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6)
- 2023(10163)
- 2022(8466)
- 2021(7966)
- 2020(6653)
- 2019(15298)
- 2018(15198)
- 2017(29236)
- 2016(15125)
- 2015(17514)
- 2014(17457)
- 2013(17584)
- 2012(16333)
- 2011(15187)
- 2010(15472)
- 2009(14688)
- 2008(13950)
- 2007(12508)
- 2006(11397)
- 2005(10645)
- 学科
- 济(93214)
- 经济(93141)
- 管理(41717)
- 业(37713)
- 方法(37058)
- 数学(33610)
- 数学方法(33083)
- 企(29002)
- 企业(29002)
- 中国(23321)
- 地方(18924)
- 农(18697)
- 贸(16284)
- 贸易(16271)
- 业经(16033)
- 易(15802)
- 学(15349)
- 财(14603)
- 地方经济(13301)
- 制(13130)
- 农业(12766)
- 融(11949)
- 金融(11947)
- 银(11577)
- 银行(11571)
- 理论(11529)
- 环境(11398)
- 行(11241)
- 和(10672)
- 发(10297)
- 机构
- 大学(236003)
- 学院(233907)
- 济(116197)
- 经济(114402)
- 管理(87588)
- 研究(84393)
- 理学(74748)
- 理学院(73956)
- 管理学(72659)
- 管理学院(72225)
- 中国(66401)
- 财(50255)
- 京(49760)
- 科学(46023)
- 所(41759)
- 财经(40143)
- 经济学(38496)
- 研究所(37607)
- 经(36594)
- 中心(36339)
- 经济学院(34333)
- 江(33082)
- 北京(32496)
- 范(30489)
- 农(30354)
- 师范(30296)
- 财经大学(29684)
- 院(29587)
- 业大(27664)
- 州(26325)
- 基金
- 项目(145854)
- 科学(116724)
- 基金(109557)
- 研究(107866)
- 家(94515)
- 国家(93820)
- 科学基金(80917)
- 社会(73550)
- 社会科(70066)
- 社会科学(70048)
- 基金项目(55538)
- 省(52873)
- 教育(49667)
- 自然(49229)
- 自然科(48195)
- 自然科学(48187)
- 自然科学基金(47340)
- 资助(46910)
- 划(44951)
- 编号(41362)
- 部(34181)
- 成果(33961)
- 重点(32827)
- 发(32256)
- 国家社会(32208)
- 教育部(30258)
- 中国(29668)
- 创(29448)
- 课题(29057)
- 人文(28915)
- 期刊
- 济(134277)
- 经济(134277)
- 研究(79632)
- 中国(45328)
- 财(37404)
- 管理(35763)
- 科学(31231)
- 学报(31018)
- 农(27598)
- 大学(24918)
- 经济研究(24670)
- 学学(23343)
- 教育(22485)
- 财经(22278)
- 融(22193)
- 金融(22193)
- 技术(21823)
- 经(19437)
- 农业(18835)
- 业经(18461)
- 问题(17096)
- 贸(15764)
- 统计(15362)
- 世界(14705)
- 技术经济(14369)
- 国际(14088)
- 策(13117)
- 决策(12072)
- 商业(11840)
- 业(10953)
共检索到364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拉动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子林
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形成了一个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浪费来维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持续性低。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低迷,增长十分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为维持可持续中高速增长,必须加速实现向消费拉动模式转换。要充分认识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目的与归宿,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具有的强大刺激和拉动作用。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此,文中提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设计科学的消费政策、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信贷环境建设六项对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拉动 发展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要素价格 技术进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发展水平提升和内外环境变化,正经历转型考验,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难以为继,国民经济向“消费创新驱动”全新增长模式转型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要求从体制机制上探索消费创新问题,而且还首次提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净出口 固定资产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重点分析了住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对我国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及不良后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分析了国际上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资 消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雯青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是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内外平衡 新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政府更是采取了拉动消费需求的各种政策与制度安排,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根源在于:"十五"时期前长期忽视对消费需求的驱动作用;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缺乏科学引导;制度变迁中形成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等。而治理消费拉力受阻的根本途径,则是要"以不断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拉动乏力 反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连建明
中国经济未来5年面临很大挑战陈志武,生于1962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长江教授、博茂集团首席顾问。说到今年中国经济为什么比预期差,陈志武说,2011年时,没有几个人知道地方政府会通过融资平台借那么多的钱,银行业与监管部门也没有意识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对银行进一步发放信贷,增加流动性的约束程度这么高,所以出现第一季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波
新世纪开始的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从2000年的47.0%下降到2010年的35.9%。中国经济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投资主导型经济粗放式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渐降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8%提升至2015年的50.5%,首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树成
一、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不能就国内论国内199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自1993年下半年进入回落阶段以来的第五年。该年,GDP增长8.8%,其中,净出口增长即国外需求增长的贡献大约占到2点几个百分点。外需增长的贡献如此之高,是改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成义军
论小城镇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义军一、经济增长中的工业与农业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如何?根据钱纳里在大国模型中提出的标准,考虑中国具体国情。我们至少可以推断出中国经济增长实际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实现,即"起飞阶段"。理由如下:(1)中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一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简泽 江飞涛 李晓萍
研究目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增长模式转变的机制。研究方法:从市场竞争的视角出发,利用一个自然实验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引入激发了一个以低效率企业收缩和高效率企业扩张为核心的"创造性破坏"的企业更替和产业重组过程。无论是在投入规模还是产出规模上,市场竞争推动的产业重组都没有增长效应,但是,它通过改善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总量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创新投入的增长,尤其是本来缺乏创新激励的大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进而推动了微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创新:为研究市场竞争对总量和微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价值:市场竞争机制的建设能够成为新常态下增长模式转型的政策着力点。
关键词:
市场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模式转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文雯
城镇偏向的规模性收入分配和资本偏向的功能性收入分配是中国分配制度的两个突出特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上述两个特征入手,实证分析了城镇偏向和资本偏向的分配模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镇偏向的规模性收入分配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确切的作用方向,但是从各区域来看,城镇偏向的规模性收入分配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资本偏向的功能性收入分配无论是对全国还是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其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城镇偏向 资本偏向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