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3)
2023(8812)
2022(7341)
2021(7227)
2020(5909)
2019(13552)
2018(13404)
2017(25145)
2016(14323)
2015(15693)
2014(15972)
2013(15477)
2012(14402)
2011(12891)
2010(13427)
2009(12590)
2008(13086)
2007(11565)
2006(10592)
2005(9700)
作者
(40030)
(33279)
(33070)
(32282)
(21632)
(15954)
(15130)
(12755)
(12624)
(12424)
(11465)
(11163)
(11060)
(10988)
(10924)
(10226)
(9837)
(9744)
(9692)
(9572)
(8648)
(8330)
(8104)
(7810)
(7638)
(7606)
(7454)
(7193)
(6918)
(6598)
学科
(52649)
经济(52583)
管理(45631)
(42644)
(36414)
企业(36414)
(30162)
方法(20206)
(18305)
中国(17768)
数学(17262)
数学方法(16984)
(15992)
(14833)
财务(14810)
财务管理(14758)
企业财务(14179)
财政(13894)
(12804)
(12581)
(12439)
银行(12424)
业经(12143)
地方(11923)
(11821)
(11335)
金融(11334)
(11326)
(11325)
体制(11023)
机构
大学(199637)
学院(199406)
(83207)
经济(81391)
管理(71608)
研究(71435)
理学(60193)
理学院(59494)
管理学(58467)
管理学院(58048)
中国(55855)
(51854)
(41988)
科学(41954)
(37082)
财经(36140)
(33128)
研究所(32837)
(32655)
中心(31821)
(31787)
(27856)
师范(27592)
北京(26996)
财经大学(26363)
经济学(26169)
业大(25837)
(25578)
(25530)
农业(24407)
基金
项目(121188)
科学(95485)
研究(91320)
基金(87479)
(75880)
国家(75163)
科学基金(63953)
社会(57552)
社会科(54545)
社会科学(54529)
(46961)
基金项目(44428)
教育(43264)
自然(40140)
(39687)
自然科(39195)
自然科学(39185)
自然科学基金(38508)
资助(36960)
编号(36687)
成果(33154)
重点(27953)
(27813)
课题(27291)
(26771)
(25780)
(24744)
教育部(24078)
国家社会(23671)
创新(23188)
期刊
(99915)
经济(99915)
研究(70942)
(45756)
中国(45459)
学报(31237)
(29067)
管理(28129)
教育(27897)
科学(27563)
(25523)
金融(25523)
大学(24145)
学学(22557)
财经(20101)
农业(18585)
(17269)
经济研究(16490)
技术(15817)
业经(14843)
问题(12930)
(11053)
财会(9912)
会计(9848)
(9843)
(9341)
财政(9341)
(9189)
技术经济(9018)
理论(8993)
共检索到325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德旭  于树一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落地,特别是支持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大规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补上了多项民生短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升级,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新增的财政能力外,统筹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支出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的空间有限,对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说,还需在战略战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永勇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洁  韩函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人口红利下降、要素成本上升、资本效率不高、金融资源倾斜、制度供给滞后、科技成果闲置等问题,通过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供求关系的变化过程和预期效果,最后以降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湛志伟  
完善资金支持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处理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消化库存产品。同时,要支持企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加新技术应用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根本上帮助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困境。例如,传统出版业受新媒体巨大冲击,推进数字出版就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单纯依靠文化企业,难以承担转型升级重任,需要政府出资引导。新媒体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黎兆辉  韦瑞智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表了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新取向。这对于处于后发地位的广西来说,是一场硬仗,打好这场仗的关键在于抓准重点领域,明确任务,合理组织与布局。财政部门作为财政资金和财政制度的供给侧,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财政部门如何调整自身定位、促进财政管理转型升级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当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康  马晓玲  
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和配合中央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加以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对于把握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中要适当调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改进原来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实施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工具组合,根据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投向和重点。特别是应注重结合财政政策调整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税费制度,构建内需平稳增长机制,强化财政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健全分税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缩小后,发展新的财政支出方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供给就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推进商品和劳务生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国民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是企业,政府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家梁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立足于财政政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困局,以期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财政政策,从而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提出了化解财政政策倾向与市场自由调节之间的内在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商品供给端与需求端双重发力;创新降费政策以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助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娟  
积极财政政策是中央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不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依赖 ;但由于经济内在增长机制仍未形成 ,目前 ,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 ,仍然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政策重点 ,并且这种政策还应持续一定时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含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寅  
本文所讨论新形势下深化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作用的相关问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所作的必要思考。文章首先讨论了新形势下财税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效用的发挥与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再从"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问题入手,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从七个方面讨论如何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的新路径。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事业发展美好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从静  
(一)破除无效供给,着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财政要支持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动这些行业提质增效,破除无效供给。一方面要支持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亚太互联互通、国内高铁建设等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为了支持行业提质增效,要通过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更新产能设备、加大研发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连太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双引擎,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多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主要着力于需求端,通过影响投资拉动有效需求,但是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当前我国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多制约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及新增债券的规模持续扩大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比较分析,综合研究我国目前财政政策发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张深友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还是表现在供给侧。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财政政策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