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810)
- 2022(683)
- 2019(1431)
- 2018(1491)
- 2017(3061)
- 2016(1817)
- 2015(2004)
- 2014(2048)
- 2013(2122)
- 2012(2031)
- 2011(1986)
- 2010(2193)
- 2009(2422)
- 2008(2386)
- 2007(2397)
- 2006(2215)
- 2005(2189)
- 2004(2158)
- 2003(2286)
- 2002(2300)
- 学科
- 济(7451)
- 经济(7444)
- 业(4954)
- 管理(4852)
- 企(4538)
- 企业(4538)
- 学(2894)
- 方法(2714)
- 理论(2515)
- 融(2215)
- 金融(2214)
- 制(2174)
- 财(2169)
- 教育(2160)
- 中国(2071)
- 银(1977)
- 银行(1972)
- 行(1821)
- 数学(1742)
- 数学方法(1720)
- 业经(1681)
- 贸(1658)
- 贸易(1657)
- 易(1614)
- 农(1608)
- 体(1463)
- 法(1439)
- 和(1396)
- 务(1266)
- 财务(1258)
- 机构
- 大学(33305)
- 学院(31231)
- 济(12029)
- 经济(11725)
- 中国(10614)
- 研究(10127)
- 管理(9335)
- 财(7682)
- 京(7215)
- 理学(7104)
- 理学院(7005)
- 管理学(6886)
- 管理学院(6820)
- 银(6473)
- 银行(6265)
- 江(6145)
- 行(5975)
- 科学(5947)
- 财经(5923)
- 范(5577)
- 农(5560)
- 师范(5558)
- 所(5545)
- 中心(5264)
- 经(5239)
- 州(5161)
- 研究所(4830)
- 北京(4633)
- 人民(4621)
- 师范大学(4437)
共检索到56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新京
我国试行和实行国家对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投资体制(简称“拨改贷”),已有十几年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发现,拨改贷与建立国家对企业债务的有限责任制相矛盾,继续实行拨改贷难以解决改革所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只有建立拨贷分离的新投资体制,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扬培新
论银行的“贷改拨”与“贷改投”扬培新一、我国金融事业的隐忧我国大陆金融事业受到政局变化和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这影响极其深切,几乎是息息相关。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我们首先把解放区十几家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然后把原来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伟
目前国有企业负债很重,大家把原因归罪为“拨改贷”,于是有人建议用“贷改投”,即把企业所欠贷款改为债权人的投资,以解除企业债务重负。在目前我不反对这种作法,它不失为解决企业困难的权宜之计。但同时应当肯定这种作法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倒退,又退到国家的计划经济作法,企业可以无偿的使用国家的资金,国家与企业结合的更紧,不利于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湖北省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近年来,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风险资产大量增加,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国家产业结构及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削弱了银行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信贷业务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推行贷款“三查” (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分离制度是完善贷款业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一、实行“三查”分离制度具有客观必要性1、“三查”分离是信贷工作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产品经济逐步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王彬彬
贷款拨备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减值风险的确认和计量,合适的风险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适的风险分摊机制。本文基于Ku U思想,对贷款风险按照"已知-未知"理论来进行分类,并利用该理论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贷款减值模型的发展过程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两个机构对于计量"未知的未知"风险的艰难探索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减值模型应该遵循的"度",重新考虑预期损失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贷款拨备 预期损失模型 KuU思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弘力 林桂凤 夏先德
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和中央对地方的一般补助(均衡拨款)构成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内容。尽管两者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并明显地有别于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但本质上又都是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培新
银行应当试办“贷改拨”和“贷改投”杨培新(一)呆帐──我国金融事业的隐忧我国大陆金融事业受到政局变化和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这影响极其深切,几乎是息息相关。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由于当时"一边倒"(倒向苏联),"苏联的昨天就是中国的今天",当时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海涛 金山
《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要实行审贷分离。推行和完善审贷分离的过程,既是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过程,也是使信贷内部控制趋于完备过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审贷分离的极端重要性,正视审贷分离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1979年,国家决定试行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的制度。经过一年多的试点之后,1981年,国家决定扩大试点。在此基础上,1985年,凡国家投资建设的项目,全部将拨款改为贷款。1986年,国家又重新调整了拨款和贷款的范围,一部分项目重新恢复拨款。1988年实行基本建设基金制后,原来的“拨改贷”办法停止使用,实行新的财政投资管理办法。“拨改贷”从试点到停止,历经10年,而真正推行实施“拨改贷”只能在1985年以后共计4年的时间。认真思考总结“拨改贷”的成败,对改进财政投资管理办法,探索新的财政投资管理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岳小迪
贷款拨备政策不仅会影响到银行会计透明,而且也会影响到银行稳健经营。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银行业1980年代以来在贷款拨备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及美国银行界与会计界为此所展开的冲突和争论。然后,对我国银行业自建立贷款拨备政策以来所经历的政策变迁及其对银行稳健和会计透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最后,在上述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
贷款拨备 会计透明 银行稳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雷
谈银行收付资金的集中化管理与贷记划拨张雷一、概念银行收付资金是指进出一家银行的所有资金收付业务款项,其中包括该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代理行或其他银行委托而进行的委托收款和委托付款,从业务类型看,一般指汇款(TT、DD、MT)、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旅行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敏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明确规定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医院主营账。而在此之前,公立医院在对外提供报表时,一般只包括部门决算报表而不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尤其是医院有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但实际交付使用的基建项目投资时,已交付使用的资产往往由于竣工决算的滞后而游离于医院的会计报表之外,因此,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是不完整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巴曙松
引入贷款拨备比率反映出监管者对银行体系的资产分类结果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本文对上市银行贷款拨备比率的测算结果显示,拨备覆盖率较高的银行,其贷款拨备比率反而可能较低,仅考察贷款拨备指标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性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逆向激励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贷款拨备比率指标进行以下改进:(1)对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提供较长的过渡期,争取实现新增拨备税前计提;(2)对贷款拨备比率实行差别化要求,差别化的具体水平可以与贷款分类的迁移程度挂钩;(3)考虑引入一个覆盖部分关注类贷款的监管指标;(4)增加贷款分类的细分层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温信祥
本文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银行信贷周期与资产损失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两种通行的风险拨备计提方法——现金流贴现法和压力测试方法,接着分析了银行风险拨备与信贷周期背离的原因,最后就我国银行采用现金流贴现法计提风险拨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明东 陈学彬
不健全的拨备规则可能加剧银行的顺周期行为,危机后建立微观反周期机制的途径之一就是改革拨备规则。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动态拨备系统的经验分析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虽不能消除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但其较好地解决了拨备的充足性及其"旱涝保收"问题,提高了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缓冲能力。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银行业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关键词:
贷款损失拨备 顺周期 动态拨备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