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117)
- 2022(946)
- 2019(1736)
- 2018(1714)
- 2017(3229)
- 2016(1838)
- 2015(2058)
- 2014(2179)
- 2013(2248)
- 2012(2167)
- 2011(2196)
- 2010(2290)
- 2009(2378)
- 2008(2467)
- 2007(2515)
- 2006(2308)
- 2005(2294)
- 2004(2233)
- 2003(2387)
- 2002(2447)
- 学科
- 济(7940)
- 经济(7928)
- 管理(6690)
- 业(5330)
- 企(4852)
- 企业(4852)
- 学(3458)
- 理论(3408)
- 教育(3117)
- 中国(2985)
- 制(2396)
- 方法(2375)
- 财(2356)
- 业经(2181)
- 农(2110)
- 和(1984)
- 银(1704)
- 银行(1702)
- 融(1684)
- 金融(1683)
- 行(1645)
- 体(1629)
- 策(1553)
- 农业(1419)
- 法(1359)
- 技术(1334)
- 体制(1322)
- 工作(1314)
- 地方(1264)
- 教学(1246)
- 机构
- 大学(36802)
- 学院(34287)
- 研究(12179)
- 济(11815)
- 经济(11488)
- 管理(10127)
- 中国(9268)
- 京(8392)
- 理学(7943)
- 理学院(7718)
- 科学(7710)
- 财(7656)
- 管理学(7519)
- 管理学院(7424)
- 范(7359)
- 师范(7343)
- 所(6801)
- 江(6368)
- 师范大学(5984)
- 研究所(5962)
- 财经(5689)
- 北京(5613)
- 州(5217)
- 教育(5040)
- 经(4996)
- 中心(4930)
- 系(4614)
- 农(4393)
- 省(4061)
- 财经大学(4000)
共检索到61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进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然而人们的幸福感却未见增长。文章认为,弄清伦理学视域中的幸福意义,不仅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提供更好的指导,而且能为提升民众幸福感搭起一个有效平台。
关键词:
幸福 伦理 道德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关键词:
信息伦理学 界定 理论进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通过引入论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涉税举报行为的性质,认为举报行为可以归纳为损人利己型和完全害他型两类;涉税举报的效应可以分为经济上的效应和伦理上的效应两类。同时文章提出,随着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通过受理涉税举报而实现的查补收入占工商税收总额的比例将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经济特别是伦理道德上的负效应却在增加。为了使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伸张正义者有一个伸张正义的途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涉税举报,但为了不使非正义的行为泛滥,税务机关不应该鼓励这一行为。
关键词:
涉税举报 举报人 举报行为 举报效应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汐朋
以素食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早期文献关于动物的语法是使用、辨识和赋德,相应的态度是爱惜、同情和敬畏,对应于属我者、同我者和我属者的伦理位格。古代中国对动物的爱惜和同情,其本质是对德性的敬畏。与西方动物伦理比较,爱惜与动物福利说相应,同情与动物权利说相应,敬畏则为古代中国独有。以敬畏德性之心关怀生命和生态,是中国素食伦理学的建构基点。
关键词:
中国素食伦理 素食 动物 敬畏 德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滨宇
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康德主义的义务论要求人们仅仅出于义务而行动,因而缺少对现实情境与真实人性的观照。沃尔夫等人特别指出,康德伦理学以及功利主义倾向于产生"道德圣贤",而在沃尔夫看来,作为一种人格理想,"道德圣贤"其实并不值得向往。这种批评严重地误解了康德伦理学。首先,康德的义务论是要确立一种行动的"底线原则",而且康德比较明确地反对任何一种"道德圣贤";其次,当代美德伦理学学者的这一质疑恰恰适用于其自身的理论,虽然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有意识地反对这种"道德完满主义";第三,从教育学的角度,美德伦理学由于其暗含着人格的"完善论",容易对受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背离了美德伦理学的初衷。相对而言,康德却提倡在对德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教育,其首要目的在于确立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并不旨在于追求完善的品格与幸福的生活,但却是二者之所以可能的起点。
关键词:
道德圣贤 康德 义务论 美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食霖
道义论和功利论是西方近代以来伦理学思想的两条主线,它们有着不同的道德理念、道德标准、道德追求和伦理精神。在生态伦理学理论的诠释中,仍可看到道义论和功利论的思想痕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理论冲突与融合在当代的延续。如何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对立是当代生态伦理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道义论 功利论 生态伦理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伦理学,距今已有20余年。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术界在农业伦理学兴起的条件、农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方法、思想资源的挖掘和原则构建以及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伦理关切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业已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下一步,需要在深掘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聚焦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树立农业伦理学的学科自觉意识等方面入手,深化研究。
关键词:
农业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童建军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育者道德生活中的德性失败。
关键词:
德性享受 德性 价值 德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糜海波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卞慕东
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深入, 人类对现代管理本身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管理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 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科学技术主义到综合科学与人文的新理性主义的趋势。可以断言, 管理伦理不单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学或伦理学分支科学, 并且也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念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而显示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伟东
经济伦理学具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自觉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设立宏观的价值目标,使经济发展朝着特定的价值目标和方向前进,更好地为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经济条件。经济伦理学为经济发展设立的价值目标,主要是道德上的价值目标,是为经济发展设立起码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健康的道德环境,从而使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及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必须伴随着相应的对道德价值目标的追求。
关键词:
经济伦理 功能 价值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一门新的学科——教育伦理学已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的成员之一,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什么是教育伦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已有观点的分析,提出教育伦理学是探讨教育的善恶矛盾的科学。 一、教育伦理学就是道德教育理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伦理学就是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如本世纪上半叶,B·诺曼妮(B·Normann)和G·科蒙尔(G·Colmore)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绍怀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卞显红 王国聘 黄震方 王苏洁
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发展哲学,是生态环境伦理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从生态伦理角度考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旅游发展与旅 游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伦理含义、功能及其核心要点等三个方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评述。
关键词:
旅游 生态环境伦理 道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