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7)
2023(2417)
2022(2116)
2021(1854)
2020(1665)
2019(3736)
2018(3630)
2017(6993)
2016(3990)
2015(4522)
2014(4484)
2013(4560)
2012(4196)
2011(3970)
2010(4038)
2009(3794)
2008(3833)
2007(3575)
2006(3266)
2005(2959)
作者
(13048)
(10990)
(10683)
(10187)
(6816)
(5301)
(4909)
(4179)
(4123)
(3966)
(3813)
(3762)
(3648)
(3482)
(3425)
(3321)
(3286)
(3160)
(3120)
(3089)
(2811)
(2669)
(2616)
(2514)
(2472)
(2441)
(2427)
(2286)
(2216)
(2214)
学科
(17894)
经济(17878)
管理(10824)
(10500)
方法(8588)
(8319)
企业(8319)
数学(7190)
数学方法(7114)
(5070)
(5016)
(4932)
中国(4282)
理论(4155)
业经(3949)
教育(3675)
农业(3411)
(3270)
(2964)
贸易(2963)
收入(2928)
(2853)
环境(2707)
地方(2621)
(2563)
(2389)
(2389)
银行(2373)
(2324)
金融(2323)
机构
大学(67803)
学院(65622)
(26077)
经济(25567)
管理(23046)
研究(21984)
理学(19661)
理学院(19400)
管理学(19052)
管理学院(18922)
中国(15336)
科学(14267)
(14087)
(12736)
(12387)
(11672)
业大(10808)
(10688)
研究所(10663)
师范(10599)
(10537)
农业(10090)
财经(9959)
中心(9240)
(8924)
北京(8656)
师范大学(8534)
经济学(8250)
(8041)
经济学院(7372)
基金
项目(41206)
科学(32322)
基金(29954)
研究(29634)
(26493)
国家(26241)
科学基金(21978)
社会(19428)
社会科(18452)
社会科学(18443)
(16205)
基金项目(15869)
教育(14373)
(13942)
自然(13661)
自然科(13341)
自然科学(13337)
自然科学基金(13142)
资助(11947)
编号(11620)
成果(10403)
重点(9408)
(9305)
(8642)
课题(8436)
(8312)
国家社会(8231)
教育部(8024)
创新(7732)
科研(7696)
期刊
(30105)
经济(30105)
研究(21267)
学报(13563)
中国(12834)
(11161)
科学(11114)
大学(10165)
(10086)
教育(9657)
学学(9415)
管理(7832)
农业(7367)
财经(6390)
(5541)
技术(5113)
经济研究(4374)
问题(4365)
图书(4334)
(4320)
金融(4320)
业经(4122)
(4022)
(3786)
技术经济(3494)
书馆(3270)
图书馆(3270)
(3246)
业大(3212)
(2910)
共检索到9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际华  
分配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按要素分配原则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按要素分配的存在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当前实行按要素分配需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和完善、激励民间资本的投入、激励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以及激励管理的投入与创新等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嘉瑞  
(一)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离开了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是不存在的。 人们在一定社会的利益的实现和实现程度,是由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便是其中的一种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邦根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过程同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总过程。因此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差距过分两极化 ,一定要给以政策上、法制上的限制 ,使所有的经济主体按照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地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传联  王春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 ,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者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 ,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 ,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 ,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 ,劳动者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 ,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龚志民  陈笑  
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主题。已有研究中,收入分配往往用收入差距来刻画,但收入差距影响消费需求并不是一个恰当的命题,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如何影响消费需求才更体现问题的本质。本文从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入手,深入分析了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的机制,并从劳资收入分割和劳动者内部收入差距的角度刻画劳动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实证分析发现,劳动收入占比与消费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基尼系数与消费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并得出更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够激发消费需求的结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成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素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海亭  周春  
价格不应仅仅“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更不应仅仅是简单的成本加成公式。传统价格的弊端是既忽视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忽视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公平。价格是多维力量的合力,因而应能反映多维因素的作用和要求。本文从被传统价格观念忽视的诸多方面,论述了价格应具有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多个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可持续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方式转换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见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亭  周春  
传统价格的弊端是既忽视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忽视消费者福利和社会公平。价格应具有合理性,价格是多维力量的合力,因而应能反映多维因素的作用和要求。本文论述了价格应具有的经济效率。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多个标准,并将其运用于可持续经济增长、经济运行方式转换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秦永方  
作为医院第一大群体的护士队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工作积极性。通过分析总结目前护士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的八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提出"重视"护士绩效工资分配的五大措施和方法,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综合绩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海娟  
如果事物中蕴含的严重缺陷危及到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不予以纠正,它就自然难逃被灭亡的最后命运。变革时代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容易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有些领导者面对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常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萍  张存刚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作为分配关系 ,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从生产关系中找。不能以十五大提出的按要素分配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来说 ,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差别是很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