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16)
2023(5957)
2022(4938)
2021(4414)
2020(3728)
2019(8247)
2018(8088)
2017(15571)
2016(8657)
2015(9717)
2014(9797)
2013(9616)
2012(8939)
2011(8171)
2010(8398)
2009(8274)
2008(8315)
2007(7794)
2006(7049)
2005(6731)
作者
(24860)
(21075)
(20786)
(19949)
(13214)
(9968)
(9383)
(7966)
(7963)
(7581)
(7343)
(7027)
(6974)
(6935)
(6782)
(6418)
(6148)
(6092)
(6036)
(5918)
(5432)
(5079)
(4914)
(4831)
(4770)
(4734)
(4710)
(4550)
(4170)
(4131)
学科
(33619)
经济(33540)
管理(32609)
(29458)
(24495)
企业(24495)
(13955)
(12904)
方法(11914)
中国(11481)
(10490)
数学(9479)
数学方法(9338)
业经(9155)
(9042)
体制(7693)
(7395)
财务(7367)
财务管理(7346)
(7328)
农业(7194)
(7024)
银行(7017)
企业财务(7001)
(6714)
(6712)
金融(6709)
理论(6567)
(6269)
(5971)
机构
大学(133493)
学院(130968)
(56054)
经济(54915)
管理(47916)
研究(43995)
理学(40230)
理学院(39771)
管理学(39241)
管理学院(38968)
中国(33921)
(31685)
(27805)
科学(24264)
财经(23834)
(21917)
(21415)
(21414)
中心(19244)
研究所(19181)
经济学(18389)
(17786)
师范(17651)
北京(17638)
(17599)
财经大学(17467)
(16398)
经济学院(16315)
业大(15912)
(15779)
基金
项目(80505)
科学(64395)
研究(61550)
基金(59723)
(51146)
国家(50712)
科学基金(43706)
社会(41486)
社会科(39286)
社会科学(39278)
基金项目(30738)
(30363)
教育(28729)
自然(26009)
(25796)
自然科(25400)
自然科学(25395)
自然科学基金(24968)
编号(24179)
资助(23848)
成果(21889)
(21868)
(18882)
重点(18329)
国家社会(17716)
课题(17676)
教育部(16857)
(16845)
(16665)
(16612)
期刊
(68453)
经济(68453)
研究(44993)
中国(31508)
(27218)
管理(20252)
学报(19556)
科学(18122)
(17147)
教育(16166)
大学(15838)
学学(14784)
财经(14066)
(13473)
金融(13473)
(12099)
农业(10610)
技术(10606)
经济研究(10216)
业经(9820)
问题(9148)
(7140)
(6569)
改革(6126)
(6126)
理论(6053)
现代(6027)
技术经济(5988)
国际(5981)
世界(5909)
共检索到211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宏伟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在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上的新突破,是对按劳分配制度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深化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云中  王石红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反映的是企业劳动者对公有产权的平等占有并按自己的劳动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以实现这种占有关系。因此 ,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替代。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 ,必须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机制 :第一层次的分配 ,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平等地 ,按照其对于创造财富的贡献分得一个收入份额。第二层次的分配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分得一部分公有产权收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邵忍丽  李富有  白凤娇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既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也有财产、税收、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与综合性,解决的艰巨性与长期性,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为此,不仅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而且要进行财产税、金融、价格、行政等方面的改革;实施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改革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等,确保多方面改革产生协同效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海波  
本文将现代分配制度归结为劳动力商品按其价值分配,货币资本和智力资本按其形成的利润分配;把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经济条件归结为劳动力商品化、货币和智力的资本化;提出要根本转变与现代分配制度不相适应的观念,特别是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建立现代分配制度的首要条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言君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既是公平、效率、共富、和谐关系规律和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见之于实践的现实必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入到建构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新阶段的到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财富分配与价值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劳动价值论者认为 ,价值分配制度的被分配对象是价值 ,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效用价值论者认为 ,财富分配制度的被分配对象是财富 ,分配原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的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京生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明显 ,西方国家人力资本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流行的经营者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制度的支持。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仍具有指导意义 ,但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显示了对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制度仍有较大的缺陷。从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上看 ,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建立股票期权等激励制度 ,逐步加快产权改革 ,推行职工持股计划 ,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允许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时,提出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新要求,并将劳动要素的分配与资本、管理、技术等非劳动要素的分配置于相同层次进行表述,这一思想是对原有分配制度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党在理论上的更加务实和更趋成熟;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公有制经济内部收入分配领域深层次改革的开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仕中  张云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寇铁军  赵颖  
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分配机制,实行个人所得税与财产税联动机制、税收与财政支出联动机制及再分配与初次分配、第三次分配联动机制,从而系统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一、我国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比上年缩小0.003。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言君  
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作为一个以企业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完善发展的制度体系,基于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构发展,决定于马克思人和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的否定"规律。追溯其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三次重大变革、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三种历史形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标志着公平高效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建构历史新阶段的到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振兴  王琳  
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是我国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不仅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而且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以及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文章针对现有国有资本收益比例过低的现象,提出"EVA留存制度",通过EVA在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中引入资本成本率,企业只留存自身创造的经济附加值,其余收益上缴财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海霞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转型,让社会大众心理失衡,从而引发诸多社会矛盾。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改变现有不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尽快制订和实施体现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和保障制度,建立起利益调节机制,使所有社会成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都能共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而利益分配领域各种矛盾联系在一起,表面为经济问题,但其实质与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交错在一起。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单靠地方和部门层面的探索很难有实质性进展,而更需权威部门的制度性"顶层设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本文通过对现行工资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革现行工资制度的模式 ,即改革现行的公司管理体制 ,调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 ,调整总、分公司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改革现行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 ,调整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