键词:
企业所有者 生产理论 收入分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定鑫 葛梅轩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体制上,除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为此,有必要对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产品的价值……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又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同他所给予社会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梅竹林 孟湘慧
破除“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全面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是“八五”期间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三铁”同按劳分配是对立的,不破除“三铁”,就不能彻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就必须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希敏 白永秀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华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云中 王石红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反映的是企业劳动者对公有产权的平等占有并按自己的劳动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以实现这种占有关系。因此 ,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替代。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 ,必须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机制 :第一层次的分配 ,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平等地 ,按照其对于创造财富的贡献分得一个收入份额。第二层次的分配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分得一部分公有产权收益。...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 结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广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方面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只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一)有关分配概念的序列、层次关系 “分配原则”和“分配方式”是两个序列和层次。分配原则主要是指社会产品应该向谁分配,原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在原始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