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70)
- 2022(2917)
- 2021(2842)
- 2020(2554)
- 2019(5888)
- 2018(5994)
- 2017(12756)
- 2016(7156)
- 2015(8138)
- 2014(8276)
- 2013(8657)
- 2012(8425)
- 2011(7761)
- 2010(7985)
- 2009(7964)
- 2008(7995)
- 2007(7708)
- 2006(7218)
- 2005(6841)
- 2004(6168)
- 学科
- 济(32004)
- 经济(31964)
- 业(21920)
- 管理(18539)
- 方法(14522)
- 中国(13855)
- 农(13777)
- 数学(12949)
- 企(12913)
- 企业(12913)
- 数学方法(12878)
- 财(11859)
- 农业(9750)
- 收入(9711)
- 制(9049)
- 银(7731)
- 银行(7724)
- 行(7482)
- 贸(7352)
- 贸易(7346)
- 易(7230)
- 融(6346)
- 金融(6345)
- 业经(5996)
- 劳(5774)
- 税(5763)
- 劳动(5756)
- 税收(5410)
- 体(5396)
- 学(5279)
- 机构
- 大学(117574)
- 学院(115031)
- 济(53417)
- 经济(52422)
- 管理(40121)
- 研究(37601)
- 理学(33224)
- 理学院(32886)
- 管理学(32475)
- 管理学院(32264)
- 中国(31024)
- 财(29316)
- 京(24806)
- 财经(22669)
- 经(20398)
- 科学(19357)
- 所(19222)
- 经济学(18302)
- 江(17660)
- 研究所(16671)
- 经济学院(16660)
- 财经大学(16608)
- 北京(16588)
- 范(16523)
- 师范(16451)
- 中心(16300)
- 农(14648)
- 州(14364)
- 师范大学(13148)
- 系(12495)
- 基金
- 项目(59846)
- 研究(48595)
- 科学(46736)
- 基金(43498)
- 家(35885)
- 国家(35518)
- 社会(32199)
- 社会科(30429)
- 社会科学(30422)
- 科学基金(29507)
- 教育(22898)
- 基金项目(22135)
- 省(21519)
- 编号(20972)
- 成果(19717)
- 资助(18666)
- 划(18415)
- 自然(15372)
- 自然科(14961)
- 自然科学(14956)
- 部(14905)
- 自然科学基金(14681)
- 课题(14356)
- 性(13815)
- 国家社会(13510)
- 教育部(13357)
- 社科(13022)
- 重点(13009)
- 人文(12903)
- 发(12729)
共检索到18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华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分析劳动收入占比的理论框架,发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说明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是这种下降并没有带来利润率的增加,反而带来了围绕工资问题的劳资冲突增加。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的占比会遇到两重基本困难,即利润率下降的可能和劳资冲突依然增加并升级的可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田晓伟
劳动是创造和分配社会财富的基础,而中国社会在实现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却忽视了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收入分配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政策,力图改变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困局。教育是提高劳动效率和提升劳动复杂程度的重要手段,在财富创造和分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在国家实施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政策中教育也应该是大有所为的。要使教育发挥好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的作用,国家和教育部门须在端正教育思想、协调完善政策和规范引导办学行为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收入 占比政策 教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劳动 收入份额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而劳动收入占比会随着"不完全城市化"阶段向"完全城市化"阶段的转变而显著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流动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松林 樊士德 杨飞
通过构建统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城市化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与市场化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当分工结构处于"不完全城市化"阶段时,劳动收入占比与城市化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市场化水平成负向关系,前者的正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后者的负效应在市场化水平越低时越大;当分工结构处于"完全城市化"阶段时,若市场化水平足够低,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会下降,反之亦然,因而劳动收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流动 市场化 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地区竞争 结构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柏培文 吴红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显著影响因素主要有要素和技术特征变量、结构调整变量、经济发展方式变量和政府政策变量。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外商投资水平、资本深化、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占比,而技术进步、失业率、国有经济占比、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会降低劳动收入占比,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关键词:
城乡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经济结构转型 贡献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祁毓 李祥云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称"劳动收入占比",定义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较低,必须进行系统性政策设计。一、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对外技术引进 提升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松林 孙文远 程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微观框架,本文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为切入点,研究城乡二元转换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演变规律。一方面,当市场化改革推动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达到足够高时,农村劳动力有动力转变为"全职工人",而在劳动市场"谈判能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厂商却有动力只招聘"兼业工人",并维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比随着市场化改革中产品和劳动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下降。上述两方面共同促成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对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转变分工结构,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兼业工人"向"专业农民"和"全职工人"转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交易效率 劳动收入占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