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944)
- 2022(806)
- 2021(790)
- 2019(1576)
- 2018(1638)
- 2017(3300)
- 2016(1928)
- 2015(2142)
- 2014(2135)
- 2013(2032)
- 2012(2036)
- 2011(1969)
- 2010(2196)
- 2009(2267)
- 2008(2393)
- 2007(2388)
- 2006(2175)
- 2005(2056)
- 2004(1922)
- 2003(2087)
- 学科
- 济(8272)
- 经济(8260)
- 管理(7775)
- 业(7586)
- 企(7352)
- 企业(7352)
- 财(3789)
- 方法(3214)
- 务(2924)
- 财务(2916)
- 财务管理(2913)
- 学(2877)
- 企业财务(2851)
- 制(2810)
- 理论(2641)
- 法(2483)
- 体(2195)
- 教育(2165)
- 数学(2136)
- 数学方法(2109)
- 中国(2021)
- 业经(1947)
- 土地(1922)
- 体制(1905)
- 农(1662)
- 融(1640)
- 金融(1639)
- 问题(1591)
- 和(1574)
- 银(1556)
- 机构
- 大学(35371)
- 学院(33557)
- 济(12390)
- 经济(12097)
- 管理(11203)
- 研究(9732)
- 理学(8966)
- 理学院(8861)
- 管理学(8748)
- 管理学院(8675)
- 财(8041)
- 中国(7923)
- 京(7272)
- 财经(6311)
- 范(5869)
- 师范(5863)
- 江(5716)
- 经(5564)
- 科学(5418)
- 所(5171)
- 州(4813)
- 北京(4745)
- 师范大学(4678)
- 财经大学(4525)
- 研究所(4375)
- 系(4262)
- 中心(4123)
- 经济学(3899)
- 教育(3495)
- 农(3451)
共检索到55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业业
本文认为应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允许抵押物的自由转让,用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制度,辅以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以寻求物权的静态安全与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的平衡。
关键词:
抵押权 追及效力 善意取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业业
本文认为,应允许质权与抵押权竞存。在竞存的情况下,应对两者的效力加以规制。其规制的原则是,根据质权与抵押权设定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其优先位序。由于未经登记的抵押权无对抗效力,即使先于质权设立,亦应后于质权受偿;同时,应区分质权与抵押权的竞存和质权或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
担保物权 质权 抵押权 竞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志亮 徐新源
抵押权预告登记赋予了权利人抵押权变动请求权相应的物权效力。由于立法的缺陷,抵押权预告登记的效力范围并不明确。为了应对司法实践上的困境,有效解决纠纷、维护交易秩序,需及时完善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在抵押权预告登记的约束效力中,选择相对限制处分模式,进而肯定其有顺位效力,以实现抵押权预告登记的立法目的。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抵押权预告登记的性质和功能,肯定其优先受偿效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德强
当主债权因诉讼时效经过而消灭时,通常认为消灭的只是其胜诉权,其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因而,对主债权罹于时效的抵押权应作何处理,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当前几成通说的理论是:为主债权诉讼时效经过后的抵押权再设一个除斥期间。笔者认为:虽然债权诉讼时效经过未消灭其权利本身,依附其上的抵押权也应消灭。
关键词:
主债权 诉讼时效 抵押权 除斥期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常鹏翱
在财产权负载他物权的权利叠加情形,他物权扣减了财产权的权能,财产权会因适格的消灭事由发生而相对于财产权人消灭,但相对于他物权并不消灭,此即财产权相对消灭论。在土地使用权设立抵押权后,该土地被依法认定为闲置土地并被无偿收回时,应适用财产权相对消灭论,结果是土地使用权消灭,但抵押权持续存在,这不仅符合民法原理和规范,还能通过行政法中比例原则、公益利益、行政处罚和信赖保护的检验,具有正当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家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建超 游江
《城市房地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与关于抵押登记的程序性规定难以匹配,登记机关基于依法行政原则和规避自身风险的要求,在实务中对抵押权转让登记采取了与设立登记相同的程序和规则,但抵押人介入抵押权的转让登记程序致使房地产抵押权流转的安全和便捷无法保障。作者提出:应由抵押权人直接办理抵押权的转让登记手续,而无需抵押人的配合和介入,以确保抵押权的便捷、高效流转。
关键词:
实体性规定 程序性规定 抵押权 转让登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霏
A公司拥有一块商服用地使用权,并将上述土地使用权抵押给B银行用于贷款担保。抵押权存续期间内,A公司未通知B银行即与C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将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C公司。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效力如何?解答一、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物的,转让行为无效我国《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苇 王占洲
指出高风险和高成本使现行林权抵押制度艰难前行,认为抵押权人缺乏必要的处分权和登记制度的不完善使林权抵押的风险防范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序上成为高成本的诱因;提出应变革现行限额采伐制度和登记制度,拓展风险防范手段,并合理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关键词:
林权 抵押 风险 贷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明哲
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竞存的优先顺位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素有争议。按照担保物权设立时间先后的观点忽视了以公示作为前提。抵押权和质权竞存时应以取得对抗力的时间先后确定优先顺位,对于《物权法》第188条中的"善意第三人"应作扩大解释,采取"善意恶意不区分说"。先抵押后质押时,如果抵押权未登记,则质权应优先于抵押权,质权人无论善意还是恶意均属于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先质押后抵押时,质权应优先于抵押权,即使抵押权已完成登记。因此,《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206条"依完成公示的先后取得优先顺位"的规定是合理的。但是,从立法技术上看,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205条和第206条对担保物权的竞存规则统一规范更为妥当,也更加符合国际示范法的发展趋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贤华 贺志国 毛荣一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了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但其法律属性存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性质应为法定抵押权,承包人法定抵押权优先于一般抵押权。本文还就我国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