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7)
2023(15550)
2022(12602)
2021(11856)
2020(9915)
2019(22647)
2018(21816)
2017(42084)
2016(21900)
2015(24646)
2014(24082)
2013(23436)
2012(21053)
2011(18706)
2010(18522)
2009(17276)
2008(15863)
2007(13603)
2006(11881)
2005(10899)
作者
(57268)
(47653)
(47234)
(45299)
(30303)
(22646)
(21586)
(18562)
(18446)
(16719)
(16328)
(16089)
(15029)
(14999)
(14909)
(14612)
(14068)
(13735)
(13684)
(13291)
(11838)
(11527)
(11151)
(11106)
(10756)
(10751)
(10321)
(9969)
(9329)
(9269)
学科
(93158)
经济(93058)
管理(60815)
(59881)
(48956)
企业(48956)
方法(40187)
数学(35312)
数学方法(34857)
中国(34612)
(28088)
金融(28086)
(26177)
银行(26163)
(25893)
(25296)
(24660)
业经(21882)
(20483)
(18754)
贸易(18733)
地方(18479)
(18326)
农业(17462)
(16121)
(15357)
财务(15297)
理论(15286)
财务管理(15263)
企业财务(14585)
机构
大学(300318)
学院(297323)
(133899)
经济(131662)
管理(114714)
研究(100936)
理学(98622)
理学院(97650)
管理学(96018)
管理学院(95463)
中国(84479)
(62789)
(62332)
科学(55557)
财经(50133)
中心(48311)
(47496)
(45892)
经济学(43915)
研究所(42995)
(42338)
(41762)
经济学院(39554)
北京(39265)
(39226)
师范(38908)
业大(37824)
财经大学(37607)
(36287)
(34269)
基金
项目(199957)
科学(160791)
研究(151057)
基金(149711)
(128905)
国家(127861)
科学基金(111522)
社会(101023)
社会科(96084)
社会科学(96061)
基金项目(78057)
(74522)
教育(69668)
自然(68324)
自然科(66880)
自然科学(66866)
自然科学基金(65678)
(63306)
资助(60191)
编号(59479)
成果(48539)
(46224)
重点(45246)
国家社会(43950)
(43592)
(42590)
教育部(41026)
课题(40794)
创新(39890)
人文(39619)
期刊
(141109)
经济(141109)
研究(94802)
中国(59879)
(49070)
管理(43913)
学报(41337)
(41238)
金融(41238)
科学(40161)
(38784)
大学(33688)
教育(33145)
学学(31324)
技术(26527)
财经(26424)
农业(25835)
经济研究(24502)
(22914)
业经(21554)
问题(19106)
(17370)
国际(15585)
世界(15364)
(14444)
技术经济(14276)
理论(13885)
统计(13569)
图书(13330)
(13142)
共检索到45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桂宏  朱瑾  成春林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都说明我国存在金融约束现象,我国正处于金融约束向金融现代化的转轨时期,而金融约束是个阶段性命题,走向金融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金融约束与金融现代化的相关理论,认为我国实现金融现代化必然经历一个渐进过渡的过程,提出应该从改革国有银行、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落实配套措施、调整监管体制等方面渐次实现这一过渡,从而推进我国金融现代化进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翁舟杰  曲斌  
回顾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金融政策主要经历了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约束三个阶段。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起了以金融抑制为特征的金融制度,导致金融发展停滞不前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这被著名学者麦金农和肖称为"金融抑制"。上世纪70年代初,麦金农和肖系统地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由此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但其结果与理论描述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于1996年提出了"金融约束论"。金融约束论的实际运行表明其相关政策建议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  
金融深化理论与金融约束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红卫  
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是总体制度结构演进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和整个渐进转轨改革逻辑相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本文力图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视角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和制度变迁 ,从而揭示和解释建国后中国金融史的变迁轨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枝煌  林宇驰  
金融模块化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一个思路。金融模块化包括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中。本文从模块、模块化和模块化集中的介绍入手,论述了金融模块化集中及其对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阐释金融模块化集中的三大战略选择:建立金融控股集团、构筑金融企业与其企业客户的外部战略联盟和构筑金融综合监管机制,然后论证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必须在金融领域加强市场的力量,通过金融模块化方法等金融创新手段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枝煌  
金融模块化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一个路径选择。金融模块化包括模块的分解和模块的集中,金融可以先分解为产权、信息、业务三大模块,再进行模块化集中,即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和综合监管制度,这样通过金融模块的分合与国际接轨进而实现金融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枝煌  
金融模块化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一个思径选择。金融模块化包括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中,本文首先论述了模块化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其次论述模块化分解与中国金融现代化改革包括产权、信息、业务三大模块的建构和模块化分解的现实运用,即模块化分解如何促进金融产权改革、实现金融管理生产力、金融业务创新、模块化分解如何解决股权分置和国有银行分拆上市;第三阐述模块化分解与模块化集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于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的意义。其中最为创新的地方在于运用模块化原理解决股权分置和国有商业银行分拆上市的当前要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欧阳瑞  
对于金融体系设计,理论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即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核心抑或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两种体系各有其优劣。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并对其长远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席晓娟  
从中国金融税制的历史发展着手,通过对金融税制国际经验与特点进行考察和比较,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与立法经验,结合我国金融税制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符合国际惯例为基本原则,提出我国金融税制的改革和立法完善的建议,以实现金融税制的现代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胜刚   杨翔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并于11月13日获克林顿总统的签署而正式生效。这一法案被誉为本届国会通过的最为重要的法律,也是美国在过去半个世界以来最为重要的金融法律。它废除了1993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和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的部分内容,取消了在金融领域内有关分业经营的限制性规定,允许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兼并并且进行综合性金融服务。这不仅会对美国金融制度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促使国际银行业乃至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制度发生重大转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茂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建  王静娴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地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成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一种"新常态"。研究金融危机的最新特征和发生机理,对我国的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理,发现金融自由化当前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与实体经济大背离的制度性困境,而金融从业人员的短视主义、有限理性、认知缺陷、职业精神衰退和道德伦理缺失,则构成了其中的微观原因。在当前的全球金融波动环境下推进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需要提升维护金融稳定的国家金融治理能力,完善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等系统性法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能力和高尚金融伦理道德的"金融家精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田树喜  白钦先  
中国的金融资源,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在配置对象上体现为所有制偏好和规模偏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内生于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渐进模式,并在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下形成路径依赖。因此,转变中国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推进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缩减金融约束下的机会主义空间和道德风险,将金融约束的"租金"由国有部门转向民营部门,形成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和直接融资发展的内生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金融倾斜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兰莹  
金融约束论是人们试图总结东亚经济 ,特别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而提出的新的理论。它对经济落后、金融深化程度低的国家政府适度干预金融业的行为做出了正面的肯定 ,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金融深化理论。作者对现存的关于金融约束论的争议 ,例如 :金融约束论能否成立、金融约束与银行业竞争、金融约束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约束论与国家推动发展论的异同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并且说明了金融约束论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