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9)
- 2023(4725)
- 2022(3694)
- 2021(3559)
- 2020(2624)
- 2019(5820)
- 2018(5471)
- 2017(9321)
- 2016(5694)
- 2015(6867)
- 2014(6842)
- 2013(6120)
- 2012(5436)
- 2011(5038)
- 2010(5377)
- 2009(4898)
- 2008(4712)
- 2007(4598)
- 2006(4115)
- 2005(3814)
- 学科
- 济(17207)
- 经济(17189)
- 管理(14773)
- 业(13325)
- 企(11021)
- 企业(11021)
- 中国(10271)
- 教育(9098)
- 理论(6882)
- 农(6492)
- 业经(5925)
- 教学(5732)
- 方法(5062)
- 农业(4747)
- 技术(4107)
- 制(4071)
- 学(4069)
- 财(3965)
- 地方(3902)
- 思想(3547)
- 政治(3511)
- 数学(3379)
- 和(3323)
- 学校(3304)
- 思想政治(3303)
- 政治教育(3303)
- 治教(3303)
- 工作(3285)
- 学法(3274)
- 教学法(3274)
- 机构
- 大学(83124)
- 学院(79159)
- 济(26410)
- 研究(25911)
- 经济(25655)
- 管理(24733)
- 理学(20674)
- 理学院(20347)
- 管理学(19779)
- 管理学院(19620)
- 京(17761)
- 中国(16892)
- 范(16577)
- 师范(16493)
- 科学(15125)
- 教育(14538)
- 财(13970)
- 江(13712)
- 师范大学(13085)
- 所(12326)
- 北京(11715)
- 州(11123)
- 中心(11012)
- 研究所(11008)
- 财经(10851)
- 技术(10149)
- 经(9757)
- 职业(9678)
- 院(9444)
- 业大(9195)
- 基金
- 项目(47838)
- 研究(42777)
- 科学(37938)
- 基金(30770)
- 社会(25498)
- 家(24950)
- 国家(24586)
- 社会科(23901)
- 社会科学(23894)
- 教育(23315)
- 省(20944)
- 科学基金(20895)
- 编号(19703)
- 成果(18607)
- 划(17568)
- 课题(15908)
- 基金项目(15428)
- 年(13914)
- 项目编号(12068)
- 大学(11930)
- 规划(11793)
- 性(11480)
- 资助(11396)
- 重点(11331)
- 创(10980)
- 发(10925)
- 部(10671)
- 自然(10378)
- 度(10216)
- 自然科(10123)
共检索到131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詹宇河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路径以及今后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构建一套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负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在政府层面,建立就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保障机制;在学校层面,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探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在社会层面,建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在学生层面,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升个人应对社会的能力等。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美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萌 王新
就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尤其被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起薪逐年下滑、正规就业减少、对口比率下降、流动跳槽频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即加强就业指导,专业适应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企业积极参与,鼓励创业就业,这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能力培养,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提升 就业质量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涛 潘成清 刘振平
文章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研和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界定,从职业素养教育、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力评鉴等方面阐述了就业力发展中心,从课程体系、项目特点、项目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提出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核心路径是管理路径的创新,科学发展路径是项目路径的创新。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力 路径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清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高校、大学生家长及大学生本人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阐述,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并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若干建议,这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敏
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培养误区 提升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强 尹洁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认为应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夯实专业能力,强化实践能力,重视求职技能、技巧指导工作,加强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可雇用性 对策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萨茹拉 杨子仪 杨鲤源
大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并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高校教学实践,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颂平 赵莉
充分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职能,也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生需要有"候单位时代"的素质型就业能力、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性就业能力、面向市场经济的技能性就业能力、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构成 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君毅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时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求职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存在综合素养"软贫困"、心理素质较弱、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且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匮乏。对此提出GUES模型,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位一体,从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素养、技能提升、身心提升、实践锻炼等方面增强贫困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
就业能力提升 GUES模型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王慧 薛艳
全程化就业指导对于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应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信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同时,还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稳定性和人岗匹配程度,实现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影响因素与提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岳德军 张红旗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之本、安国之基、兴国之策。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时间滞后、内容陈旧,已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求,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全程化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目前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社会劳动就业大环境带来的挑战。例如:我国就业与劳动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体制性因素带来就业阻力;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转型造成用工人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进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难题需要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合理调适专业、坚持特色育人、强化就业指导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压力缓解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