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7)
2023(9462)
2022(8008)
2021(7042)
2020(5550)
2019(12456)
2018(12372)
2017(23387)
2016(12435)
2015(13851)
2014(13943)
2013(13978)
2012(13602)
2011(12789)
2010(13310)
2009(12473)
2008(12170)
2007(11318)
2006(10783)
2005(10118)
作者
(36993)
(30845)
(30634)
(29265)
(19935)
(14770)
(13978)
(11964)
(11768)
(11369)
(10922)
(10327)
(10199)
(10092)
(9757)
(9480)
(9092)
(8924)
(8870)
(8458)
(8148)
(7577)
(7468)
(7426)
(7122)
(7022)
(6815)
(6698)
(6246)
(6053)
学科
(79322)
经济(79169)
管理(32406)
(29967)
地方(24966)
中国(24666)
(23316)
企业(23316)
方法(21049)
(18455)
业经(18420)
数学(15733)
地方经济(15692)
数学方法(15633)
(14276)
农业(12717)
(12280)
(12198)
(12120)
金融(12118)
(11667)
理论(11419)
(11382)
银行(11374)
(11193)
(11186)
环境(10472)
(10117)
贸易(10105)
(9601)
机构
学院(190369)
大学(190343)
(89808)
经济(88036)
研究(75332)
管理(66256)
中国(57150)
理学(54501)
理学院(53772)
管理学(53038)
管理学院(52649)
科学(41741)
(41592)
(41212)
(38767)
研究所(34261)
中心(32217)
(31205)
财经(31115)
(29058)
师范(28870)
经济学(28705)
(27881)
北京(27489)
(27429)
(26061)
经济学院(25253)
(25165)
师范大学(23208)
(22680)
基金
项目(111278)
科学(88205)
研究(87023)
基金(79000)
(67002)
国家(66341)
社会(59619)
科学基金(56430)
社会科(55389)
社会科学(55370)
(44044)
基金项目(40431)
教育(38875)
(36374)
编号(35087)
资助(31796)
自然(31121)
(31018)
成果(30672)
自然科(30359)
自然科学(30355)
自然科学基金(29819)
课题(26205)
发展(26049)
(25600)
重点(25535)
(24499)
国家社会(24387)
(22607)
(22086)
期刊
(120078)
经济(120078)
研究(71734)
中国(48163)
(30833)
管理(28049)
(27962)
科学(26032)
学报(25663)
教育(25502)
(21886)
金融(21886)
大学(20351)
经济研究(19731)
学学(18797)
农业(18759)
业经(18326)
财经(17595)
技术(17532)
问题(15422)
(15398)
(11585)
世界(11413)
技术经济(11172)
国际(10630)
经济问题(9817)
商业(9695)
经济管理(9506)
改革(9446)
(9446)
共检索到327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姚晓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教育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和明显。文章认为,教育不但关系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竞争中的地位,更是协调发展我国内部东西南北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唯一手段,而且,发展教育还提高了人民的知识结构水平,储备了未来全局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尚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管理世界》杂志总顾问孙尚清同志,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无效,于1996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管理世界》杂志曾得到孙尚清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作为《管理世界》杂志总顾问,孙尚清同志生前对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给予了具体指导,并亲自为杂志撰写了大量文章。《管理世界》杂志从创办到发展壮大,凝聚着孙尚清同志的大量心血。孙尚清同志的逝世,是我国经济科学和政策咨询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在此我们发表孙尚清同志的遗作《发展观的演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表达我们对孙尚清同志的深切悼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琴  
发达国家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协调。德国通过政策法规和市场进行双重调节;英国积极改革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宏观管理;澳大利亚通过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置,从制度上保障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制度层面、组织机构和具体策略上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引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翁细金  
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与人口、社会、经济、科技、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十年浙江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适当控制校均在校生规模,积极争取省外优质生源;二是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做强本科生教育,做实高等职业和专科生教育;三是学科专业建设以"应用领先,基础突破"为指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建兰  程钰  吴欣颖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山东师范大学于2014年9月19—2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层论坛",论坛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中国生态环境管理战略研究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型问题的思考与认知、中国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地理学构建思路探讨等基础科学问题,积极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并且能够很好地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施子海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量的37%。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煤炭分别占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为保障能源供给,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决定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武汉与广州等地的研究机构、高校与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扩大就业确保每个具有就业能力与就业意愿的公民获取就业机会不但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与保证,而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要求努力促进就业。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证,也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拉动消费促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杨志文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义乌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之成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经济强市,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模式"。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义乌模式"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新的"义乌模式"是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环境变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以利益相关者分析法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框架,来研究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察其对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